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省有色金属学会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省有色金属学会

杨斌

双月刊

1674-9669

jxys@chinajournal.net.cn

0797-8312555 8312211

341000

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大道86号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Journal Jiangxi Nonferrous Metal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学术性、实用性、开发性、信息性兼备的科技期刊。面向全国有色金属厂矿、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办刊过程中一直坚持科研与生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应用技术为主的方针;坚持为振兴有色金属工业及行业科研生产服务的办刊宗旨,促进全省乃至全国有色金属工业科研、企业管理和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做出努力和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铊在冶金过程中的迁移和富集

    任可飘王静松李岩佘雪峰...
    311-321,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铊是一种典型的稀有分散元素,其毒性远高于Hg、Cd、Cu、Pb、As等元素.虽然铊在地壳中含量很低,但是经过冶金过程富集后,冶金副产物中的铊含量远高于地壳丰度.世界上铊的主要生产来源为锌、铅、铜的烟道粉尘,有色冶金部分以锌、铅、铜冶炼过程为例,黑色冶金就钢铁冶金各工序中铊元素含量、相关化学反应和富集走向进行综述.本文介绍铊在冶金过程的迁移行为和富集走向,为铊元素开路和固废资源化利用提供相关研究支撑,以实现绿色冶金的目标,并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战略.

    铊元素冶金过程粉尘迁移行为富集走向

    锌电积体系Zn-MnO2同槽电解电化学分析

    裴启飞郭孟伟邵伟春王恩泽...
    32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循环伏安法、线性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等分析测试并结合电解实验,系统解析了Zn-MnO2同槽电解的电化学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体系中Zn2+的还原和Mn2+的氧化在Mn2+浓度低于10 g/L时互不干扰;Mn2+的电氧化过程受电极界面钝化影响,提高Mn2+浓度对同槽电解有利,但Mn2+浓度过高会使氧化性MnO4-生成量增多,导致阴极Zn被化学氧化溶解;升高体系温度能改善Zn-MnO2同槽电解效果,但过高的电解温度(≥80℃)会加速Zn的腐蚀.较优的Zn-MnO2同槽电解条件为:Mn2+浓度为10 g/L,阴阳极电流密度分别为40 mA/cm2和10 mA/cm2,电解温度为60℃.该条件下,阴阳极电流效率分别为94.81%和12.16%,吨锌能耗为2 456.58 kW·h,阳极产物为ε-MnO2.

    锌电积二氧化锰电解同槽电解阳极钝化电流效率高效电解

    TiO2和碱度对CaO-MgO-Al2O3-SiO2-Cr2O3-Fe2O3-TiO2渣系黏度和结构及氧化铬溶解度的影响

    佟志芳王佳兴许聪聪谢肇勋...
    332-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多地利用不锈钢渣制备微晶玻璃来固化渣中的Cr,本文系统研究了不同TiO2和碱度对CaO-MgO-Al2O3-SiO2-Cr2O3-Fe2O3-TiO2渣系中Cr2O3的溶解度和渣系黏熔特性的影响.利用熔体物性综合测试仪、XRD和拉曼光谱分析仪探明在不同TiO2 含量(4%~10%)及不同碱度(C/S=0.5、0.75、1)下,渣系黏度、物相组成和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TiO2含量和碱度的增加,Cr2O3在渣样中的溶解度增加,黏流活化能下降,渣系黏度也随之降低.与增加TiO2相比,增加碱度更能有效降低渣系黏度.TiO2含量和碱度的增加使渣中Q0和Q1结构单元数量增加及Q3减少,简化了硅酸盐网络结构单元,降低了渣系黏度.同时,也阻碍了含铬尖晶石的结晶,增加了Cr2O3在渣样中的溶解度.

    二氧化钛黏度炉渣结构不锈钢渣拉曼光谱

    超声波场下氢氧化铝制备超细氧化铝的研究

    宋华浩金会心王正兴雷二帅...
    342-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细粉体材料是新型材料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其中超细氧化铝因其强度高、比表面积大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精细陶瓷、复合材料、催化剂及其载体等领域.传统方法制备超细粉体存在着粒径分布大、生产成本过高、污染严重、技术复杂等诸多问题,而超声波技术因其在超细粉体粒径、粒径分布及形貌调控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逐渐成为超细粉体制备的前沿技术.以氢氧化铝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碳酸铝铵热分解法,通过对氢氧化铝进行酸溶、铝盐的超声沉淀、前驱体的干燥,最后煅烧制备出粒径为100~200 nm的超细α-Al2O3,并对产物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征分析,探索出了制备粒径较小、分散性好的超细氧化铝的理想工艺参数.

    超声波碳酸铝铵超细氧化铝粉体

    改性阳极泥对沉锗后液中有机物的脱除

    刘然李玉虎杨裕东杨思杰...
    351-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宁沉锗工艺被广泛用于湿法炼锌溶液中低浓度锗的回收,但该方法有机物引入量大,严重影响湿法炼锌系统的高效运转.为此,通过借助TOC、FT-IR、XRD、UV-Vis等表征手段,本文考察了改性阳极泥对沉锗后液中有机物的脱除效果,并揭示了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温度为80℃,硫酸用量为14 mL/100 g条件下进行阳极泥活化,所得改性阳极泥对沉锗后液中有机物具有良好的脱除效果.阳极泥用量为20 g/L时,TOC脱除率可达66.17%,反应后液TOC浓度可降至58.21 mg/L.这一效果与改性过程中阳极泥中惰性的α-MnO2转化为高活性的MnOOH有关,且硫酸用量和温度对阳极泥改性效果影响较为显著.沉锗后液中主要的有机物为单宁酸及其衍生物,经改性阳极泥处理后,沉锗后液中的单宁酸发生了不完全降解,降解产物主要是小分子量的烃类有机物.

