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陈香美

月刊

2095-5227

xuebao301@vip.163.com

010-66936767

100853

北京复兴路28号解放军总医院学报编辑部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Journal Academic Journal of Chinese Pla Medical Schoo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主办。1980年创刊,叶剑英元帅题写刊名。本刊以反映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及驻京部队医院医疗、教学、科研成果和军内外科技信息为目的,介绍医教研最新成果,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促进军内外、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医院的现代化建设。本刊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确认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国内《中国生物学文摘》等检索刊物摘转的主要刊源。本刊属国家火炬计划项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消耗期刊(K)R102;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Z)R102;《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军医进修学院学报》以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三个版本公开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免疫炎症指标对三阴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负荷的预测价值分析

    宫文晔郑一琼李席如
    331-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腋窝淋巴结负荷对乳腺癌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腋窝高淋巴结负荷(axillary high nodal burden,AHNB)提示预后较差,通常需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和辅助治疗.免疫炎症指标被证明与多种肿瘤预后相关,但其与三阴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负荷有无关联尚不确定.目的 分析免疫炎症指标对三阴性乳腺癌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和AHNB的预测价值,探讨腋窝淋巴结转移及高负荷的关联因素.方法 收集本中心乳腺外科 2010年 1月—2023年 1月收治的可手术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和泛免疫炎症指数(pan immune-inflammation value,PIV)等免疫炎症指标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和AHNB的关联性.结果 纳入 408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其中包括 255例(62.5%)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患者,153例淋巴结阳性患者,后者包括 78例(19.12%)腋窝低淋巴结负荷(axillary low nodal burden,ALNB)患者和 75例(18.38%)AHNB患者.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肿瘤大小、脉管侵犯、NLR与三阴性乳腺癌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脉管侵犯与发生AHNB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三阴性乳腺癌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关联因素是组织学分级G3(OR=2.081,95%CI:1.334~3.245)、肿瘤≥2 cm(OR=1.658,95%CI:1.083~2.539)、有脉管侵犯(OR=2.884,95%CI:1.562~5.324).AHNB的独立关联因素是组织学G3(OR=2.391,95%CI:1.310~4.366)、肿瘤≥2 cm(OR=1.968,95%CI:1.130~3.427)、有脉管侵犯(OR=4.592,95%CI:2.433~8.665).结论 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脉管侵犯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转移和负荷水平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而免疫炎症指标对腋窝淋巴结负荷的预测能力有限.

    三阴性乳腺癌免疫炎症指标腋窝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组织学分级

    两种促排方案对高龄卵巢功能减退患者IVF-ET临床效果分析

    阮卓琳姚欣怡钟威商微...
    338-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因卵巢功能减退而寻求辅助生殖助孕的不孕患者逐渐增多,然而纯尿促性腺激素方案对高龄卵巢功能减退患者临床效果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在辅助生殖助孕过程中,采用 2种不同的促排卵方案对高龄卵巢功能减退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助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年 1月—2022年 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接受IVF-ET助孕的高龄卵巢功能减退患者共 384个周期(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根据促排卵方案,分为纯尿促性腺激素方案组和拮抗剂方案组,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指标情况、促排卵周期临床结局及移植周期临床结局.结果 纯尿促性腺激素方案组(184个周期)年龄(39.1±4.6)岁,拮抗剂方案组(178个周期)年龄(40.0±4.1)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其他一般及临床指标,包括体质量指数、不孕持续时间、基础促卵泡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值、基础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值、抗米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纯尿促性腺激素方案组移植失败次数多于拮抗剂方案组[(1.4±0.1)次vs(1.0±0.1)次,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促排卵用药周期中,纯促尿性腺激素方案组的促排卵用药总量[(1654.33±1028.64)U vs(1934.03±1015.87)U,P=0.009]、促排卵总天数[(8.3±4.0)d vs(9.1±2.9)d,P=0.020]低于拮抗剂组.纯促尿性腺激素方案组的扳机日当天LH值[(10.10±8.50)IU/L vs(5.41±4.68)IU/L,P<0.01]、优质胚胎率(87.0%vs 80.5%,P=0.039)高于拮抗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后续的移植周期中,两组解冻胚胎移植周期的移植优质胚胎率(77.3%vs 87.1%,P=0.061)、临床妊娠率(26.6%vs 24.6%,P=0.789)和活产率(57.1%vs 60.0%,P=0.8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的移植优质胚胎率(78.1%vs 76.5%,P=0.861)、临床妊娠率(31.3%vs 31.3%,P>0.999)和活产率(60.0%vs 50.0%,P=0.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纯尿促性腺激素方案在高龄卵巢功能减退患者促排周期的灵活应用,可以提高促排周期结局的优质胚胎率,减少促排用药过程中的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巢功能减退高龄拮抗剂方案临床效果

