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陈香美

月刊

2095-5227

xuebao301@vip.163.com

010-66936767

100853

北京复兴路28号解放军总医院学报编辑部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Journal Academic Journal of Chinese Pla Medical Schoo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主办。1980年创刊,叶剑英元帅题写刊名。本刊以反映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及驻京部队医院医疗、教学、科研成果和军内外科技信息为目的,介绍医教研最新成果,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促进军内外、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医院的现代化建设。本刊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确认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国内《中国生物学文摘》等检索刊物摘转的主要刊源。本刊属国家火炬计划项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消耗期刊(K)R102;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Z)R102;《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军医进修学院学报》以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三个版本公开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PD-1/PD-L1抑制剂治疗小细胞肺癌疗效及预后的真实世界研究

    周宇欣邵佳康张正张砾...
    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以PD-1/PD-L1抑制剂为主的免疫治疗在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一线治疗中取得重大突破,但在复杂的真实世界背景下,其疗效和安全性需要进一步验证.目的 分析SCLC患者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13年8月—2022年6月收治的经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和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发生率,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评估不同因素对患者生存的影响,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不同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共 25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 213例(85.2%),女性 37例(14.8%),中位年龄 60.5岁.其中局限期(limited stage-SCLC,LS-SCLC)62例(24.8%),广泛期(extensive stage-SCLC,ES-SCLC)188例(75.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 7.6(95%CI:6.2~9.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 18.2(95%CI:14.7~21.7)个月.免疫治疗再挑战组(rechallenge of immunotherapy beyond progression,RIBP)相比进展后停止免疫治疗组(discontinuation of immunotherapy beyond progression,DIBP)OS显著延长(OS:10.2个月vs 5.1个月,P=0.004).出现任何级别 irAEs患者的 OS优于未出现 irAEs患者(OS:29.2个月 vs 16.1个月,P=0.003).多因素 Cox分析结果提示,肝转移(HR=2.427,95%CI:1.648~3.573,P<0.001)、Ki67指数(HR=1.491,95%CI:1.009~2.203,P=0.045)和治疗线数(HR=1.601,95%CI:1.111~2.306,P=0.011)是独立影响PFS的预后因素,肝转移(HR=3.325,95%CI:2.191~5.046,P<0.001)和疾病分期(HR=2.092,95%CI:1.163~3.761,P=0.014)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3级及以上一般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 24%,3级及以上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 11%,未发生导致死亡的不良事件.结论 以PD-1/PD-L1抑制剂为主的免疫治疗对SCLC患者的疗效可靠,安全性可耐受.肝转移和疾病分期与OS独立关联.免疫治疗进展后,免疫再挑战可为SCLC患者带来益处.出现任何级别irAEs患者的总生存优于未出现irAEs患者.

    小细胞肺癌PD-1/PD-L1抑制剂免疫治疗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安全性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在不同大小乳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付乃芹李俊康姜莹李诗雨...
    11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超声(ultrasound,US)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是乳腺结节常用的诊断方法,US联合CEUS对不同大小的乳腺结节诊断效能不同,对<1.0 cm乳腺结节的诊断效能尚不清楚.目的 分析US联合CEUS对不同大小乳腺结节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收集 2021年 1月—2022年 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超声诊断科进行过乳腺US、CEUS检查并有明确良恶性病理结果的 8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图像.按大小将结节分为 3组:组 1大小≤1.0 cm,组 2大小 1.0~2.0 cm,组 3大小>2.0 cm.比较 3组乳腺结节的CEUS特征以及US联合CEUS对乳腺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 847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 18~75岁,平均年龄 45岁.所有病变的平均大小为 1.9 cm,范围为 0.3~13.9 cm.≤1.0 cm组 194例(良性 148例,恶性 46例)、1.0~2.0 cm组 358例(良性 220例,恶性 138例)、>2.0 cm组295例(良性 135例,恶性 160例)病变.恶性病变的CEUS特征表现为向心性增强、高增强、不均匀增强、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增强范围扩大和放射状增强.不同大小恶性乳腺病变的CEUS特征(增强均匀性、有无充盈缺损和消退时间)存在差异,US联合CEUS对 3组乳腺结节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844、0.932、0.928,其中≤1 cm组的曲线下面积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不同大小的乳腺病变超声造影特征不同.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不同大小的乳腺病变诊断效能存在差异,对>1.0 cm的病灶诊断效能较高.

