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材料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材料学报
建筑材料学报

王培铭

双月刊

1007-9629

jcxb@tongji.edu.cn

021-65981597

200092

上海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建筑材料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uilding Materi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建筑材料学报》为服务于国内外建筑材料领域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同济大学主办.收录本刊的数据库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等,并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等认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在《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09-2010)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本刊的主要任务是:反映国内外建筑材料及其相关领域内的最新科研及工程应用成果(包括新理论、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设备等),主要刊登建筑材料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的学术论文,同时也刊登相关的工程应用、研究简报、实验技术类文章.刊物面向国内外征稿,第一作者为在读硕士生(含以下)的稿件及综述性文章恕不受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低气压对水泥基材料性能及水化进程的影响

    包卫星孙勋陈锐
    773-779,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强度试验、X射线衍射仪和综合热分析仪等手段,研究了低气压对水泥基材料性能及水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养护气压延缓了水泥水化进程,水化产物生成量减小,且养护气压越低,影响效果越显著,3~7 d龄期时出现明显的水化平台期;低养护气压下水泥基材料孔隙结构劣化,凝胶孔占比增长幅度最大;养护气压越低,水泥基材料吸水速率越快,吸水量越大;水泥基材料的吸水量、吸水速率及相对吸水率均随着环境气压的降低明显减小.

    低气压水泥水化孔隙结构毛细吸水性能相对吸水率

    界面键合对地聚合物-骨料性能影响的分子模拟

    刘泽锋张翛兰雪江李明辉...
    780-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界面键合方式是影响地聚合物与二氧化硅骨料界面特性的核心因素.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建立了3种界面键合方式的复合模型,并探究了其对界面结构及界面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界面化学键涵盖Si—O—Al键、Si—O—Si键及Na—O键;随着界面化学键浓度的增加,界面过渡区的宽度不变,密度增大,界面相互作用增强;界面处共价键贡献的能量是地聚合物与骨料结合的主要能量,共价键含量的增加显著增强了界面强度;当界面Si—O—Si键浓度超过地聚合物中的Si—O—Si键浓度时,界面不再是强度发展的限制因素.

    地聚合物二氧化硅骨料分子动力学模拟界面键合界面过渡区界面强度

    DEIPA和C-S-H-PCEs复掺对水泥-粉煤灰体系早期性能的影响

    刘驰郭君渊杨晓杰陈雪婷...
    789-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水泥-粉煤灰体系的早期性能,将二乙醇-单异丙醇胺(DEIPA)和水化硅酸钙晶核(C-S-H-PCEs)这2种早强剂进行复掺,研究其对水泥-粉煤灰体系凝结时间、流动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同时结合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SC)分析和扫描电镜(SEM)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DEIPA和C-S-H-PCEs复掺可缩短水泥-粉煤灰净浆的凝结时间,增加其流动度,提高砂浆抗压强度;0.03%DEIPA和2.00%C-S-H-PCEs复掺效果最优,净浆流动度增加217.5 mm,初凝和终凝时间分别缩短120、127 min,砂浆1、3 d抗压强度分别提高6.6、6.1 MPa.

    水泥-粉煤灰体系二乙醇-单异丙醇胺水化硅酸钙晶核早强剂早期强度

    热解炭黑与沥青相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邓覃浩李闯民艾毅甘有为...
    796-805,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索废轮胎热解炭黑(PCB)与沥青的相容特性,选取PCB外层灰分的主要组分SiO2 和ZnO作为其代表,以含缺陷的石墨烯层(D-Graphene)作为炭黑表层,使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构建沥青与这些组分的界面模型.通过分子动力学研究发现:ZnO与沥青的黏附能密度最高,其次为D-Graphene,SiO2最低;D-Graphene/沥青界面的沥青分子活性极高,显示出最大的均方位移和扩散系数;ZnO对沥青各组分均表现出较强的吸附性,而SiO2与D-Graphene对沥青不同组分的吸附表现出选择性.基于模拟结果可推测,提高PCB与沥青黏附性的关键在于尽可能消除PCB中的酸性矿物灰分,并暴露其表层活性点.

    改性沥青热解炭黑分子动力学界面模型相容性

    粗骨料UHPC单轴拉伸性能及损伤本构模型

    梁林王秋维史庆轩
    806-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单轴拉伸试验,研究粗骨料用量和钢纤维的掺量、类型及混杂配比对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CA-UHPC)受拉性能的影响,揭示了CA-UHPC破坏机理以及粗骨料与钢纤维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粗骨料引起的薄弱界面和空间阻隔作用削弱了钢纤维的增韧作用,CA-UHPC拉伸性能随粗骨料用量增大而降低,建议其用量不超过450 kg/m3;增大钢纤维掺量能改善CA-UHPC拉伸性能,且平直钢纤维的增韧作用更稳定;1.0%平直和1.0%端勾钢纤维混杂时,其与粗骨料匹配良好,钢纤维有效利用率达到25.4%,能够充分发挥混杂纤维的协同增韧作用.最后建立了考虑粗骨料和钢纤维影响的CA-UHPC受拉损伤本构模型.