    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侧颈区和中央区转移性淋巴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

    孟书玉阎琳张艳罗渝昆...
    34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对甲状腺癌术后患者侧颈区与中央区的转移性淋巴结(cervical lymph nodes metastasis,CLNM)疗效的对比研究较少.目的 评估RFA对甲状腺癌全切术后侧颈区和中央区CLNM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年 1月—2021年 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超声诊断科行RFA治疗甲状腺癌全切术后发生侧颈区和中央区CLNM的患者,随访截至 2023年 1月 1日,对比两组患者消融前后的CLNM体积和消融后体积缩小率(volume reduction rate,VRR)以及消融时和随访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共 52例患者(96枚CLNM)纳入研究.侧颈区 38例(74枚CLNM),男性 10例,女性 28例,平均年龄(43.1±8.3)岁;中央区 14例(22枚CLNM),男性 4例,女性 10例,平均年龄(34.4±16.3)岁.两组年龄和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侧颈区和中央区的CLNM在消融后 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 24个月体积逐渐减小且VRR逐渐增加,随访 2年内CLNM完全消失,且各随访节点两组间的CLNM体积和VR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时 6例有颈部疼痛(侧颈区 2例,中央区 4例),无其他轻微不良反应和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 8例(15.4%)出现消融区域外的复发(侧颈区3例,中央区 5例),均成功完成二次RFA.结论 RFA对甲状腺癌全切术后颈部侧颈区和中央区的CLNM均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甲状腺癌术后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超声检查并发症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非罪犯病变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一项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观察性研究

    袁晓航陈强王威王宁远...
    349-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冠心病患者非罪犯病变斑块易损性与未来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显著相关,然而国内外对于非罪犯病变易损斑块的无创检测标志物研究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目的 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 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sTREM-1)水平与非罪犯病变斑块易损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 2023年 3-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引导治疗的ACS患者,通过OCT评估斑块易损性,以薄纤维帽斑块(thin-cap fibroatheroma,TCFA)为易损性指标,根据OCT下非罪犯病变是否存在TCFA将患者分为有TCFA组和无TCFA组.术前取患者血清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患者血清sTREM-1水平,比较不同斑块易损性患者间基线数据、造影下非罪犯病变特征数据及OCT下非罪犯病变斑块特征数据.结果 47例患者,男性39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1.8±11.9)岁,中位总血清sTREM-1水平为52.5(IQR:46.7~60.9)pg/mL.OCT下非罪犯病变,有TCFA组 35例,无TCFA组 12例.有TCFA组患者血清sTREM-1水平较无TCFA组患者显著升高[M(IQR):57.4(48.6~63.1)pg/mL vs 46.8(41.4~51.6)pg/mL,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TCFA组富脂斑块、胆固醇结晶和巨噬细胞浸润的发生率,以及最大脂质角度、平均脂质角度和脂质核心长度均高于无TCFA组,而非罪犯病变最小纤维帽厚度显著低于无TCF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清sTREM-1水平是ACS患者非罪犯病变OCT-TCFA发生的独立关联因素(OR=1.198,95%CI:1.103~1.300,P<0.001).结论 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ACS患者血清sTREM-1水平与非罪犯病变斑块易损性相关.

