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陈香美

月刊

2095-5227

xuebao301@vip.163.com

010-66936767

100853

北京复兴路28号解放军总医院学报编辑部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Journal Academic Journal of Chinese Pla Medical Schoo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主办。1980年创刊,叶剑英元帅题写刊名。本刊以反映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及驻京部队医院医疗、教学、科研成果和军内外科技信息为目的,介绍医教研最新成果,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促进军内外、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医院的现代化建设。本刊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确认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国内《中国生物学文摘》等检索刊物摘转的主要刊源。本刊属国家火炬计划项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消耗期刊(K)R102;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Z)R102;《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军医进修学院学报》以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三个版本公开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感觉编码时空活动模式的类脑表达与计算——架构篇

    王卫东
    705-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脑如何处理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感觉数据流,以执行复杂的认知计算和适应性行为控制,一直是脑科学和类脑技术领域的重要难题.这被称为感觉编码的表达与计算问题,其关键在于找到一种通用的方法,使大脑能够有效地学习和表达感觉数据流中的相似性或不变性,并将这些学习结果应用于认知计算、行为控制以及感知觉和意识形成.然而,现有的实验手段、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在揭示大脑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的复杂关系,以及信息论上类脑智能表达与计算的通用机制方面仍面临挑战,更难以深入阐述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基于视网膜-外侧膝状体-视皮质轴神经编码的生理机制,提出构建一种新型的类脑智能单元模型架构,该架构专注于表达与计算感觉数据流的时空活动模式的相似性或不变性.它不仅模拟了人类大脑外周神经系统对信息的压缩表达、丘脑系统的有序分离与拼接、皮质的独立稀疏编码以及自组织映射计算等复杂过程,还模拟了皮质脑区间折返连接振荡与相干振荡的全局编码机制.这种类脑智能单元不仅为构建大规模集成神经网络模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大脑的表达与计算机制,为实现意识的大脑皮质连接图的全局编码提供新的视角,进而推动类脑智能的实现.

    视网膜丘脑大脑皮质感觉编码类脑智能

    军事训练疲劳评估与恢复专家共识计划书(2024年版)

    刘昕怡李佳航陈丹阳吴宗泽...
    714-7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军事训练或军事作业负荷大、时间长、模式多,易导致疲劳,若无法及时恢复,容易造成新的损伤或慢性疲劳.为应对我军军事训练疲劳发生率较高的问题,及时帮助基层部队发现训练疲劳并进行干预、提高部队战斗力,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全军军事训练伤防治与研究中心共同牵头,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制订了《军事训练疲劳评估与恢复专家共识》.本计划书介绍了专家共识的具体制订方法.

    军事训练疲劳疲劳评估疲劳恢复专家共识计划书

    CAPOX与CAPOX序贯多西他赛方案应用于Ⅲ期胃癌辅助治疗的疗效对比

    郭士源王治宽戴广海
    718-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Ⅲ期胃癌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术后辅助化疗可以使患者生存获益,但部分患者无法耐受多周期化疗.在乳腺癌的辅助治疗模式中,不同药物的序贯化疗可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且不影响疗效,但该治疗模式在胃癌治疗中尚未得到验证.目的 比较Ⅲ期胃癌患者术后接受 8周期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CAPOX)方案辅助化疗与 4周期CAPOX序贯 4周期多西他赛(CAPOX→D)方案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9年 1月 1日—2020年 12月 30日在解放军总医院行术后辅助化疗的 141例Ⅲ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比较CAPOX与CAPOX→D方案化疗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化疗不良反应,并进行不同预后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CAPOX方案组 95例,其中男性 75例,女性 20例,≥60岁 36例,<60岁 59例;CAPOX→D方案组 46例,其中男性 39例,女性 7例,≥60岁 16例,<60岁 30例,两组间性别和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POX组中位DFS为 23.2(95%CI:15.6~30.8)个月,CAPOX→D组中位DFS为 23.0(95%CI:11.7~34.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CAPOX组中位OS为38.2(95%CI:27.8~48.6)个月,CAPOX→D组中位OS为46.2(95%CI:30.6~61.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预后因素分析显示,女性较男性有更高的进展风险(HR=1.649,95%CI:1.066~2.552,P=0.025);女性(HR=1.645,95%CI:1.094~2.607,P=0.030)、肿瘤位于胃体区(HR=1.751,95%CI:1.110~2.761,P=0.016)及幽门区(相较于贲门区;HR=1.889,95%CI:1.129~2.960,P=0.005)死亡风险较高,CAPOX→D方案辅助化疗的死亡风险较CAPOX方案下降(HR=0.663,95%CI:0.445~0.989,P=0.044).CAPOX组的骨髓抑制(76.8%vs 41.3%,P=0.005)、消化道反应(84.2%vs 60.7%,P=0.010)和周围神经毒性(51.6%vs 32.6%,P=0.030)不良反应发生率较CAPOX→D组更高.结论 相比CAPOX方案,Ⅲ期胃癌患者术后选择CAPOX→D方案辅助化疗生存获益更大,安全性更高.

