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学月刊(中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学月刊(中学版)
教学月刊(中学版)

1671-7058

010-52165441/5456;010-52165556;010-52165449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37号院2号楼501

教学月刊(中学版)/Journal JIAOXUE YUEKAN(ZHONGXUEXUE BA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数学创新人才培养

    孙军波王智宇
    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深化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体现,对落实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推动素养导向的教与学的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基于"教—学—评"一致性,深化素养培育目标以重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真实开放情境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以推动学习方式革新,落实多元评价机制以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功能.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协调发展,使它们相互融通、相互优化,为推动数学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持续性的动力.

    "教—学—评"一致性创新人才培养数学教学

    素养导向下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一致性的意义、问题与路径

    李荆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层面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强化了"怎么教""怎么评"的具体指导.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推进"教—学—评"一致性,有利于发挥思想引领作用,推进综合学习与实践育人,推动评价方式改进.教师需要明确制约"教—学—评"一致性达成的原因,尝试以综合视野读懂核心素养的要求,重视目标在一致性达成中的核心作用,改进评价方式以促进教与学,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评价有机结合,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的关键作用.

    "教—学—评"一致性素养导向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科学探究实践中的"教—学—评"一致性:内涵、路径和意义

    沙琦波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实践素养是科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开展探究实践,既是充分发挥探究实践教育功能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举措.因此,教师需要从内涵、路径、意义层面明确探究实践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具体表现、实践逻辑、素养价值.具体来说,教师可先从"认知+技能""演示+指导""学习+实践""诊断+增值"来解读目标、教、学、评这四个要素的双重内涵,再根据探究实践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路径,切实提升学生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态度责任等核心素养,进而落实探究实践立德树人的功能.

    探究实践"教—学—评"一致性核心素养初中科学

    高中历史"人学课堂"的内涵及实践路径

    田国华王晶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人学课堂"的理念,可使历史课堂具有历史味和人文味,凸显教育"以人为本"的宗旨.在展开实践前,教师需要把握高中历史"人学课堂"的内涵.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可通过找寻人的因子、分析人的思想、感知人的情感、践行人的使命等路径,再现历史的真实与复杂,使学生从中汲取思想智慧,进而成为保持善良、尊重常识、知行合一、能够创造幸福的人.

    "人学课堂"立德树人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学

    基于大概念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实践路径探索——以"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为例

    谢昌霖侯宇轩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以阅读与研讨的方式实现对整本书的拓展性理解.而大概念能够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实现迁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在进行《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可先从为什么读、如何去读两个方面厘定大概念,再通过核心任务驱动、专题研讨思辨、过程评价量化等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完成小组专题汇报、班级主题研讨、阅读体验总结,促进学生学术阅读的经验积累和能力提升,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大概念《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高中语文

    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设计原则、要素和学科边界——基于"解密古人钟情咏月的原因"课例的思考

    冯妙群项先义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学科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强化课程标准倡导的育人功能.就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而言,教师要遵循"基于逆向设计,注重思维进阶""基于知识跨界,注重成果生成"的设计原则,着力构建具备"高品质的学为中心""学科思维切换能力的有效培育""对跨学科学习成果的精准评价"等要素的跨学科教学生态,并处理好"从学科视野的角度理解跨学科""学习活动需要追求学科'宽度'和成果'深度'"等学科边界问题.

    跨学科学习学习活动初中语文

    搭建初中名著导读教学的任务型、情境型、专题探究型学习支架——以《经典常谈》为例

    高会彬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名著导读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支架式教学主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一定学习支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这要求教师在名著导读教学中不仅要成为阅读任务的发起者,还要成为学习支架的设计者.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为学生搭建任务型、情境型、专题探究型学习支架,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复杂的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在深度探究中提升阅读能力.

    名著导读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支架设计初中语文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高中时评型议论文写作教学探索

    方婷仪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评型议论文能够有效聚焦社会热点,为学生提供生动而深刻的写作素材.开展高中时评型议论文写作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发展逻辑表达能力,实现思维脉络的多元化发散,培养正确的社会认知.针对高中生在时评型议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采用聚焦社会生活以形成素材积累能力、找准写作方向以培养独立求解能力、力争寻根溯源以提高逻辑整合能力、借助评论语境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等实施路径,增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

    写作教学时评型议论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

    基于科学史时间轴分步培育生物学核心素养——以《核酸是遗传物质》的教学为例

    刘春生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史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研态度和科研精神,基于科学史时间轴进行生物学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本质、掌握研究方法、领悟科学家精神.教师需要通过梳理与分析,明确科学史所承载的学习内容以及要建构的概念,然后提炼科学史,建构出科学史时间轴.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以史为境、铺设主线,以史为镜、对照评价,以史为径、搭建支架,以史为敬、提升意识"四个环节,分步培育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科学史时间轴核心素养培育高中生物学

    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单元—课时"教学设计——以"随机抽样—获取数据的途径"为例

    林国红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元—课时"教学设计要求在整体教学观的指导下,有序规划单元各部分知识.问题驱动则要求指向知识、经验、方法、思想等发生与发展的过程,设计一系列明确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驱动学生由外及内、由表及里地建构知识.进行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单元—课时"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分析其设计原则及注意事项,然后以单元教学设计为统领,通过课时教学设计来落实.在设计单元教学统领下的课时教学时,教师需要确定课时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再针对具体的知识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使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完成知识的建构,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问题驱动"单元—课时"教学设计高中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