    乳腺结节超声超声造影结节大小良恶性结节

    ACR-TIRADS和C-TIRADS单独及联合BRAF(V600E)基因检测对Bethesda Ⅲ/Ⅳ/Ⅴ类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能比较

    林宇成一鸣张艳任秀昀...
    118-123,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BethesdaⅢ/Ⅳ/Ⅴ类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一直是临床医师面临的挑战,BRAF(V600E)基因检测常用于术前评估,其特异度高,但敏感度低;美国放射学会和中华医学会超声分会分别提出了美国放射学会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ACR-TIRADS)和中国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Chinese 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C-TIRADS);将TIRADS与BRAF(V600E)基因检测相结合,旨在提高Bethesda Ⅲ/Ⅳ/Ⅴ类结节的诊断率,并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和穿刺活检.目的 比较ACR-TIRADS与C-TIRADS对Bethesda Ⅲ/Ⅳ/Ⅴ类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能,并探讨BARF(V600E)检测的附加价值.方法 纳入 2020年 1月—2023年7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细针穿刺活检并行BRAF(V600E)基因检测的 484例患者(484个甲状腺结节),以病理组织学为"金标准",比较ACR-TIRADS、C-TIRADS单独及联合BRAF(V600E)基因检测对Bethesda Ⅲ/Ⅳ/Ⅴ类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种超声分层系统中甲状腺结节的恶性风险随着分级的升高逐渐增加(趋势χ2 检验,P均<0.001),ACR-TIRADS、C-TIRADS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 5类、4c类.BRAF(V600E)基因检测在不降低诊断特异度的基础上显著提高了ACR-TIRADS(0.809 vs 0.778,P<0.001)和C-TIRADS(0.815 vs 0.783,P<0.001)对Bethesda Ⅲ/Ⅳ/Ⅴ类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ACR-TIRADS与C-TIRADS单独及联合BRAF(V600E)基因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78 vs 0.783,P=0.755;0.809 vs 0.815,P=0.675),但C-TIRADS单独及联合BRAF(V600E)基因检测的敏感度(88.83%vs 83.90%,P<0.001;95.33%vs 90.13%,P<0.001)和准确度(84.50%vs 81.41%,P<0.001;89.67%vs 86.36%,P<0.001)高于ACR-TIRADS单独及联合诊断,而ACR-TIRADS单独及联合诊断的特异度相等,均高于C-TIRADS(71.72%vs 67.68%,P<0.001).结论 BRAF(V600E)基因检测可以在不降低特异度的基础上显著提高ACR-TIRADS、C-TIRADS对BethesdaⅢ/Ⅳ/Ⅴ类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性能,其中C-TIRADS单独及联合整体诊断性能最佳,在临床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甲状腺结节ACR-TIRADSC-TIRADS细胞学诊断临床诊断BRAF(V600E)

    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佩戴颈托时长对临床结局的影响: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宋继鹏林万程姚思远卢雨征...
    124-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颈托常规用于保持术后颈部刚性固定和避免并发症.目前未见文献报道关于颈托的不同佩戴时长对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目的 比较不同颈托佩戴时长(2周vs 3个月)对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患者颈部不适、功能恢复和影像学结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脊柱外科 2017年 1月—2018年12月接受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并持续佩戴颈托 3个月的患者(长期组)和 2019年 1月—2020年 12月接受同样手术并持续佩戴颈托 2周的患者(短期组)术后 1年内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颈部残疾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以及术后颈部活动度(range of room,ROM)和门轴愈合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研究共纳入 69例患者,长期组 33例,其中男 20例,女 13例,平均年龄(52.10±10.15)岁;短期组 36例,其中男 24例,女 12例,平均年龄(55.92±9.48)岁;两组性别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组患者术后 3周和 3个月时的VAS(3周:2.92±2.01 vs 1.48±1.13,P=0.003;3个月:2.67±1.71 vs 1.69±1.30,P=0.027)和NDI(3周:35.82±15.81 vs 26.41±15.77,P=0.016;3个月:33.56±12.75 vs 24.92±15.19,P=0.013)评分较长期组差,术后 3个月时的ROM较长期组有显著优势(23.03°±4.70°vs 30.78°±7.38°,P<0.001),其余各时间点两组VAS、NDI和ROM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和门轴愈合率在各随访时间点上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缩短颈托佩戴时间没有明显劣势,短期与长期佩戴颈托的患者,术后 1年的功能评分、门轴愈合率和颈部ROM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因此建议外科医师可以在术后评估患者状况后缩短颈托佩戴时长.