    超高性能混凝土粗骨料拉伸性能损伤本构模型钢纤维

    基于纳米压痕试验的沥青混合料ITZ识别及力学性能

    郭乃胜刘祥源王志臣王双...
    816-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纳米压痕试验研究了2种沥青混合料的界面过渡区(ITZ),并基于微观断裂韧度指标评价了ITZ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玄武岩沥青混合料ITZ的厚度为6~12 μm,石灰岩沥青混合料ITZ的厚度为10~18 μm;ITZ的力学特性与集料更为接近,沥青混合料抗开裂性能和稳定性受沥青与集料的共同影响,ITZ的断裂韧度越大,沥青混合料的抗开裂性能越好;裂缝容易在ITZ和沥青胶浆的交界处展开,特别是沥青混合料更容易在ITZ和沥青胶浆的交界处发生脆性断裂.

    沥青混合料界面过渡区纳米压痕断裂韧度

    磷酸盐改性铝酸盐水泥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张尚枫宋茂林张朝阳于斌...
    824-831,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磷酸盐改性铝酸盐水泥(CAPC)是一类新型胶凝材料,其特征反应为铝酸盐水泥与可溶性磷酸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具有胶结性的难溶性磷酸盐.本文系统性总结了自CAPC理念提出30年来关于CAPC原材料、凝结硬化机理、新拌浆体流动性、硬化浆体组成与孔结构、力学性能与耐久性的重要研究进展;介绍CAPC作为耐火材料、腐蚀防护层和放射性废物固化材料的应用前景;最后提出CAPC研究和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研发方向.

    磷酸盐改性铝酸盐水泥多聚磷酸钠反应产物性能应用

    SiO2气凝胶改性复合防火聚苯板的制备及性能

    彭月飞杨鹏辉杨晨
    83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了聚苯乙烯泡沫颗粒与玻化微珠二级级配模型,得出聚苯乙烯泡沫颗粒与玻化微珠的最佳粒径比约为5∶2,体积比约为100∶7.根据级配模型配制骨料,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备复合防火聚苯板,显微结构显示其骨料堆积紧密、有序.分析了硅酸盐胶凝材料、SiO2气凝胶及憎水剂对复合防火聚苯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防火聚苯板的阻燃性能及拉拔强度随着硅酸盐胶凝材料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导热系数和拉拔强度随着SiO2气凝胶掺量的增加而降低,软化系数随着SiO2气凝胶掺量的增加而升高;吸水率随着憎水剂掺量的增加而降低.

    复合防火聚苯板聚苯乙烯泡沫颗粒SiO2气凝胶燃烧总热值级配模型

    碳化条件下循环流化床粉煤灰的水化性能

    刘洋李驰高瑜李拴虎...
    837-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固废——循环流化床粉煤灰和脱硫石膏为矿物掺合料制备砂浆,通过碳化试验、强度试验以及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能谱等微观测试手段,探究了砂浆在碳化条件下的固碳能力、力学性能和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固废的掺入增加了浆体孔隙,提高了钙源含量,使砂浆的CO2吸收量显著提高;碳化养护后砂浆的力学性能显著提高,消除了高硫带来的膨胀问题;应用该工艺可将内蒙古地区工业固废利用率提高至36.5%.

    循环流化床粉煤灰碳化CO2吸收量资源化利用

    SiO2气凝胶改性地聚合物的干燥收缩性能

    马彬陈至远衣兆林赵军...
    846-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SiO2气凝胶改性地聚合物,分析了矿渣掺量和气凝胶掺量对抗压强度、尺寸稳定性、失水量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为解决地聚合物干燥收缩问题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由于气凝胶保水作用,矿渣掺量较低的试件28 d强度提升较大;矿渣掺量为30%时,气凝胶掺量越高,试件尺寸稳定性越强;试件7 d内失水量远大于7 d后,且随着气凝胶掺量的增加,矿渣掺量较低的试件失水量先减少后增加,而矿渣掺量较高的试件失水量先增加后减少;当矿渣掺量为30%、气凝胶掺量为8%时,试件微观结构最为致密.

    地聚合物SiO2气凝胶干燥收缩力学性能微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