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机械设计与制造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机械设计与制造
机械设计与制造

张义民

月刊

1001-3997

mdm1963@163.com

024-86899120

110032

沈阳市北陵大街56号

机械设计与制造/Journal Machinery Design & Manufactur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本刊为月刊,1963年创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为大16开国际版本,彩色塑封封面,每期发行量万余册,读者人数超百万。几十年来多次受到国家机械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新闻出版局、科委等主管部门的表奖,是我国机械行业最有影响的专业刊物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柱塞泵空化振动信号提取及其极限学习机检测

    张保生王强东李明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真空度的持续提高,泵运行过程中开始形成空化并且空化程度逐渐变得明显,由此引起泵流量减小.为实现对柱塞泵的实际振动信号精确分析,选择小波基函数对采集信号实施三层小波包分解处理,经过阈值去噪以及小波包重构方法完成信号去噪过程.采极限学习机用EMD自适应分解方法处理振动信号,从中提取可以显著反馈信号复杂度的样本熵,并根据该参数判断空化情况.当样本熵值提高后形成更复杂的样本序列.开展了通过ELM实现的柱塞泵空化状态检测,结果表明:本设计特征提取方法都能够准确检测各工况的空化状态,与BP神经网络以及随机森林(FR)相比,ELM达到了更高检测准确度,并且ELM模型时间也显著缩短.该研究对提高柱塞泵空化振动信号提取及故障诊断效率分析具有很好的实际指导价值.

    极限学习机柱塞泵空化振动信号特征提取检测

    某微通道液冷板的结构设计与优化分析

    李健马雷倪志江蔡伟...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里以某雷达T/R组件的液冷散热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新型两进两出U型微通道液冷冷板设计.在保证计算机模拟参数不变的条件下,利用ICEPAK数值模拟的方法,通过分析比较仿真结果,对原单层支流道的冷板进行结构优化,引入双层微通道支流道设计理念.同时,对这两种总体方案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与ICEPAK仿真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双层微通道流道的引入显著改善了冷板的散热性能;综合分析液冷板散热效果和进出口冷却液压差,最终选定双层梯形微通道流道设计方案.

    微通道冷板设计数值模拟结构优化双层流道散热性能

    陀螺减震工具的机理研究与试验验证

    王志坚付杨柳鹤王瑶...
    10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石油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地位越来越重要,钻井质量会直接影响石油的出油效率,一口满足要求的好井,为后续石油开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大提高石油出油效率,降低后续石油开采工作的困难程度和采油成本.陀螺减震工具作为新型钻井用提速工具,目前没有文献阐明陀螺参数对减震效果的影响.利用动态仿真软件对钻具进行动力学分析,之后构建陀螺减震效果试验装置来实际验证陀螺参数对减震效果的影响.将理论分析、动态仿真模拟分析、现场实验三者相互结合,验证当陀螺减震工具受到脉冲力矩时可以有效的降低震动振幅,将高频大幅度的震动降低为低频率小幅度的震动,减小外力对钻井效果的影响,随着陀螺转速的增加,陀螺减震工具达到稳定的时间越快.实验结果提供了陀螺仪应用于陀螺减震钻具的可行性及可靠性,这对目前石油钻井领域存在的技术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陀螺减震稳定性进动性瞬时冲击超声波测距锥形振荡运动

    轴向低频振动骨钻孔温度实验与仿真研究

    侯书军龚建龙王光亚白小帆...
    11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钻孔是外科手术中常用的重要操作之一.钻孔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导致骨细胞热损伤,降低骨组织强度,引起固定螺钉\假体松动和手术失败.通过实验与有限元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轴向低频振动钻削方式对骨钻孔过程中温升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轴向低频振动钻削方式可以有效降低骨钻孔过程中的温升;钻削过程中的最高温度随转速的增大呈线性上升的趋势;随进给速度的增大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在低转速和低进给速度的情况下可以得到较低的钻削温度.通过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使用低频振动钻削方式,并控制转速和进给速度,是控制钻骨温升的有效策略.可以认为轴向低频振动钻削方式在骨钻削过程中不仅可以降低温升还能同时增强散热,是获得低于普通钻削方式温度的主要原因.