    单开门椎板成形术颈托VAS评分NDI评分JOA评分

    MeCP2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显微手术预后的关系

    黄冠又张欣杜永贵甘鸿川...
    130-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甲基化CpG结合蛋白 2(methyl-CpG-binding protein 2,MeCP2)在基因转录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MeCP2可能是胶质瘤治疗的一个新靶点,但其在胶质瘤中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 探讨MeCP2在胶质瘤中的表达与患者手术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 2016年 1月—2018年 10月在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 96例胶质瘤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MeCP2的表达,随访患者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eCP2表达水平及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 96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男51例,女45例,年龄7~79岁,平均年龄(44.9±18.3)岁.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胶质瘤组织中MeCP2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脑组织(75.0%vs 30.0%,P<0.05).MeCP2表达的阳性率在WHOⅠ~Ⅳ级胶质瘤组织中分别为 20.0%、66.7%、75.0%、90.6%(1/5、18/27、24/32、29/32),在高级别胶质瘤(WHOⅢ、Ⅳ级)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低级别胶质瘤(WHOⅠ、Ⅱ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例出现肿瘤复发,59例死亡,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10.7±1.7)个月和(24.1±2.9)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胶质瘤患者中MeCP2高表达组的中位PFS和OS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FS:(15.6±1.8)个月 vs(28.0±2.6)个月,P=0.026;OS:(16.1±2.0)个月 vs(28.3±5.8)个月,P=0.022].Cox回归分析显示,MeCP2高表达(HR:1.705,95%CI:1.019~2.854)、肿瘤病变多发(HR:2.727,95%CI:1.453~5.120)、单纯采用手术治疗(HR:1.704,95%CI:1.015~2.861)、高病理级别(WHOⅢ、Ⅳ级)(HR:3.294,95%CI:2.317~4.683)是胶质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eCP2在胶质瘤手术患者中表达水平上调,且高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患者术后不良预后相关.

    甲基化CpG结合蛋白胶质瘤显微手术临床病理预后

    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日间手术与住院手术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的比较研究

    李冰王天昊黄逸范一鸣...
    136-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经皮脊柱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日间手术模式逐渐在国内开展,日间手术模式和住院手术模式对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鲜有报道.目的 探讨在日间手术与住院手术模式下经皮脊柱内镜手术对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及差异.方法 收集 2020年 1月—2023年 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骨科接受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kectomy,PELD)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倾向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法对日间手术组和住院手术组患者按照 1∶1进行匹配.比较日间手术组和住院手术组术前术后以及两组之间的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assessment anxiety scale,SAS)评分、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assessment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of lower limbs,VAS-L)、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of back,VAS-B)、日本骨科医师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 匹配后日间手术组和住院手术组各纳入 50例患者.日间手术组中,男性 31例,女性 19例,平均年龄(43.06±15.22)岁,平均病程(20.39±38.41)个月;住院手术组中,男性 29例,女性 21例,平均年龄(41.40±14.84)岁,平均病程(22.27±40.38)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日间手术组与住院手术组心理学评分及异常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各个时间点的SAS评分、SDS评分和异常率均优于术前(P<0.05).日间手术组与住院手术组相比,出院时的S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52±3.43 vs 36.58±4.52,P<0.05),SAS评分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vs 34%,P=0.038);术后 1周的S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77±2.52 vs 31.18±3.17,P<0.01);术后其他时间点的SAS评分、SDS评分和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术后 3个月的临床疗效均优于术前(P<0.05);两组间术后 3个月临床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手术和日间手术模式下,PELD术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较术前均有改善.相较于住院手术模式,日间手术模式下,术后短期内处于焦虑状态的患者比例更低.

