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省有色金属学会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省有色金属学会

杨斌

双月刊

1674-9669

jxys@chinajournal.net.cn

0797-8312555 8312211

341000

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大道86号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Journal Jiangxi Nonferrous Metal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学术性、实用性、开发性、信息性兼备的科技期刊。面向全国有色金属厂矿、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办刊过程中一直坚持科研与生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应用技术为主的方针;坚持为振兴有色金属工业及行业科研生产服务的办刊宗旨,促进全省乃至全国有色金属工业科研、企业管理和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做出努力和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镉电解沉积过程中共存阳离子的反应行为

    陈琛骞张文娟夏柳车键勇...
    63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镉资源复杂多样,镉电解沉积系统中通常含有诸多杂质金属,如铜、锌、铁、镍等.本文通过系统的实验研究,考察了Cu2+、Ni2+、Fe2+及Zn2+的反应行为及对镉电沉积过程电流效率、阴极镉的纯度和形貌的影响,进一步确定了Cu2+、Ni2+、Fe2+及Zn2+的最低影响浓度.结果表明,Cu2+浓度低于1 mg/L时,对镉电沉积几乎没有影响;而Ni2+浓度即使达到2.5 g/L,产生的影响也微乎其微;Fe2+浓度高于20 mg/L就会引起电流效率降低;Zn2+浓度控制在1.5 g/L以下时,对电沉积的影响较小.根据电化学分析和微观形貌表征,Cu2+会优先沉积与镉形成化合物,Fe2+的氧化还原会导致电流效率下降和单位电耗上升;除镍之外,Cu2+、Fe2+及Zn2+均会影响阴极镉的形貌.研究结果进一步完善了复杂溶液中镉电解沉积的基础理论.

    电沉积共存阳离子

    轧钢油泥热解产物及动力学分析研究

    孙美佘雪峰石建红李卫国...
    641-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轧钢油泥的资源化利用,对轧钢油泥的热解产物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不同热解温度下固体产物的表面形貌、比表面积和孔结构,采用拉曼光谱对固体产物的碳结构变化进行分析,并对轧钢油泥的热解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热解气的主要成分为H2和CH4,在700~800℃之间CH4中C-H键断裂导致CH4含量减少、H2含量增高;在热解温度为800℃时,通过固体产物的SEM像可以观察到表面有粗糙密集的微凸,总比表面积达到最大值33.682 m2/g,氮气吸附平衡时的吸附量也最高;通过拉曼光谱分析发现,在500~800℃范围,随着热解温度升高,ID1/IG值从2.12逐渐升高到3.38,无定形碳结构增多;在热解过程中,合理地控制反应的温度和时间,可以提高油泥的脱油率,热解时间为2 h时,不同热解温度的油泥脱油率均大于94%,热解温度为800℃时,油泥的脱油率为97.29%;通过Friedman-Reich-Levi法分析得出轧钢油泥热解反应活化能E随转化率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趋势.

    轧钢油泥热解固体产物脱油率

    高温铜渣风淬造粒实验研究及铜渣液滴冷凝过程的数值模拟

    戴鹏飞张斌黎显俊尹一鸣...
    650-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高温铜渣风淬造粒的可行性和分析液体黏度对风淬造粒效果的影响,搭建了风淬造粒实验台,对水、机油和液态石蜡的风淬造粒效果进行对比,得出随着液体黏度的升高,液滴形状更加接近球形且尺寸分布更加均匀;冷凝后的石蜡颗粒粒径分布较窄,有利于对高温颗粒进行二次余热回收.使用流体体积函数模型(VOF)和凝固熔化模型和辐射模型(DO)对单个铜渣液滴的冷凝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初始温度为1 355 K,直径为2 mm的铜渣液滴被300 K室温空气冷却时,液滴表面能够快速凝固形成坯壳,经过1.62 s后铜渣液滴完全凝固.冷却过程中迎风面冷却速度较快而背风面较慢,导致液滴凝固不均匀.气流速度越大,对铜渣液滴的冷却能力越强,液滴的冷凝越快;液滴初始粒径越小,换热效率越高,凝固时间越短.

    铜渣风淬造粒数值模拟余热回收凝固融化

    铝材中夹杂物研究进展

    李燊裘尧衡陈朝轶李军旗...
    660-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铝材中夹杂物的类型和特征对铝材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夹杂物对铝材的危害及铝材中夹杂物的检测手段,从夹杂物来源、形貌角度介绍了铝熔体中Al2O3、MgO、MgAl2O4、TiB2、Al4C3、AlN、盐等类型的夹杂物.其中Al2O3最为普遍,形态多样,尺寸变化范围宽;MgO、MgAl2O4多存在于铝镁合金中;其他类型夹杂物虽然在熔体中含量较低,但相较铝材基体性质差异大,且存在团聚现象,在铝生产加工过程中需重视.夹杂物的检测方法大致可分为离线检测与在线检测2种,目前工厂检测方法从离线检测向在线检测转变已成为主要趋势.