    急性冠脉综合征非罪犯病变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值对重症肺炎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的预测价值

    程志鹏陈镜伊刘雯丽孙亚楠...
    357-361,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重症肺炎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病死率高,红细胞分布宽度/白蛋白比值与重症肺炎所致ARDS预后的相关性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血浆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的比值(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to-albumin ratio,RAR)对重症肺炎所致ARD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 2016年 1月—2022年 1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的重症肺炎所致ARD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 28d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收集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和治疗方式等信息.利用受试者操作曲线、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生存曲线分析评估RAR与患者 28d死亡率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 296例患者,男性 185例,女性 111例,平均年龄(69.7±19.4)岁.其中死亡组 149(50.3%)例,生存组 147(49.7%)例.与生存组患者相比,死亡组患者年龄较高[(72.9±18.5)岁 vs(66.4±19.9)岁,P=0.005],慢性肾衰竭患者比例较高(38.3%vs 25.2%,P=0.016),APACHEⅡ评分较高(18.0±5.7 vs 13.6±5.7,P<0.001),SOFA评分较高(8.1±3.2 vs 6.3±3.1,P<0.001),氧合指数较低(141.2±61.2 vs 170.0±64.2,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RAR与重症肺炎所致ARDS患者 28d死亡独立关联.RAR的截断值为 4.486,当RAR>4.486时,重症肺炎所致ARDS患者 28d死亡风险较高.RAR预测重症肺炎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 28d死亡风险ROC曲线下面积为 0.723,敏感度为 0.799,特异度为 0.558.结论 RAR对重症肺炎所致ARDS患者28d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作为预测该类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红细胞分布宽度白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白蛋白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腰椎单节段开放手术不放置引流管的临床探索研究

    李明烨张阳张立志张志成...
    362-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传统腰椎后路手术术后会放置引流管以预防术后硬膜外血肿、切口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认为,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应激以促进外科患者康复,包括避免不必要的放置引流管.目的 评价ERAS理念指导下的腰椎单节段开放手术术后不放置切口引流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脊柱外科 2020年 12月—2021年 4月需进行腰椎单节段开放手术的患者.术中进行充分止血,关闭术野前用 0.9%氯化钠注射液浸泡切口并观察,若 0.9%氯化钠注射液澄清可看见术野底部则纳入"不放置引流管组",否则纳入"放置引流管组".比较两组围术期的术后并发症,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ount,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的术前术后差值,不同时间点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swestry's disability index,ODI),术前及术后 7d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core,SAS),术后下地时间、舒适满意度等.结果 最终纳入 63例患者,其中"不放置引流管组"30例,"放置引流管组"33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构成、手术类型构成、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长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放置引流管组"未出现术后并发症;"放置引流管组"共出现 3例术后并发症,包括 1例术后腰痛加重伴下肢功能障碍且需要二次手术,1例术后引流管意外脱出,1例泌尿道感染.实验室指标方面,术前基线水平一致情况下,两组病例的术后白细胞计数、粒细胞计数、RBC、Hb、C反应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放置引流管组"围术期ESR升高更显著(P<0.05).两组腰腿痛VAS、ODI、PSQI、S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放置引流管组"的术后下地时间早于"放置引流管组"[M(IQR):3(2~4)d vs 4(3~5)d,P=0.011],舒适满意度得分高于"放置引流管组"(6.90±1.86 vs 5.30±2.27,P=0.004).结论 腰椎后路单节段切开、内固定相关的手术不放置引流管,在充分止血、排除相关术后并发症风险前提下是安全可行的,是脊柱外科加速康复中一种可选择的措施,可促进患者术后早期下地活动,并提高患者舒适满意度.