    湿法炼锌有机物改性阳极泥氧化降解

    粉煤成型过程的数值模拟

    郭豪王亚杰赵宏博左海滨...
    357-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摩擦系数和成型压力对煤粉成型过程的影响,利用MSC.Marc软件定量化分析了粉煤在成型过程中非均质变化的特点,获得成型过程中的应力、密度和位移等分布参数.结果显示,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加,最大位移逐渐变小,相对密度的均匀性减小,最大应力由6.013 MPa急剧增长到71.22 MPa,极易导致型煤发生开裂.随着成型压力的增加,最大位移不断增加,相对密度略有增加,而最大应力却呈现急剧增长的趋势.因此,煤粉成型过程中应适当降低摩擦系数且不可盲目增加成型压力.

    粉末成形粉煤MSC.Marc数值模拟

    铜基催化剂电催化CO2还原研究进展

    冯强李健
    364-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问题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利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驱动催化剂电催化CO2还原为碳氢燃料或化学原料具有广阔前景.过渡金属相对低廉的成本和优良的催化性能成为催化工程的首选.本文综述了铜衍生催化剂包括金属Cu、Cu单原子、Cu氧化物、Cu合金、Cu金属有机框架、铜酞菁和Cu-非金属化合物在电催化CO2还原的应用现状,阐明了CO2还原为不同碳产物的可能路径与机理.此外,在分析目前研究的重点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为碳排放控制和高效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提供参考.

    CO2电催化还原Cu催化剂碳氢燃料

    超重力分离法净化2011型号废旧Al-Cu合金

    王文山郭占成
    383-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Al-Cu合金中不同杂质相的熔点差异,借助超重力场可强化过滤分离的特点,以2011型号Al-Cu合金为原料,探究合金中杂质元素Fe、Pb和有益元素Al、Cu的分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原料经过高温重熔再结晶的过程后,杂质聚集到铝基体晶界间,在高温超重力场中,低熔点杂质可穿过晶界间的孔隙分离除去,当超重力分离时间≥1 min时,Fe、Pb含量不再随时间变化;提高超重力系数和温度均有利于Fe、Pb的去除,但Al、Cu回收率降低.综合考虑Fe、Pb含量和Al、Cu回收率,确定较好的超重力分离工艺参数:超重力系数为600、分离温度为610℃、分离时间为1 min,该工艺参数条件下,Fe、Pb含量分别净化至0.06%和0.08%,Al、Cu回收率分别为95.64%、67.90%,废旧Al-Cu合金中的Al和Cu总占比由97.91%提升至99.72%.

    废旧Al-Cu合金超重力除杂净化固液分离半固态

    双级时效工艺对QAl9-4铝青铜力学性能的影响

    宗林赵鸿金胡玉军张兵...
    392-399,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正交实验研究双级时效工艺对QAl9-4铝青铜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发现不同工艺参数对合金性能影响强度不同,影响顺序由大到小为二级时效温度>一级时效温度>一级时效时间>二级时效时间.对正交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得到最优双级时效工艺为(150℃/2 h)+(500℃/2.5 h),并以此工艺对合金进行处理.与单级时效处理相比,双级时效处理后的合金抗压强度、极限压缩率、硬度分别提升了14.79%、25.59%和5.28%.最后对不同时效工艺处理的合金进行显微结构表征,发现性能差异来源于双级时效处理后的合金含有更多弥散分布的强化相和更少的γ2相,因此对QAl9-4铝青铜进行双级时效处理可以获得比单级时效处理更优异的性能.

    铝青铜抗压强度双级时效正交实验

    异速轧制和常规轧制对7075铝板力学性能的影响

    武磊何兵覃文东覃铭...
    400-4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开发更高效的7075铝板轧制工艺,本文围绕异速轧制和常规轧制对7075铝板力学性能的影响开展了研究,并采用了4个不同的轧制累积变形率.实验分2步进行,第1步为轧板弯曲程度随异速比变化实验,将轧板弯曲内面朝向水平底面放置,测量弯曲内面最高点距离水平底面距离y,以及弯曲内面与水平底面的两接触点距离x,用y/x值表征轧板的弯曲程度;第2步为异速和常规轧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异速比为1.12时,轧板弯曲程度最大,y/x值最高达到0.222 18;虽然采用了相同的设计累积变形率,但异速轧制和常规轧制的轧板实际累积变形率相差1%~2%;两种方式轧制的轧板在实际累积变形率达到76%时,T6热处理过程中再结晶进行得更加充分,再结晶生成的中小尺寸晶粒增多;经过6道次异速轧制和常规轧制的7075铝板,T6热处理后,断口中可见大量尺寸小于1 μm的韧窝,并且在韧窝底部出现弥散析出的尺寸小于100 nm的微小第二相粒子,异速轧制7075铝板中韧窝尺寸较常规轧制7075铝板中更细小;与常规轧制相比,采用异速轧制的7075铝板的强度有一定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大;常规轧制的7075铝板在达到一定变形量时会出现强度峰值,而异速轧制的7075铝板的强度随轧制累积变形率升高而持续提高.

    异速轧制7075铝板变形率异速比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