    铝材夹杂物夹杂检测净化处理精炼剂

    锌电解阳极泥氧化亚铁离子的工艺研究

    代晓博
    670-674,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采用主要成分为MnO2的锌电解阳极泥氧化锌焙砂浸出液中的亚铁离子,达到除铁的目的.研究了锌电解阳极泥氧化亚铁离子过程中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度、阳极泥粒径、液固比等工艺条件对亚铁离子氧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60 min、搅拌速度为500 r/min、阳极泥粒径为0.154 mm、液固比为14∶1(单位:mL/g)的较优工艺条件下,亚铁离子的氧化率高达99.80%.此工艺使锌冶炼企业产生的电解阳极泥得到了高效利用,不仅充分利用了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解决了固废堆存引起的环境问题.

    锌电解阳极泥二氧化锰亚铁离子氧化率

    高镍锍在氨性溶液中浸出及氧化行为研究

    华晓鸣朱纯成许茜
    675-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镍锍是重要的铜镍冶炼中间产品.为了剖析其氧化过程的界面反应机理,本文研究了高镍锍在氨性溶液中的浸出原理及氧化行为.利用XRD、SEM、EDS等表征手段对高镍锍样品进行矿相识别,检测到含有六方硫化镍(Ni3S2)、辉铜矿(Cu2S)、磁铁矿(Fe3O4)和镍铁合金(Ni3Fe).研究了暴露空气中和阳极极化条件下的高镍锍在氨性溶液中的浸出行为,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高镍锍表面浸出前后的变化,利用XPS分析了浸出产物的组成.浸出结果显示Ni3S2、Cu2S先后发生氧化,在原物相表面形成氧化层.利用工作界面对单矿相的锥形电极和多矿相电极进行阳极极化对比实验,Ni3S2在0 V(vs.SCE)附近开始发生氧化,先分解成NiS2、Ni2+和S0,NiS2又进一步分解为Ni2+和S0.Cu2S在0.3 V(vs.SCE)附近发生氧化,生成CuS和Cu2O,在提高电位后进一步氧化生成Cu2O、Cu(OH)2、S0.

    高镍锍浸出电化学氧化机理

    生物浸出技术在粉煤灰综合利用中的应用

    高旭赵爱春王晔杨小容...
    684-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粉煤灰作为燃煤电厂的主要固体废物,其综合利用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粉煤灰中因含有价金属元素,对其进行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生物浸出技术经济高效,无污染,可循环利用,且经回收金属后的灰渣仍具有较高的资源化利用价值.文中综述有关生物浸出技术在粉煤灰综合利用中的应用,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指出生物浸出技术在未来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粉煤灰浸出湿法冶金综合回收提取

    基于改进残差网络与迁移学习的铜合金金相图分类方法

    胡名琪刘秋明陈辉明郭诚君...
    690-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铜合金领域特定金相的数据集通常非常小,无法满足传统卷积神经网络建模需要大量训练样本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残差网络与迁移学习的铜合金金相图分类方法,即基于ImageNet数据集和金相图训练集预先训练ResNet50残差模型,训练时采用迁移学习(Transfer Learning)方法并重新建立全连接层对铜合金金相类别进行分类识别.本方法的准确率为97.2%,精确率为95.6%,召回率为97.3%,F1分数为96.4%,优于VGG19和基于迁移学习的MobileV2等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迁移学习方法可以克服金相图像数据集小的问题,使用ResNet50进行特征提取可以很好地获得铜合金金相图的纹理信息.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铜合金金相结构自动分类和识别的新方法,可较准确地分类和识别铜合金金相图.

    迁移学习残差模型铜合金图像分类

    碳钢在氯化胆碱-乙二醇室温离子液体中电沉积铜镍镀层的机理与性能表征

    唐国云徐秉声袁章福梅璐...
    700-7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氯化胆碱-乙二醇离子液体作为电解液溶剂,在Q235碳钢表面采用电沉积法制备了铜镍(Cu-Ni)合金镀层.通过分析各体系电解液的循环伏安曲线,判断电沉积过程金属离子的共沉积机理,结果显示Cu、Ni在此体系下容易实现共沉积.文中考察了电流密度的变化对镀层的微观形貌以及镀层的耐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流密度增大,镀层中镍含量逐渐增大,镀层晶粒形貌也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当电流密度从-1.5 mA/cm2增加到-4.0 mA/cm2时,镀层的耐腐蚀性先增大后减小,电流密度为-3.0 mA/cm2时,所得镀层的耐腐蚀性较优.

    室温离子液体碳钢电沉积铜镍合金耐腐蚀

    时效工艺对IC10/GH4169异种高温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性能及组织的影响

    蔡华淋张嘉艺齐亮林小燕...
    708-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电子束焊接将IC10与GH4169异种高温合金进行连接,结合显微硬度计、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IC10/GH4169异种高温合金焊接接头硬度及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焊缝由柱状晶及胞状组织构成,焊态焊缝中存在Laves相和NbC两类第二相.时效处理并未对接头宏观形貌产生影响,两侧母材区晶粒也未发生明显粗化.在不同时效工艺下,GH4169母材区及焊缝区显微硬度均发生了显著变化,而IC10母材显微硬度并未发生明显变化.时效处理使得IC10母材区晶界处出现了链状分布的析出相,GH4169母材及焊缝区出现了γ′/γ″相以及δ/η相.凝固过程中的元素富集和偏析使得时效处理后的焊缝区γ′/γ″相的分布不均匀.

    IC10/GH4169电子束焊接接头时效工艺显微硬度析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