    脊柱外科加速康复外科围术期术后引流腰椎单节段手术

    抗原提呈细胞亚群预测肝癌患者的免疫治疗疗效研究

    高舒玥程家敏赵飞宇千年松...
    370-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中免疫治疗应用广泛,但需寻找有效的疗效预测标志物,以此提供个体化和精准化的治疗.目的 探讨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亚群与HCC患者免疫治疗的疗效关系.方法 前瞻性纳入 2022年 5月—2023年 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初次接受免疫治疗的中晚期HCC患者,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治疗前的B细胞/淋巴细胞(B/LYM)、巨噬细胞/所有核细胞(MA/TNC)和树突细胞/所有核细胞(DC/TNC)的比值.根据均值将患者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并比较两组间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并通过Cox分析影响PFS的因素.最后利用ROC曲线预测疾病控制的效能.结果 共纳入 84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7岁;男性 58例,女性 26例.APC亚群基线数据:B/LYM均值为 16.54%±6.27%,MA/TNC均值为 9.14%±2.87%,DC/TNC均值为 0.051%±0.021%.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显示B/LYM高值组的mPFS显著高于低值组(5.90个月vs 5.50个月,P=0.019;HR=0.588,95%CI:0.358~0.966),MA/TNC低值组的mPFS显著高于高值组(7.20个月vs 5.40个月,P=0.034;HR=0.617,95%CI:0.374~1.019),DC/TNC高值组的mPFS显著高于低值组(6.30个月 vs 5.50个月,P=0.026;HR=0.615,95%CI:0.378~0.955).且高水平的 MA/TNC是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水平的 DC/TNC、B/LYM是疾病进展的保护因素.基线B/LYM、MA/TNC、DC/TNC对HCC患者接受 2周期治疗后的疾病控制情况而言,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且联合应用时效能进一步提高,AUC分别为 0.685、0.723、0.745、0.865.结论 高DC/TNC、B/LYM水平和低MA/TNC水平的HCC患者,可能更容易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抗原提呈细胞肿瘤免疫微环境肝癌疗效预测标志物免疫治疗

    早发型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治疗策略和预后研究

    张乐天曹必样吴陈陈李娜...
    377-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近年来早发型胰腺癌(≤50岁)发病率逐年上升,但对这一人群临床病理特征、治疗策略与预后的关系研究较少.目的 分析早发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治疗策略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 2017年 1月—2020年 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诊治的 18~50岁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治疗方案,分析其与生存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272例早发型胰腺癌患者,中位年龄 46(范围:23~50)岁,男性、胰头部肿瘤、低分化腺癌分别占 70.6%、55.9%和 50.3%,Ⅰ~Ⅳ期患者分别占 22.8%、28.3%、18%和 30.9%.接受手术切除、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患者分别占 57.0%、86.8%、27.9%、38.6%和 31.6%.全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 26.5(95%CI:24.2~30.8)个月,1年、2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 78.0%、57.1%和 24.3%.局限期单纯手术组和辅助治疗组中位OS分别为 30.7个月和 36.4个月(P=0.885);局部晚期放疗为主综合治疗组、手术切除组和单纯化疗组中位OS分别为 29.9个月、16.9个月和 15.7个月(P=0.207);转移性患者全部接受了化疗,单纯化疗组、放疗组和手术切除组中位OS分别为 8.3个月、18.8个月和 22.5个月(P=0.109);术后复发放疗为主综合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复发后中位OS分别为 15.9个月和 15.4个月(P=0.41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0.5个月和6.3个月(P=0.20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CA19-9(>1000 U/mLvs≤1000 U/mL;HR=1.80,95%CI:1.16~2.81)、病理分级(中-高分化 vs低分化;HR=0.66,95%CI:0.41~0.95)、临床分期(Ⅳ期 vsⅠ期;HR=2.36,95%CI:1.12~4.99)、根治性手术(有 vs无;HR=0.39,95%CI:0.22~0.69)和化疗周期数(>6周期 vs≤6周期;HR=0.44,95%CI:0.29~0.67)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早发型胰腺癌以男性患者为主,分期较早,分化较差,局限期患者单纯手术与术后辅助化疗生存相似,局部晚期和转移性患者接受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有改善生存趋势,术后复发患者采用放疗可取得较好无进展生存.