    腰椎间盘突出症日间手术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微创心理学

    宫颈锥切术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及不良妊娠结局危险因素分析

    解冰叶明侠彭红梅肖莹...
    142-145,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锥切术后仍有部分患者有生育需求,对于这部分患者的治疗及术后管理尚未形成临床共识.目的 研究宫颈锥切术对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并分析不良妊娠结局(早产、剖宫产、低体质量出生儿)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7年 9月 1日—2021年 12月 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进行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并在术后获得活产的患者 65例作为观察组,并收集同时期在解放军总医院产科住院生产的正常患者 6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身高、体质量)和妊娠结局(是否早产、分娩方式),观察组再以锥切高度(病理结果)是否>1.5 cm进行分组,分析锥切高度与早产、剖宫产率等妊娠结局的关系,寻找锥切术后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 锥切术后妊娠早产率改变(P<0.05).锥切高度>1.5 cm与≤1.5 cm的剖宫产率、早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锥切高度>1.5 cm是锥切术后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关联因素(OR=3.868,95%CI:1.256~11.918).结论 宫颈电刀锥切术后妊娠的早产率增加,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在切净病灶的前提下可尽量保证锥切高度不超过 1.5 cm,在手术半年后备孕,妊娠过程进行严密的监测和必要的宫颈环扎术可避免不良妊娠事件的发生.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锥切术早产妊娠结局剖宫产

    伴与不伴外周关节炎的中轴型脊柱关节炎临床特征及治疗的比较研究

    曾露露冀肖健胡立冬胡嘉文...
    146-151,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尽管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ial spondyloarthritis,axSpA)是一种以中轴脊柱受累为主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部分患者仍可能出现外周关节炎.国内外关于伴发外周关节炎的axSpA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选择研究较少,误诊误治常见.目的 比较伴与不伴外周关节炎的axSpA患者在临床特征和治疗选择上的差异,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治依据.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 2016年 1月—2022年 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首次就诊的axSpA患者,根据患者是否伴随外周关节炎分为伴外周关节炎组和不伴外周关节炎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均衡就诊时间,对伴外周关节炎组和不伴外周关节炎组进行 1∶3匹配,匹配后 456例axSpA患者(伴外周关节炎组和不伴外周关节炎组分别为 114例和 342例)纳入分析,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和治疗选择差异.结果 456例axSpA患者中,男性 357例,女性 99例,中位年龄 30.0(IQR:25.0~36.5)岁.相比不伴外周关节炎的axSpA患者,伴外周关节炎的axSpA患者发病年龄较晚[M(IQR):23.0(18.6~31.7)岁 vs 21.5(17.0~27.0)岁,P=0.022],病程较短[M(IQR):5.7(1.7~10.5)年 vs 7.7(3.5~11.4)年,P=0.024],体质量指数较低[M(IQR):22.3(19.6~25.3)kg/m2 vs 23.6(20.7~25.8)kg/m2,P=0.01],吸烟比例较低[10.5%(12/114)vs 28.4%(97/342),P<0.001],伴随更多的附着点炎和指/趾炎(P均<0.05).此外,伴外周关节炎的axSpA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更高(P均<0.05).治疗方面,伴外周关节炎的axSpA患者更少地使用中成药[44.7%(51/114)vs 59.9%(205/342),P=0.005],更多地使用传统抗风湿药(conventional synthetic 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csDMARDs)[79.8%(91/114)vs 59.9%(205/342),P<0.001]、生物类药物(biologic 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bDMARDs)[40.4%(46/114)vs 21.3%(73/342),P<0.001]和糖皮质激素[9.6%(11/114)vs 0.6%(2/342),P<0.001],更多地联合使用传统和生物类抗风湿药物[30.7%(35/114)vs 9.4%(32/342),P<0.001]或两种以上的csDMARDs用药[43.0%(49/114)vs 9.9%(34/342),P<0.001].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患者发病年龄较小(OR=0.967,95%CI:0.942~0.992,P=0.011)、吸烟(OR=1.745,95%CI:1.030~2.955,P=0.038)、合并葡萄膜炎(OR=2.169,95%CI:1.025~4.592,P=0.043)/银屑病(OR=20.838,95%CI:2.340~185.560,P=0.006)、伴外周关节炎(OR=2.482,95%CI:1.423~4.332,P=0.001)或CRP升高(OR=1.011,95%CI:1.003~1.020,P=0.011)时,医师更倾向于开具有生物类抗风湿药物的处方.结论 伴外周关节炎的axSpA患者尽管发病较晚、病程较短,但因为伴随更多的附着点炎、指/趾炎以及较高的炎症指标,往往需要接受多种药物治疗.

