首页期刊导航|江西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社会科学
江西社会科学

龚建文

月刊

1004-518X

jxsheke@163.com

0791-8596531 8592529

330077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649号江西省社科院内

江西社会科学/Journal Jiangxi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西省社会科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所刊发的文章注重理论性、学术性、原创性。在学术界影响较大,所刊发的文章被引用率和转载率都居全国同类刊物前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及其时代性新意蕴——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中国立场与民族品格

    袁祖社
    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神之于一个民族,所表征的是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实践中,虽历经艰难曲折、内忧外患,却始终能够坚定心志,巍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崇高的文化气节与价值之魂的根本之所在.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文化遭遇整体性意义上的西方现代性文明、文化理念、价值观等的全方位冲击.一段时间内,民族文化陷入严重的自我认同危机,丧失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在领导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以伟大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波澜壮阔、艰难曲折的历程中,始终将文化主体性建设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始终坚持唯物史观的立场,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脉,以实现中华民族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为宗旨,坚定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形成了具有确定性时代标识和理论高度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开辟了当代性意义上中华民族"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伟大事业的历史新篇章.

    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国立场

    习近平中华文明观的理论来源、主要内容及基本特征

    吴毅君李奕蓁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中华文明观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明观为理论基石,赓续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根脉,借鉴吸收了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华文明思想,其主要内容涉及中华文明的内涵特点、价值意义和激活路径,其基本特征是继承性与创新性、历史视野和现实观照、中国立场与世界眼光的统一.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中华文明观,坚持以习近平中华文明观为指导,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吸收和借鉴一切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华文明习近平中华文明观"两个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资源保护利用重要论述的体用思考

    徐佳佳
    2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资源保护利用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是做好新时代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科学指南.它不仅发展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理论,而且提出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要任务,并坚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理论与实践相贯通,具有鲜明的体用思维特征.以其指导新时代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不仅要从明体的维度,不断发展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理论,还要从达用的维度,创新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实践,并从体用贯通的维度,促进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理论与实践互动.

    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明体达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的传统文化基因

    龚兵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教育理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创造性成果,是"第二个结合"的典范,不仅运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表达方式,而且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深刻阐述了爱国主义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更将其置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地位,彰显了其对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深远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以此为基础来深入理解并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有助于推动理论创新、推进爱国之行,对于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基因

    产融合作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基于试点城市的准自然实验

    刘治彦哈秀珍曹建萍
    4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旨在加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积极引导金融资源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基于2013-2019年257个地级市的平衡面板数据,借助双重差分政策评价方法,考察产融合作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产融合作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异质性分析显示,在西部、市场化程度较低、住宅价格上涨幅度较小的地区政策效果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产融合作能够通过信贷配置效应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通过投资配置效应遏制企业资产金融化,从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产融合作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双重差分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赋能金融强国建设:内涵、逻辑与实现路径

    邱灵敏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区别于西方资本逐利的金融文化,具有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处世之道,与实现金融强国战略总要求的目标协调统一,蕴含了赋能金融强国的多重内在逻辑.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促进金融高质量服务;有助于推动"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转化,促进金融国际竞争力提升;有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金融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重塑金融治理的组织和社会结构,促进金融治理有效;有助于造就优秀金融人才,促进金融人才队伍强大.新发展阶段,推动金融理论与实践创新,增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赋能金融强国的文化聚合力;推动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使命责任担当,彰显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赋能金融强国的"人民性基因";铸牢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法治根基,保障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赋能金融强国建设的安全效应;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赋能金融强国建设的国际化水平;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金融干部人才队伍,强化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赋能金融强国的"德法共治".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金融高质量发展金融强国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内涵、目标要求和实践路径

    陈保林
    6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均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加快农业强国建设,还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都要遵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规律,实现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达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以农业强国为目标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必然要求,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只有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融合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才能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强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科幻及其美学:沙维罗"中间地带"的加速主义美学研究

    陈瑜
    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对21世纪以来加速主义思潮的思考中,美国学者史蒂文·沙维罗从文学影视和美学的角度提出了"加速主义美学",并形成"中间地带"的理论定位.一方面,他并不特别在意加速主义思潮的左右之争,而是以"左右逢源"的方式来选择性地接受其中的合理因素;另一方面,他也没有因为"左""右"加速主义的理论缺陷而站在它们的对立面,进而与"批判加速主义"也保持一定的距离.加速主义美学的提出,是源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中呈现出的"过剩"的美学表现,而加速主义美学能够存在,则和美学与政治经济学的特殊关系密不可分.作为一种新兴的美学理论,加速主义美学与以康德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和以"越界"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美学各有异同.在沙维罗看来,科幻作品所具有的推断性特质、对技术与社会辩证关系的深入探讨以及科幻作品自身的文体特性,使其能够成为"卓越的加速主义艺术".同时,加速主义美学自身也面临被资本主义现实主义同化、存在共谋与恶意的风险,并可能导致审美冷漠和政治效果缺失等诸多问题.

    加速主义沙维罗加速主义美学科幻

    先秦诸子思想传播与接受中的异化问题——以杨朱思想为例

    刘群栋
    8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先秦诸子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诸子思想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不断丰富与完善,也在传播与接受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变异.杨朱思想对先秦诸子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儒家、法家、道家、杂家等在接受杨朱思想的同时,也从自身立场分别对杨朱思想进行不同角度的阐释.为了宣扬儒家思想,孟子故意突出杨朱思想自私自利的一面,致使杨朱思想长期以来因这种误解而不断遭受批判,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杨朱思想的传播和接受.从现存多种文献看,杨朱尊重自然,珍爱生命,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坚持自我人格与操守,不以身体进行利益交换,杨朱思想中的"为我"并不是自私自利,而是包含着追求"天下治"的远大政治理想,"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是实现这一理想的必备条件,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杨朱思想在后来的发展和传承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偏离其本来面目的歧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杨朱思想的全面、正确解读.

    先秦诸子杨朱思想阐释《列子》异化

    "以群众团体政权为号召":大革命时期中共建政愿景与实践

    庞振宇
    93-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国民会议是解决中国政治问题的道路,主张通过召开由人民团体直接选出的国民会议,建立革命民众政权,进而向苏维埃过渡.在北伐军胜利的各省,中共领导工农运动,筹备召开以工会、农民协会等职业团体为主体的乡民会议、区民会议、县民会议、市民会议、省民会议.上海市民会议选举产生临时市政府,是大革命时期中共建立革命民众政权的一次成功的尝试.中共"以群众团体政权为号召"的政权愿景,是对俄国十月革命模式的移植.但是,在党内合作的条件下,国共双方在政权主张上的龃龉、共产国际的右倾错误使中共右倾机会主义无法扭转,加之中共群团工作的不足,导致大革命时期建政的失败.随后,中共进入苏维埃革命的建政尝试.

    大革命中国共产党国民会议群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