    胃癌辅助治疗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多西他赛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

    胚胎移植女性孕早期睡眠质量及关联因素分析

    万芳芳高源张杰李爱民...
    724-730,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胚胎移植女性经受了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挑战,孕早期的生活质量,尤其是睡眠质量会受到较大的影响.目的 分析胚胎移植女性孕早期睡眠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 2022年 6-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生殖医学科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助孕成功的患者,在其移植后 45d返院复查B超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中文简化版心理弹性量表(Connor 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PSQI>7分为判断睡眠障碍的标准,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质量与各个影响因素的关系,并使用信息增益算法对影响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影响程度评估.结果 发放问卷 336份,回收325份,回收率 96.7%.325例IVF-ET孕妇年龄(32.46±4.52)岁,睡眠质量总分为(7.79±3.63)分,其中 126例孕妇总分≤7分为睡眠正常组,199例孕妇总分>7分为睡眠障碍组(61.23%,199/325).相关心理学评估:焦虑自评量表(43.75±8.86)分;抑郁自评量表(50.89±10.54)分;心理弹性量表总分(64.18±11.34),其中坚韧性(32.66±10.28)分,力量性(21.75±6.37)分,乐观性(9.74±3.26)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为(42.27±4.93)分,其中客观支持(9.15±2.13)分,主观支持(25.30±4.26)分,对支持的利用度(7.82±1.91)分.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年龄越大、越焦虑,越容易出现睡眠障碍;文化程度中,以初中及以下人群作为参照,高中或中专学历的人群更不容易出现睡眠障碍;心理弹性水平越高,睡眠障碍出现概率越低(P均<0.05).信息增益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按影响力大小依次为心理弹性中的坚韧性(1.186)、社会支持量表中的主观支持分(0.807)、心理弹性量表中的力量性(0.806)、心理弹性量表中的乐观性(0.510)、社会支持量表中的对支持的利用度(0.422)、文化程度(0.419)、客观支持分(0.391)、职业(0.216)、婆媳关系(0.213)、SAS(0.192)、SDS(0.162)、第几次移植(0.146)、年龄(0.117)、第几次取卵(0.108)、社会支持总分(0.107)、现有子女个数(0.088)、月收入(0.082)、夫妻关系(0.051)、居住地(0.035).结论 胚胎移植女性在孕早期睡眠质量较差;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对睡眠有负面影响,而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对睡眠质量则起到了积极的正面影响,临床可以从改善患者心理弹性状态、增加社会支持方向入手,帮助IVF-ET孕妇从孕早期开始改善睡眠质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保证母婴健康.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孕妇睡眠质量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焦虑抑郁信息增益调查研究

    不同糖代谢人群中血红蛋白糖化指数与非致死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一项基于REACTION数据的横断面研究

    张晨林璐孙迪窦京涛...
    731-737,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心脑血管疾病危害巨大,缺乏早期干预的预测指标.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血红蛋白糖化指数(hemoglobin glycation index,HGI)可反映个体糖化能力.目的 探讨总体及不同糖代谢人群的HGI与非致死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中国 2型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发生风险的流行病学研究(Risk Evaluation of Cancers in Chinese Diabetic Individuals:A Longitudinal Study,REACTION)北京分中心 2011年受试者 16470例,采集受试者一般特征以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等非致死性心脑血管疾病患病情况.在总体人群中依据基线HGI四分位切点进行四分位分组,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HGI与非致死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结果 16 470例受试者依据HGI四分位切点分为Q1组(≤-0.26)4242例、Q2组(-0.26~-0.02)3915例、Q3组(-0.02~0.24)4223例、Q4 组(>0.24)4090例;按照糖代谢状态分组后,糖耐量正常(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9710例,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4273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2487 例.总体人群中随着HGI升高,非致死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例数从Q1至Q4组分别为 131例(3.1%)、125例(3.2%)、169 例(4.0%)、174例(4.3%),逐渐升高(P=0.008);在NGT人群中,随着HGI升高,非致死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例数从Q1至Q4组分别为 58例(2.5%)、63例(2.5%)、93例(3.5%)、75例(3.4%),呈上升趋势(P=0.046);而在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人群中,非致死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情况在不同HG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523);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相关影响因素后,发现在总体人群、糖耐量正常人群、糖尿病人群中,HGI与非致死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间无显著相关性.而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相较于Q1组,Q2组(OR=1.762,95%CI:1.098~2.825,P=0.019)、Q3组(OR=2.005,95%CI:1.272~3.160,P=0.003)、Q4组(OR=1.513,95%CI:0.941~2.432,P=0.087)非致死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均增加.结论 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HGI与非致死性心脑血管疾病有显著相关性,在糖耐量正常和糖尿病人群中未发现相关性.

