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省有色金属学会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省有色金属学会

杨斌

双月刊

1674-9669

jxys@chinajournal.net.cn

0797-8312555 8312211

341000

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大道86号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Journal Jiangxi Nonferrous Metal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学术性、实用性、开发性、信息性兼备的科技期刊。面向全国有色金属厂矿、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办刊过程中一直坚持科研与生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应用技术为主的方针;坚持为振兴有色金属工业及行业科研生产服务的办刊宗旨,促进全省乃至全国有色金属工业科研、企业管理和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做出努力和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频次爆破扰动对倾倒式危岩体稳定性影响分析

    张兴秋邓正定舒佳军
    561-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危岩体主控结构面岩桥段岩石有效发挥其抗拉或抗剪性能是维系倾倒式危岩体稳定的关键,而岩桥段岩石力学性能常因工程爆破扰动而劣化,导致危岩体稳定性持续降低.首先,基于极限平衡理论考虑衰减后的爆炸应力波对危岩体稳定性影响,构建倾倒式危岩体稳定性评价方法;其次,通过Lemaitre等效原理得到爆破荷载作用下岩桥段岩石细观累积损伤变量,根据岩石有效抗拉面积弱化得到抗拉强度劣化方程并通过试验结果进行验证;最后,根据抗拉强度劣化方程对危岩体稳定性评价方法进行修正,依托工程算例分析相关敏感参数对危岩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频繁的爆破扰动会使主控面的力学性能劣化,危岩体随爆破强度的增大、爆炸应力波传播距离的减小,岩桥段岩石力学性能劣化加剧,其自身的稳定性系数衰减趋势增大且爆炸产生对危岩体的倾倒荷载相较于岩体力学性能劣化更为敏感.

    危岩体爆破扰动极限平衡累积损伤抗拉强度

    不同胶凝材料尾砂充填体强度与微观结构分析

    盛宇航范纯超王增加李广波...
    570-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胶凝材料是影响尾砂充填体抗压强度和充填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实验采用水泥和胶固粉(矿渣基)2种胶凝材料,研究了尾砂充填体抗压强度随养护时间的演化规律,并借助化学结合水量测量、XRD、SEM和MIP等测试方法,从微观层面综合对比分析了尾砂充填体抗压强度差异化产生机理.结果表明:矿渣基充填体早期与长期抗压强度明显优于水泥基充填体.一方面矿渣基充填体中水化产物总含量,尤其是钙矾石含量高于水泥基充填体;另一方面矿渣基充填体内部水化硅酸钙具有更优的微观力学性能,其与钙矾石空间结合形式,强化水化硅酸钙间联系的同时又进一步填充细化了充填体内部孔径,增加了充填体整体密实程度,两者共同提高了矿渣基充填体抗压强度.

    尾砂充填体胶凝材料抗压强度微观结构

    充填双裂隙砂岩力学特性及裂隙演化规律研究

    周春煦冯红春周文正
    577-587,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开展三轴压缩不同岩桥参数条件下充填双裂隙红砂岩力学实验,分析了不同岩桥长度、岩桥倾角及充填物类型对砂岩特征应力和裂隙扩展贯穿模式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充填双裂隙砂岩试件破坏模式及内部裂隙发育差异性机理.研究表明:当岩桥长度减小,而岩桥倾角增大时,不同充填物类型条件下充填双裂隙试件特征应力均逐渐减弱.且不同岩桥参数条件下,未充填双裂隙试件弱化程度均大于泥充填双裂隙试件,更大于砂充填双裂隙试件.充填试件贯穿上下端部主裂隙少于未充填试件,但分支数量更多.外载荷会导致泥、砂充填物分层,其层间裂隙最大宽度为50 μm.砂晶体颗粒是导致砂充填试件力学特性强于泥充填试件的主要原因.

    充填裂隙岩桥参数特征应力破坏模式裂隙扩展

    降雨入渗与采动卸荷耦合下裂隙岩体力学特性及裂隙演化规律研究

    刘志芳杨舜王志唐德馨...
    588-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降雨影响下,雨水渗入岩体内部会导致其含水率和孔隙水压增大,使得岩体原有节理面快速演化、扩展和贯通.此外受矿山采动卸荷耦合作用,岩体极易诱发严重边坡灾害.以江西德兴铜矿为背景,运用PFC离散元方法对不同含水状态、孔隙水压力下的含裂隙岩样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①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岩石抗压强度逐渐降低,饱和岩石降幅为56.33%,横向扩容变形显著,增幅为69.06%,岩石张裂特性明显,破坏模式由拉伸破坏转为剪切破坏.②随着孔隙水压力的增大,岩石抗压强度降低,含2 MPa孔隙水压力降幅为21.74%,岩石颗粒之间黏结力减弱并形成局部应力集中现象,主要表现为岩石原有裂隙的扩展和贯通.研究结果可为边坡开采与围岩支护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确保矿山边坡安全与稳定.

