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学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学与管理
教学与管理

王尚义

月刊

1004-5872

jxyglcn@163.com

0351-7971075 2275244

030031

太原市黄陵路西巷5号

教学与管理/Journal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分三个版。中学版为中学教育服务,小学版为小学教育服务,理论版为教育理论工作者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教学反思中教师思维品质的局限与提升

    刘子姝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关教学反思的现状与探讨一直是教育实践场域中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教师的思维品质决定了教师教学反思的阈值.教学反思应指向教师的思维品质.然而在实践中,教学反思存在游离于价值性目标、忠实于知能积累、模糊意义性生成等现实境况.为此,通过关注教师反思来剖析其思维品质在深刻性、批判性、系统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现实境况,挖掘思维品质背后教师教育教学思维的发生与发展,从而为促进教师思维品质提升提出改善策略:明确反思目标的价值性,坚持育人导向;关注反思内容的教育性,促进思维发生;超越反思结果的符号性,构建个性化意义.

    思维品质教学反思反思要素

    依托"教联体"创新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机制

    钱洁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校、家庭、社会是协同育人的"三时空、三主体、三情境",优化育人体系要求三大系统形成"教联体".当前家校社协同育人仍存在责任边界模糊、沟通机制阻滞、育人共识分歧等困境.从空间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学校、家庭、社会育人空间区隔,教养、教育、教化育人关系异化,生活、生命、生存育人资源耗损,经验、知识、实践育人环节脱钩等是影响"教联体"建设成效的"潜变量".基于此,可以采取激活社会教育力的共时影响机制、建立公平与最优化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悦纳差异性优势互补的话语沟通机制、包容空间同质性与异质性的跨界合作机制等路径提升"教联体"建设实效.

    "教联体"协同育人实践机制

    小学课后体育服务家校社一体化治理

    罗恒刘嘉欣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访谈法探究小学课后体育服务的家校社一体化治理理论逻辑与现实进路,研究表明:国家政策层面要统筹资源,提升课后体育服务水平;社会发展层面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体育教育功能;自身变革层面要顺应时代潮流,创新课后体育服务形式,可以作为课后体育服务家校社一体化治理的理论逻辑.因此,可以强化顶层驱动,发挥政府支持引领作用;搭建交流平台,积极开展家校社联动体育赛事活动;加强教师培训,积极引领校外俱乐部进校园;打造"高参小"项目,依托社会力量强化资源供给;增加家长责任意识,鼓励参与课后体育服务管理.

    "双减"课后体育服务家校社一体化协同治理

    校长沉浸式管理理念的校本化表达与实践机制

    夏静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高质量发展命题之下,沉浸式管理理念面向现代化学校治理,兼具理论与实践价值,"和大家一起做"的治校主张便是该理念的校本化表达."和大家一起做"指校长引领、召唤、带动学校所有人精诚团结,共同参与学校的治理,推动学校发展,进而在实践与体验的过程中激发内生力,结成共同体,努力实现办学愿景.它的提出源于"共同体"理论,体现了民主决策的思想和合作互为的思维,具有凝聚性、参与性实践特征和实践性、主动性、情境性、融合性特质.其实践机制主要有引领机制、融通机制和增值机制.

    沉浸式治理治校主张"和大家一起做"学校管理

    自媒体时代教师博主行为的失范与规范

    张婷李芳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博主是自媒体时代的产物,在缺乏管理的情形下,教师的特殊身份引发了诸多争议,特别是基础教育学段的教师博主受到公众诸多批评,如教师形象过度功利化、利用学生赚取流量等.当前,基础教育学段教师博主的规范处于法律法规监管的真空地带,存在上位管理文件缺失、教育部门监管难度大、跨部门协调监管难等问题.因此,急需加强立法与制度体系建设,为依法管理提供依据;持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增强自我约束的内在动力;健全多渠道监督机制,构建规范行事的外部约束网络等,从而明晰教师博主的权责界限,发挥社交平台正向的育人功能.

    教师博主网红教师基础教育教师师德师风

    指向课程协同育人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路径设计

    殷凤张慧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核心素养体系本身关注的是综合性素养,以落实"培养什么人"的教育目标.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向.以关联内容结构、融通核心素养、创设进阶活动、落实以评促学作为跨学科学习设计的路径,精准把握跨学科学习的取向,避免学科间的简单"拼盘",从而真正实现课程的协同育人.

    跨学科主题学习协同育人核心素养

    小学科学区域主题教研的实践形式

    史加祥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科学课程要在整体设计的基础上开展主题教研,创新教研方式和手段,提高针对性与实效性,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服务和引领.区域在调查分析教师对科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专业需求的基础上,探究当前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设计了基于"多层次支持系统"的主题教研组织框架,细化形成了工作坊、同伴辅导和导师指导等活动方式,在整体分层设计和互动、个性的推进中提升了科学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与认识,发展了素养导向下课堂教学实践的能力,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区域主题教研主题教研科学课程标准多层次支持系统教师专业素养

    跨学科学习背景下小学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属性

    邱志凯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首次将跨学科学习纳入学习任务群,旨在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不少一线语文教师盲目地开展所谓的跨学科学习,致使学科间关系不清、关联不强,整个学习过程混乱无序,未能形成解决真实问题的合力,收效甚微.基于此,可以从三个方面厘清跨学科学习背景下小学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属性,提升跨学科学习的效果:一是借力型关系,借靠旁科学习活动,解决语文学习问题;二是助力型关系,依托语文学习活动,解决旁科学习问题;三是协力型关系,协同多科学习活动,解决综合学习问题.

    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借力型关系助力型关系协力型关系

    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任务设计原则及流程

    郭海娟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任务承载着学习的主题,是实现预期目标的关键.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任务设计要能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像专家一样整合多学科要素,在做数学的实践与体验中思考和创造,从而获得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案;任务的设计包括确定核心任务、规划分支任务,创设真实情境、预设驱动问题,设计阶段活动、制定评价方案等关键环节.如此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质量.

    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设计

    从情景到情境的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设计研究

    李海霞汤焱昊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英语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主张围绕"情境"进行学习来实现目标.但是,教师往往难以区分"情景"和"情境",在教学实践中用"情景"代替"情境"的做法比较普遍.针对这个问题,结合小学具体教学案例,提出从创设前置情境、连贯情境和拓展性情境三个方面实现从"情景教学"到"情境教学",从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现小学英语课程育人目标.

    情景情境对话教学核心素养小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