    糖尿病血红蛋白糖化指数心脑血管病变体检人群流行病学

    骨盆骨折尿道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基于1 358例患者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刘凡孙新宇王力雷明星...
    738-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急诊外伤中骨盆骨折发生率高,但伴随的尿道损伤容易被忽略.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尿道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基于此构建预测模型,为骨盆骨折尿道损伤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0-2020年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住院治疗的 1 358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按照 7∶3的比例将数据分为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通过多个机器学习模型(包含梯度提升机、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极限梯度提升)构建尿道损伤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估模型效能.结果 纳入 1 358例骨盆骨折患者,中位年龄 39(IQR:26~52)岁,其中男性占 64.4%.骨盆骨折尿道损伤发生率为 1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性别、就诊科室、骨盆骨折Tiles分型、致伤原因、双肺呼吸音、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是骨盆骨折患者发生尿道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中随机森林模型的AUC最高(0.955),梯度提升机、支持向量机、极限梯度提升模型的AUC分别为 0.936、0.940、0.953.结论 骨盆骨折患者中尿道损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性别、就诊科室、骨盆骨折Tiles分型、致伤原因等.本研究根据上述独立危险因素,采用随机森林法开发并建立了骨盆骨折患者尿道损伤早期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有助于临床早期预测骨盆骨折患者合并尿道损伤的发生并给与及时治疗.

    骨盆骨折尿道损伤危险因素预测模型机器学习

    CD44异构体在HER2 3+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唐诗温珮琦邓杰华李凯恒...
    746-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跨膜蛋白CD44与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行为有密切关系,其异构体CD44v6和CD44v8-10在HER2 3+阳性乳腺癌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 分析CD44异构体CD44v6和CD44v8-10在HER2 3+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 2019年 1月—2022年 6月就诊于东莞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科经术前粗针穿刺活检确诊HER2 3+,并接受新辅助治疗后行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对乳腺癌标本进行CD44v6和CD44v8-10染色,分析两者与HER2、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等临床病理特征和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之间的关系.结果 86例HER2 3+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46.99±10.01)岁,均为女性.全部患者均表现出CD44异构体异质性表达,其中 55例(64.0%)CD44v6高表达,58例(67.4%)CD44v8-10高表达.CD44v6高表达组的 ER阳性率(76.4%vs 48.4%,P=0.017)、PR阳性率(78.2%vs 19.4%,P<0.001)和Ki67阳性指数(81.8%vs 61.3%,P=0.043)均高于CD44v6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4v8-10高表达组的PR阳性率(70.7%vs 28.6%,P<0.001)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72.4%vs 14.3%,P<0.001)均高于CD44v8-10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CD44v6低表达组和CD44v8-10低表达组的pCR率均显著高于CD44v6高表达组(54.8%vs 30.9%,P=0.039)和CD44v8-10高表达组(71.4%vs 24.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ER2弥漫 3+和CD44v8-10高表达的患者pCR率更低(OR=5.281,95%CI:1.346~20.718,P=0.017;OR=5.062,95%CI:1.232~20.799,P=0.024).结论 CD44异构体与HER2 3+阳性乳腺癌的恶性特征相关,CD44v8-10可作为HER2弥漫3+预后不良的标志物.

    CD44异构体HER2乳腺癌预后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与特应性皮炎的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估研究

    李校荣王文娟李承新
    753-757,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a syndrome,HES)是一组以血液和(或)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异常增多为特征的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易漏诊或误诊为其他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皮炎瘙痒性疾病,其中特别需与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进行鉴别诊断.目的 评估外周血EOS计数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与特应性皮炎鉴别中的作用.方法 2015年 1月—2022年 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皮肤科收治的诊断明确的HES和AD患者为样本,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法计算曲线下面积并评估外周血EOS的鉴别诊断效能.2023年 6-12月收治的诊断明确的HES患者和外周血EOS计数>0.5×109/L的AD患者为后续研究对象,比较二者非激素系统治疗 2周内外周血EOS计数变化趋势.结果 HES组 58例,男 49例,女 9例,中位年龄 46(IQR:23~67)岁;AD组 133例,男 74例,女 59例,中位年龄55(IQR:38~69)岁;HES组患者年龄更大、男性比例更高(P<0.05).HES组中位白细胞计数[M(IQR):10.78(8.97~13.75)×109/L vs 6.61(5.44~8.55)×109/L]和中位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M(IQR):3.29(1.77~5.15)×109/L vs 0.60(0.35~1.05)×109/L]均高于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S鉴别AD诊断预测模型的ROC曲线结果提示:EOS鉴别诊断最佳阈值为 1.52×109/L,敏感度为 83.2%,特异度为 91.8%.后续研究中 10例HES患者,治疗前EOS均值(4.51±1.22)×109/L,给予 2周非激素系统治疗,治疗后EOS均值(5.56±1.31)×109/L,无显著下降趋势.10例AD患者,经非激素系统治疗后第 4~8天外周血EOS可降至正常水平(<0.5×109/L),下降程度平均值为(72.10%±17.12%).结论 HES和AD患者外周血EOS计数分布范围不等,且大部分AD患者给予非激素系统治疗后短期内外周血EOS计数可显著下降,可为HES与AD初步鉴别诊断提供参考,迅速启动干预治疗,对HES在不可逆的器官损伤发生之前减少EOS浸润,进而降低器官损伤的风险.