    裂隙岩体降雨入渗采动卸荷数值模拟德兴铜矿裂隙演化

    充填料对硫化铜矿浮选指标的影响及其消除试验研究

    杨昌龙赵冠飞苗雨奇章仕仁...
    598-6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徽某矿区采用胶结充填法采矿,部分充填料混入原矿样中改变浮选矿浆原始性质,造成铜硫资源选别难度系数增大.选取充填料与硫化铜原矿样作为混合样品,采用现有生产工艺流程进行选矿试验:混合样磨至≤0.074 mm占75%后磁选得到铁精矿,磁选尾矿沉降浓缩后进行混合浮选试验,混浮粗精矿再次选别得到铜精矿和硫精矿.由试验结果可知:充填料的混入能改变矿浆pH、混合矿初始铜品位和磁选尾矿铜品位,且相对于不添加充填料时浮选闭路试验结果,添加充填料时得到的最终铜精矿中Cu品位和回收率分别降低了0.39%和1.01%;硫精矿中S品位和回收率分别降低了0.75%和4.80%.消除试验表明:加入硫酸铵1 000 g/t或者机械搅拌30 min能降低矿浆黏度、增大矿浆浊度值和恢复捕收剂在硫化铜矿表面的吸附量,从而消除充填料对硫化铜矿浮选的恶化作用,将最终铜精矿中Cu回收率由70.37%提高至70.80%以上.

    充填料硫化铜矿浮选消除试验

    磁-重联合工艺从钽铌尾矿中分选钽的实验研究

    石岩何桂春肖志赵红宇...
    608-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钽铌矿组分结构复杂,嵌布粒度细,品位较低,选矿工艺比较复杂.针对宜春钽铌尾矿中钽铌含量少,难以回收利用的问题,采用高梯度磁选机和摇床对钽铌尾矿进行分选.针对Ta2O5品位0.013 4%、Nb2O5品位0.007 8%的钽铌尾矿,采用"磁选-重选"联合工艺流程对其进行富集,分别得到Ta2O5品位为11.286%、回收率为40.74%、Nb2O5品位为6.633%、回收率为40.74%的钽铌精矿产品,试验指标良好.Ta2O5、Nb2O5得到了较好的综合回收,证明了"磁选-重选"联合工艺的可行性,并且该工艺提供了环保绿色的回收钽铌矿的方法,为钽铌矿及同类资源的综合回收提供了的技术支持.

    钽铌矿磁选重选综合回收

    活性污泥生物炭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的研究进展

    严群靳涵宇宋忠贤康海彦...
    615-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污水处理厂产生大量剩余污泥,其处置问题一直以来是研究的重点与热点.利用热解的方法将污泥转化为污泥基生物炭,不但可以解决剩余污泥的处置问题,而且可以在处理污废水的基础上,对剩余污泥实现重新利用.污泥基生物炭在污废水的处理中逐渐受到了关注,尤其是在新兴污染物的去除方面.以污水处理厂污泥为基础的污泥生物炭,分别通过制备方式、热解温度、改性手段等因素综述污泥生物炭对重金属、有机物、新兴污染物的影响,并通过用图表的形式指出改变之后的作用与机理.以期能给今后污泥生物炭在重金属、有机物、新兴污染物领域上的应用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

    活性污泥生物炭吸附新兴污染物

    稀土铽对斑马鱼急性毒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曾露雪边子俊宁周神陈明...
    623-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受试鱼种,采用半静态急性暴露实验,研究了稀土离子铽(Terbium,Tb)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并根据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设置含Tb浓度分别为2.0、20.0、40.0 mg/L 3个组,分别对斑马鱼3个组织(头部、肌肉、内脏)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测定,以此来研究Tb对斑马鱼的毒理作用.结果表明,高浓度Tb会对斑马鱼产生较大的毒性,Tb对斑马鱼的48 h和96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81.39 mg/L和79.03 mg/L,安全浓度(CS)为7.90 mg/L;Tb3+对斑马鱼各部位CAT活性均有不同影响.随着Tb3+浓度升高,CAT活力逐渐减弱,肌肉和内脏的CAT活性也随暴露时间的增加,在呈现前期被显著诱导后又被显著抑制,但40.0 mg/L浓度组内脏的CAT活力在净化期内始终未恢复.斑马鱼内脏MDA含量受Tb3+胁迫,呈现诱导-抑制反复变化,肌肉MDA含量在胁迫期间表现为明显的诱导效应,在暴露的第14天时达到峰值为57.13%;40.0 mg/L浓度组内脏MDA含量在进入净化阶段仍被显著诱导,最高诱导率达28.99%.研究探究了Tb3+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与氧化应激毒性,对防止和减少稀土离子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提供参考依据.

    斑马鱼急性毒性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