    中轴型脊柱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外周关节炎临床特征药物治疗

    F/C+AIECy预处理方案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侵袭性B细胞NHL中的疗效观察

    闫蓓李晓红汪海涛李松威...
    152-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在年轻高危险度分层的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B-NHL)患者治疗中作为一线巩固方案,逐渐成为国内外专家的共识.现行预处理方案下,依然有超过 30%患者移植后复发,故预处理方案仍有改进空间.目的 探究预处理方案为氟达拉滨或克拉屈滨联合阿糖胞苷+伊达比星+依托泊苷+环磷酰胺(F/C+AIECy)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一线巩固治疗高危、中高危侵袭性B-NH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年 1月—2020年 1月我院应用本预处理方案的高危、中高危侵袭性B-NHL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干细胞采集情况、预处理相关不良反应、植入情况、患者疗效及生存与复发情况.结果 共纳入 32例患者,男 20例,女 12例,中位年龄 42(范围:15~60)岁.采集单个核细胞和CD34+细胞的中位数分别为 11.55(范围:8.05~14.76)×108/kg、4.56(范围:1.58~15.24)×106/kg.所有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植入率为 100%;白细胞植入的中位时间为 10(范围:7~20)d,血小板植入的中位时间为 14(范围:12~30)d.移植期间感染发生率为 68.75%,其他 2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黏膜炎 18.75%、呕吐或腹泻 46.88%、肝损害 15.63%、出血 6.25%,无预处理相关脏器衰竭和死亡事件.移植后3个月评估总缓解率由移植前的 56.25%提升至 84.38%(P=0.027).中位随访时间 38.5(范围:10~83)个月,8例复发,4例死亡,3年复发率为21.87%,32例患者1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和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分别为 93.8%、86.9%,3年OS率和PFS率分别为 86.5%、75.6%,5年OS率和PFS率分别为 78.6%、68.0%.结论 F/C+AIECy预处理方案的Auto-HSCT一线巩固治疗年轻高危险度分层侵袭性B细胞NHL安全有效,对提高缓解率、降低移植后复发及改善生存有益.

    预处理方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生存分析复发率

    盆腔自主神经监测对腹腔镜辅助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男性患者排尿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

    刘帛岩冯子夜陈玉辉胡时栋...
    158-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中低位直肠癌由于肿瘤位置较深,容易出现术中盆腔自主神经损伤从而导致患者术后出现排尿功能障碍,寻找降低术中自主神经损伤的方法至关重要.目的 探讨术中盆腔自主神经监测对男性患者排尿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降低术中盆腔自主神经损伤发生率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年 5月—2019年 5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并接受腹腔镜辅助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男性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术中盆腔自主神经监测分为监测组和对照组.共纳入患者 81例,其中监测组 41例(双侧成功监测组 31例,单侧成功监测组 10例),对照组 40例.比较患者围术期指标以及手术前后排尿功能变化.结果 3组患者的年龄、肿瘤T分期、N分期、肿瘤直径、分化程度、肿瘤距肛门距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式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监测组和单侧监测组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均小于对照组[(59.81±34.67)h和(84.50±25.43)h vs(115.73±50.53)h,P<0.05].双侧监测组和单侧监测组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术后 1个月和术后 1年均优于对照组[M(IQR):5.0(2.0~8.0)和 4.0(1.3~6.8)vs 6.0(1.0~11.0),P均<0.05;3.0(1.0~5.0)和 3.0(0.5~5.5)vs 4.5(0.5~8.5),P均<0.05].双侧监测组和单侧监测组术后 1个月和术后 1年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 scores,QoL)均优于对照组[M(IQR):3.0(2.0~4.0)和 2.5(1.3~3.8)vs 3.0(2.0~4.0),P均<0.05;2.0(1.0~3.0)和 2.0(0.8~3.3)vs 3.0(2.0~4.0),P均<0.05].此外,监测组术前和术后 1年的IPSS评分和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术前和术后 1年的IPSS评分和Qo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盆腔自主神经监测对男性患者排尿功能具有保护作用,降低了患者术中盆腔自主神经损伤的风险,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神经监测盆腔自主神经排尿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