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王尚义

月刊

1004-5872

jxyglcn@163.com

0351-2275134 2275244

030031

太原市黄陵路西巷5号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Journal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查看更多>>本刊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分三个版。中学版为中学教育服务,小学版为小学教育服务,理论版为教育理论工作者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教育话语互动情境下师生身份关系的构建

    苏旭东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话语交际与交际话语是话语互动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构件,前者是受交际目的控制的言语行为;后者是交际目标、话语策略、话语手段综合作用的产物.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中,师生对"自由与规范""平等与差序""出发与回归"等话语,展开关系辨析与价值澄清,通达教学相长的话语交际目的,有助于映衬师生间平等协商、协调融合的身份关系.有赖于这种师生身份关系的调适,才能在关爱生命与生命对话的意境中,激活合作性、情境性、生活性的交际话语.从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师生话语互动策略与师生身份关系建构的相辅相成、共生共长.

    教育话语话语互动师生身份关系身份建构

    同理心的育人价值、教育误区及培养路径

    张煜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同理心是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共享并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倾向,有利于学习者克服自我中心,深度沟通合作,发展亲社会行为,增进学习者的国际理解力和全球胜任力.然而,当前一线学校的同理心教育存在"灌输式""零散化""形式化"的误区.要突破这一误区,应注重培养方式的情感性,加强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保证教学安排的常态化.具体而言,教育者可以遵循"共情激发—共情引导—共情体验—共情迁移—共情实践"的基本路径,从建立支持型的学校人际,利用课堂教学中的共情因素,设计丰富的对话、扮演活动,启发学生联系自我与世界以及发掘家庭、社会中的共情机会五方面入手开展同理心教育.

    同理心共情能力育人价值教学误区培养路径

    中小学教师教学获得感的构成要素与生成逻辑

    吴宸琛崔友兴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小学教师教学获得感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基于对教学生态的整体性评估,相关需求得到满足并有实在收获后所产生的一种正向的、积极的主观体验,表现出内隐性、复杂性、动态性和整体性的特征.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结合中小学教师生存与发展实际,可以将中小学教师教学获得感划分为教学物质获得感、教学安全获得感、教学情感获得感、教学尊重获得感和教学成就获得感.在实践中,教师在教学期望与教学事实的比较权衡和主观体验中,通过教学价值的引导、教学过程的体验、教学效果的强化、教学条件的支持促成教学获得感的生成.

    中小学教师教学获得感教学生态

    教育情境与教育叙事情境的逻辑关系

    李玉明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情境与教育叙事情境之间的逻辑关系涉及教育叙事的核心逻辑.二者具有自身的概念内涵,同时,教育情境与教育叙事情境具有深层逻辑耦连,厘清教育情境与教育叙事情境的逻辑关系,对教育叙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叙事情境不是教育情境的直接转译,而是以教育情境为研究基础,教育叙事情境是教育情境的问题性提炼和深描,达到以教育叙事研究教育问题的目的.

    质性研究教育叙事教育情境教育叙事情境

    AIED技术支持中小学生涯教育的实现路径研究

    孟霖邓燕红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中小学生涯教育呈现的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生涯教师师资匮乏、生涯课程缺乏社会理解与情景式职业体验、地区差异明显等问题,教育人工智能技术遵循个性化原则、连续性原则、智能化原则与伦理原则,在虚拟导师系统缓解师资匮乏问题、教育数据挖掘与学习分析促进个性化学业规划、智能虚拟现实技术增强职业情境体验这三大应用场景方面为中小学生涯教育赋能增值,促进小学生涯教育沿着更加智能化与个性化的道路发展.

    AIED技术教育数据中小学生涯教育

    教师交流轮岗的功利化倾向及对策分析

    邵紫微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乡二元教育体系导致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农村教师资源结构性短缺.为实现城乡教师资源共享,教师轮岗制应运而生.我国的教师轮岗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教师轮岗意愿不强,交流的功利化倾向相对明显,表现为侧重轮岗结果而忽视交流过程、注重外在形式而轻视职责意识、看重教学业绩而漠视教学研究,以及偏重学生知识而无视人格塑造.针对这些问题相应地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可以推动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常态化开展.

    教师轮岗制交流轮岗功利化教育公平

    特岗教师成长突出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薛建平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岗计划成为持续补充农村教育师资的重要创新机制,特岗教师优化了农村教师结构,壮大了农村教师队伍,是农村教育的一支生力军.促进特岗教师成长是建设高质量农村教师队伍的必然要求,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有力举措,更是乡村振兴对教育提出的时代命题.然而,特岗教师成长面临诸多问题,正视特岗教师成长现实困境,探索特岗教师成长有效途径,显得非常必要.

    特岗计划特岗教师专业成长对策建议

    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的现实困境与破解

    殷新刘龙珍张鸿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为督政重点工作,是推进政府政绩考核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该工作是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的重要手段、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基础、推动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保障.然而,当前该项工作面临着"内卷化"现实困境,这种困境主要是督查对象失衡、指标体系薄弱、评价专家队伍单一、评价过程质量不高等原因共同作用所致.因此,为消除现实困境,必须从根本上调整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体制,要求地方政府坚持五大理念,强化职责意识;聚焦评价指标体系,明晰标准效度;健全督查专家队伍,强化整体素质;注重评价多个环节,规范过程管理.只有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才能达到参与、公正、透明、问责、有效的善治状态,从根本上发挥督导督查抓落实的作用,推动地方政府切实履行教育职责.

    地方政府教育职责履职评价

    以监测制度建设推进义务教育治理现代化

    贺燕丽王桐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治理理论为义务教育监测制度的建构和优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现行义务教育监测制度面临的主要挑战有法律法规不健全、监测主体单一、监测客体的特殊性、监测目标与运行方式间的矛盾、信息公开机制不完善等,需要通过完善教育监测制度的法律法规、加强制度建设、推动管办评分离等途径不断优化.

    治理理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制度教育治理现代化

    从《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看学校对学生的保护

    孙娟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深化和细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从一般保护、专项保护、管理要求、保护机制、支持与监督、责任与处理等方面进行规范,使学生权利保护落到实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注重保护学生各项权利,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强调家校沟通,注意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学生权利学生身心健康家校沟通学生保护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