    胰腺癌早发型临床病理特征治疗策略预后

    外周血炎症指标动态变化对晚期肝细胞癌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基于RESCUE临床试验随访数据的分析

    张婷刘容锐赵传华徐建明...
    384-390,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外周血炎症指标被认为是免疫治疗潜在的疗效预测标志物,但关于各指标的动态变化及联合预测效果的研究甚少.目的 探讨单独和联合应用外周血炎症指标动态变化对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接受卡瑞利珠单抗和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治疗的 189例晚期HCC患者.从基线开始至末次治疗后 30 d,每 2周检测 1次外周血,计算整个治疗过程中动态变化的外周血炎症指标,包括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和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在时间依存性Cox回归模型中,治疗期间随时间变化的NLR、PLR、PNI和SII分别定义为时依NLR、PLR、PNI及SII,时依均值为各指标治疗期间的平均值.根据疗效,将 189例患者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组、病情稳定(stable disease,SD)组和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组,分析不同指标的基线值及时依均值与不同疗效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及时间依存性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关联因素;应用一致性指数(C指数)评价各炎症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对OS的预测效能.结果 189例患者中,男 169例,女 20例,年龄≥60岁 44例.CR/PR组、SD组和PD组分别有 51例、95例和 38例,3组NLR[M(IQR):1.9(1.3~2.3)vs 2.2(1.6~3.2)vs 2.8(1.8~3.9),P<0.001]、PLR[M(IQR):87(67~104)vs 99(84~127)vs 131(86~179),P<0.001]和SII[M(IQR):233(166~266)vs 292(189~412)vs 376(233~695),P<0.001]时依均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的中位OS为 21.7个月(95%CI:18.171~25.189).各炎症指标单独应用的多因素分析示,时依NLR、时依PLR、时依PNI和时依SII均是OS的独立关联因素(P<0.05).随着NLR、PLR和SII值的上升,OS风险比上升;随着PNI值的上升,OS风险比下降.在所有预测模型中,时依PLR、时依PNI和时依SII三项指标的联合预测效果最好,C指数为 0.750(95%CI:0.709~0.790).结论 外周血炎症指标预测晚期HCC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中,低NLR、PLR、SII以及高PNI水平的患者疗效更好.与基线数据相比,整个观察期内的时依数据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其中时依PLR、时依PNI和时依SII三项指标的联合预测效果最好.

    肝肿瘤疗效生存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预后营养指数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小剂量地西他滨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极化改善肥胖相关胰岛素抵抗的研究

    高杰清程愈尹雅琪母义明...
    391-396,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脂肪组织巨噬细胞(adipose tissue macrophages,ATMs)在介导肥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中起关键作用.体外实验发现,地西他滨可以调节巨噬细胞极化,至于其在ATMs以及肥胖相关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 利用体内、体外模型,检测地西他滨是否可以调节ATMs向M2极化,减轻肥胖相关的胰岛素抵抗.方法 高脂喂养制作胰岛素抵抗小鼠模型,通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腹腔胰岛素耐量试验、Western blot检测地西他滨对肥胖小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提取小鼠脂肪组织,检测脂肪组织炎症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分析检测ATMs数量及表型的变化.体外研究中,将 3T3-L1脂肪细胞诱导为脂肪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M1组、M2组,分别与PBS、LPS+IFN-γ刺激的巨噬细胞、地西他滨处理后巨噬细胞共培养,Western blot检测脂肪细胞PI3K和p-AKT的表达.结果 地西他滨处理后,肥胖小鼠的空腹胰岛素和HOMA-IR下降(P<0.05),脂肪组织、肝组织和肌肉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均得到改善(P<0.05).与肥胖组相比,地西他滨处理后脂肪组织炎症减轻,CD11c、iNOS(M1型巨噬细胞)表达下调,CD206、Arg-1(M2型巨噬细胞)表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实验中,脂肪细胞与LPS+IFN-γ刺激的巨噬细胞共培养后PI3K、p-AKT表达下降,而与地西他滨处理后的巨噬细胞共培养,下降的PI3K、p-AKT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 地西他滨可以减轻肥胖相关胰岛素抵抗,该效果可能源于地西他滨促进巨噬细胞向抑炎型M2型转化,减轻慢性炎症.

    胰岛素抵抗巨噬细胞极化炎症地西他滨脂肪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