    嗜酸性粒细胞特应性皮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非激素系统治疗

    老年发病的运动神经元病临床特点及诊治:15例病例系列分析

    刘艳张法军刘丹柏秀娟...
    758-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预后不佳,多为中年起病,目前国内缺乏对老年起病的MND的研究.目的 探讨 60岁以上发病的MND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收集 2008年 9-2023年 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住院的老年起病的MN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诊治及结局.结果 共收集 15例老年起病的MND患者,男性 10例,女 5例,平均年龄(66.2±5.71)岁,发病年龄为 60~79岁.延髓起病 4例,单侧上肢起病 6例,单侧下肢起病 3例,双下肢起病 1例,四肢起病 1例.7例患者在起病 18个月内出现了延髓症状,呼吸肌受累 3例.临床分型方面,肌萎缩侧索硬化 9例,进行性脊肌萎缩症 4例,进行性延髓麻痹 2例.6例在发病初期被误诊,误诊率达 40%.5例放弃治疗,其余治疗效果也不佳.结论 老年起病的MND男性多于女性,多为单侧起病,延髓起病的比例高,以肢体起病的患者更易、也更早出现延髓症状,呼吸肌受累比例较高.提示老年起病的MND可能生存期更短,共患病多,误诊率高,弃疗率高.

    运动神经元病老年临床特征肌萎缩侧索硬化进行性延髓麻痹

    竹复合材料制备牙科纤维桩灭菌前后的力学性能变化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冯暄淇黄爱月顾少华程海涛...
    762-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竹纤维是一种产量丰富的天然植物纤维,其力学性能可与玻璃纤维相媲美,是一种临床应用前景广阔的生物材料.目的 研发一种低模量高强度的竹纤维复合材料作为牙科纤维桩材料.方法 采用树脂传递模塑法制备竹纤维复合材料,将竹纤维复合材料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于力学性能实验和生物相容性实验.力学性能实验分为对照组和灭菌组,对照组未灭菌,灭菌组通过 121℃和 2.2 MPa的高压灭菌器灭菌 30 min.高精度微力学试验机分析灭菌前后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变化和断裂形式的荷载-位移曲线变化.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灭菌前后竹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和断裂形貌.生物相容性实验包括CCK-8细胞毒性实验、细胞周期和凋亡实验、溶血实验.CCK-8细胞毒性实验分为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浸提液组,阴性对照组为正常培养基培养的细胞,空白对照组为无细胞的正常培养基,浸提液组为制备不同浓度(25%、50%、75%、100%)的竹纤维复合材料浸提液;细胞周期实验分为阴性对照组和处理组,阴性对照组为正常培养基培养的细胞,处理组为 100%浓度的浸提液;细胞凋亡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对照组为正常培养基培养的细胞,处理组为 100%浓度的浸提液;溶血试验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实验组为 100%浓度的浸提液,阴性对照组为 0.9%氯化钠注射液,阳性组为蒸馏水,进一步验证竹纤维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未灭菌的对照组与灭菌组相比,弯曲模量[(9±2)GPa vs(11±4)GPa]和弯曲强度[(498±95)MPa vs(496±30)MP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载荷-位移曲线显示,未灭菌的对照组相比灭菌组有较好的断裂模式,未灭菌的对照组呈梯度破坏,灭菌组呈脆性断裂.扫描电镜显示,未灭菌的对照组和灭菌组的纤维和树脂表面形貌结合较好;未灭菌的对照组的断裂形貌为纤维拔出,灭菌组的断裂形貌为树脂基体的整体断裂.CCK-8结果显示,在短期内竹纤维复合材料 100%浓度的浸提液吸光度值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浸提液的增殖能力最强.细胞周期结果显示,100%浓度的浸提液在第 5天有较好的细胞增殖周期,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结果显示,100%浓度的浸提液在第 5天无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试验表明,实验组竹纤维复合材料浸提液的溶血率为 2.69%,溶血率<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灭菌前后的竹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相对稳定,且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制备牙科纤维桩材料的潜力.

    纤维桩弯曲强度抗弯模量生物相容性高温高压蒸汽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