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文化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文化论坛
教育文化论坛

封孝伦

双月刊

1674-7615

gzujywhlt@126.com

0851-8292961,8290919

550025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贵州大学学报编辑部北区

教育文化论坛/Journal Tribune of Education CultureCHSSCD
查看更多>>坚持以马列主义、马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贵州大学以及省内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教学、研究、学科建设、服务管理、实践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服务,为促进和推动教育文化事业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教育政策研究的理解诠释旨趣及其意蕴

    祁占勇王书琴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政策研究的理解诠释旨趣强调探究教育政策所显示的意义、价值或信念.以理解诠释视角研究教育政策会发现:作为文本的教育政策具有耐久性和距离性,作为话语的教育政策具有建构性和实践性;教育政策具有效果历史意识和历史情境性,与权力具有互构性.教育政策研究者们应充分意识到:教育政策研究对象不只是客观事实,更是充满意义的世界;教育政策研究中不仅要注意时空和社会文化脉络对教育政策的影响,还要关注教育政策与社会问题、社会主体身份的关系;教育政策研究者应具备视域融合的视角,注意教育政策参与的民主性.显然,教育政策研究的理解诠释取向,能够为教育政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问题意识和方法,有助于探明教育政策意义及其传递过程.

    教育政策研究理解诠释解释主义文本分析话语分析

    基于实践维度的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教育思想

    周进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范畴,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是在教育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马克思恩格斯从实践维度批判了资本主义教育的虚伪性,在实践维度中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教育革命.深刻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明确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实践维度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教育思想

    美国社区学院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薛正斌洪明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产学研合作教育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办学实践经验,具有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和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形成了独特的办学模式.尤其是社区学院的校企合作教育,有效促进了美国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美国社区学院的校企产学研合作教育经历了形成、发展、成熟和繁荣四个时期,在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一是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为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提供保障;二是建立政府、社区学院和企业多元协作体系,推动校企产学研合作良性运转;三是依托项目群推动社区学院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搭建校企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桥梁;四是形成社区学院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搭建校企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纽带;五是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抓住校企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生命线.我国地方高校应借鉴美国社区学院发展的经验,充分发挥地方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优势资源,健全校企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法律体系,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与管理机制,依托项目推动地方高校校企产学研合作教育,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美国社区学院产学研合作教育经验地方高校启示

    新文科背景下阳明文化融入高校国学课程的路径

    叶汝骏
    2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阳明文化内蕴着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是一种具有旺盛生命力、强烈实践性与积极现实意义的鲜活文化.将阳明文化全面融入高校国学课程的教学之中,即经由理念革新、内容创新、方法更新及模式立新等具体路径,将"知行合一""致良知"融入国学课程的顶层设计,以阳明文化重塑与激活国学课程的教学设计,取法阳明学派的教学方法,建设契合新文科理念的"阳明文化课程链".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国学课程的课程思政元素,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精进道德修养、增进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是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国学课程蜕变新生的一种可行路径.

    阳明文化国学课程新文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视角下时代新人培育路径研究

    王卫兵李永歌
    3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和培育时代新人紧密相关,培养时代新人是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核心目标、重要内容和评价重点,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为时代新人培育提供系统保障.培育具有坚定信仰、正确价值观念、强大精神力量、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时代新人,需要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导向,发挥"家校政社"育人合力,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联动,建立科学完善的实践育人机制,保障时代新人培育常态长效.

    时代新人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

    文化自信与坚定信仰——中华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二重维度与价值诉求

    李淼陆永胜
    4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新时代思政课的宝贵资源,文化自信与坚定信仰既是中华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逻辑支点,也是二者有效融合的价值诉求.中华文化内在具有文化自信和坚定信仰二重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形塑道德世界和加强理想教育的理论支撑,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锤炼个体信仰、凝聚文化共识的现实动力.以中华文化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效能,需要理性认知中华文化的知识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并充分把握文化自信与坚定信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互构性.基于此,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贯彻文化自信与坚定信仰的二重维度,落实思政课教学的价值诉求,可谓新时代语境中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应有之义.

    中华文化高校思政课文化自信坚定信仰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时代意蕴、内涵阐释、应然样态及实践理路

    闫领楠许锋华
    5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作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建构是回应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和直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问题的有力举措.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具有一体贯穿、循序渐进与协同开放等重要特征.因此,目标设立上,要紧扣学生知情意行发展规律;内容选择上,要注重"五个认同"内容的阶梯呈现;方法使用上,要注重课程教学与实践体验相融合;评价反馈上,要多元协同、立体化推进.此外,还应不断加强一体化的顶层设计,充分挖掘各类教育资源,打造高质量专业化师资队伍,加强多主体协同联动,完善相关督导评估机制,以助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落地,实现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全方位理解与深层次内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时代意蕴内涵阐释应然样态实践理路

    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学方式变革的逻辑与路向

    杜尚荣潘舒爱雪
    6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时代的教学方式变革需要立足人工智能的发展,借助共生理论深入剖析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方式变革的现实归因,探索教学方式变革在深度、广度、效度上对教学本质、教学时空与教学质量的关照与回归.新时代教学围绕生命、时空与价值三维变革逻辑,创新智能化教学方式发展样态.通过虚实交互、跨界融通的技术手段,构建开放教学时空,为教学变革提质增值,助力学生成长,促进教学方式对育人功能的皈依.顺应新时代智能技术加速发展的背景,教学方式变革理应依循多维变革的逻辑理路,构建价值融通的教学理念,创设身心复归的教学情境,塑造人机共生的教学共同体.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梳理新时期教学方式变革的逻辑起点和未来走向,是推进教学方式走向数智化的有效之举,亦是实现高质量教学变革及数智化育人的发展之路.

    人工智能课堂教学教学方式变革智能化教学

    儒家智德思想赋能智能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

    孙雷林志敏
    7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的发展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特别是ChatGPT的出现,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变革.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与海量的数据信息为教育提供了更多与更好的技术支持,然而也给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育是兴邦之本,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等历史使命,德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通过分析智能时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提出以儒家"智德"思想赋能"智能"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从儒家"智德"思想中总结出五重价值:明辨是非,知耻明辱;仁者爱人,以智辅仁;学而知之,崇智明德;仁智并重,从善利他;敬德修业,知行并进.

    智能时代儒家智德大学生道德教育

    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育管理思想

    刘黎明刘筱玮
    87-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雅斯贝尔斯的教育管理思想以生存哲学、自由哲学与交往哲学为理论基础,以培养科研工作者、自由的人、精神贵族和整全的人为目的.其基本内容涉及大学教育管理去霸权化、大学教育管理重学术自由、大学教学科研管理一体化、大学专业管理统一化和大学主体管理交往互动化.研究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育管理思想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杜绝大学教育管理行政化片面发展趋势,注重教育管理中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强调教育管理各专业之间的统一,彰显教育管理中的人文关怀,将对话视作教育管理的必要形式.

    雅斯贝尔斯大学教育管理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