    骨钻孔有限元分析低频振动温度统计分析

    多模式超声辅助压缩机床关键零部件设计与试验

    莫远东洪新密连海山莫德云...
    119-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并研制了一台多模式超声辅助压缩机床,并对其超声驱动系统与振动系统关键零部件进行了详细设计.通过对超声振动系统进行设计,保证了两超声振子性能参数相近并在精压缩模式下正常工作.超声驱动系统采用基于FP-GA控制系统设计:(1)具有自动扫频及频率自动跟踪的功能;(2)具有反馈、自我保护功能;(3)具有人机交互,加工参数可视化功能.机床具有结构简单、多工作模式、操作方便等特点,加工模式有以下三种:(1)粗压缩:无超声辅助压缩加工;(2)半精压缩:在超声辅助条件下单振子压缩加工;(3)精压缩:在超声辅助条件下双振子同时压缩加工.应用该机床对甘蔗秸秆物料进行了压缩试验,由试验结果可知,在加工过程中呈现良好的工作状态,能实现三种不同模压缩加工.在同等条件下,超声辅助条件下的精压缩和半精压缩模式分别相对于无超声辅助的普通压缩的粗压缩模式下所得压块致密性提高了22.07%和43.45%,可以看出超声辅助压缩模式在提高生物质压块致密性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超声辅助压缩振动系统驱动系统机床设计多模式

    云制造环境下分布式3D打印任务调度研究

    刘刚何建佳
    125-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云制造环境下,针对分布式3D打印任务与3D打印设备资源的供需匹配问题,首先,充分考虑云制造环境下用户订单与3D打印设备资源在空间的异构性以及生产目标要求多样的特征,提出了一种云制造3D打印服务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云制造下分布式3D打印任务调度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可以实现分布式3D打印任务的时间和成本最优;然后,提出了一种改进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求解该多目标优化模型,并与传统NSGA-Ⅱ算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包含多个解的Pareto最优解集;最后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其有效性,发现其能够很好地解决云制造环境下的分布式3D打印任务供需匹配问题.

    云制造3D打印任务调度多目标优化改进的NSGA-Ⅱ算法

    不同地基接触状态下履带起重机动力学分析

    谢正义陈帅朱春霞
    130-13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中小型履带起重施工场地大多未经专门的强夯处理,作业时不同地基接触刚度的非线性变化对起重机作业安全有重要影响.根据不同地基接触特性,应用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动力学方法对履带起重机不同地基接触状态下响应进行分析.建立地基-履带起重机动力学模型,通过5种工况下动力学响应分析,获得不同接触状态下地基对履带板的作用力及挠度的变化情况;基于双参数地基模型计算获得不同接触状态下履带板变化挠度情况,对模型进行验证.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不同地基接触状态履带起重机动力学分析,可获得在行走、变幅及回转作业时履带与地基非线性接触时力学响应和变形情况,为履带起重机下车结构设计、地基施工及作业安全评估等提供技术支持,有效降低设计成本和作业风险,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履带起重机地基系数双参数地基模型动力学分析

    新型辐照容器内部流场及温度场数值计算

    吴瑞罗文广张先萌冯浩志...
    134-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辐照容器属于核级设备辐照鉴定试验装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件,是承载需要辐照的1E级设备的压力容器.针对新型辐照容器,采用ANSYS软件对容器内部流场及温度场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了在实际工况下,辐照容器不同截面位置的温度分布和气流运动轨迹,以及分流板对温度分布和气流运动的影响,并经由试验验证了模拟结论.结果表明:增加分流板的辐照容器内部温度分布和气流运动更均匀,气流运动轨迹更集中于中间区域;内部温度分布更均衡,温差在5K以内,为新型辐照容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辐照容器气流运动温度分布数值计算分流板

    MoS2/Al薄膜涂层磨损性能研究

    土旗贺福强蔡家斌唐正强...
    139-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磁控溅射法在304不锈钢表面制备双元复合涂层MoS2/Al.采用ED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三维表面轮廓仪、摩擦磨损试验机等设备对涂层的摩擦学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涂层的平均摩擦系数随着载荷的升高呈现下降趋势.载荷为2N时涂层的摩擦系数最高,达到0.34左右,载荷为20N时涂层的摩擦系数最低,约为0.21.对比单元MoS2涂层可以发现,铝元素的加入提高了涂层的韧性与涂层的摩擦性能,MoS2/Al复合涂层的破坏机制主要为裂纹的萌生和涂层的片状剥落.

    磁控溅射双元复合涂层MoS2/Al摩擦磨损

    喷油系统参数对高功率柴油机喷雾的影响

    李文睿朱建军魏运浩黄禀通...
    14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喷油系统参数对喷雾的影响规律,在定容弹光学实验系统上,运用仿真计算的方式研究了喷射压力,喷孔直径,环境温度,环境压力在高工质密度环境下对喷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高工质密度环境下喷射压力和喷孔直径对喷雾气液相贯穿距的影响最大,孔径每增大0.04mm,最大液、气相贯穿距分别增加7mm、8.5mm左右;环境温度每升高100K,喷雾气相贯穿距增大3mm左右;喷射压力增大40MPa,喷雾气相贯穿距增加5mm左右,液相贯穿距变化不大;环境压力增加使气液相贯穿距有所减少;增大喷孔直径和喷射压力均可以有效促进喷雾的气化效率.

    柴油机高工质密度喷雾影响规律AVL-F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