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剧作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剧作家
剧作家

宋宏伟

双月刊

1001-3768

0451-55593395

150001

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山路197号

剧作家/Journal Playwright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戏剧类期刊唯一被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也是田汉戏剧奖优秀期刊。她以每期二分之一版面刊登大、中、小型剧本,大力扶植探索性剧本和新人新作,重视刊发戏剧研究新成果、南北戏剧信息和戏剧争鸣,对广播、影视提供理论探索平台,每期推介一至二名戏剧家,并开辟“戏剧讲座”,深受专家和读者喜爱。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智能编剧的美丽与哀愁——基于生成式AI戏剧的创作实践及若干思考

    钟海清
    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GPT-4、Gemini、Claude、豆包等AI系统平台的技术发展,引起了学界对AI艺术和AI戏剧的频繁关注.笔者自 2023 年 4 月 8 日起,先后创作并排演了《AI骂观众》《我和AI谈恋ai》《AI有人将至》《AI狂人日记》四部基于生成式的AI戏剧作品.本文通过对这四部具体的实践作品分析与总结,试图探讨智能编剧的技术现状与艺术特色.虽然智能编剧才刚刚起步,离真正的"作者已死"还言之过早,但也应该尽可能地去探索AI技巧在戏剧创作中的应用,以促进当代戏剧在科技赋能之下的高质量发展.

    AI戏剧智能编剧《AI骂观众》

    京剧艺术守正创新的"方向舵"——梅兰芳"移步不换形"理念的形成、发展及启示

    毕雨琛
    8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移步不换形"是梅兰芳在长期舞台艺术实践中产生的革新理念,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守正创新在精神内涵上是一致的.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定义,而是对艺术发展规律的提炼和总结,具有开放性、科学性、实践性,对戏曲艺术乃至各行业的发展都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探究这一理念的形成背景、实践成果,探求前人的成功之道作为启示,为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的守正创新寻找正确方向.

    梅兰芳移步不换形守正创新戏曲艺术

    善恶只在一念间——小剧场锡剧《聊斋·紫尾》的艺术创新与思想内涵

    赵倩
    9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无锡市锡剧院创排演出的小剧场作品《聊斋·紫尾》,在题材上选取中国古典志怪小说为素材,开拓了锡剧作品的艺术表达;在舞台表演上,选择以小剧场的形式来讲述聊斋故事,展示了锡剧艺术的创新实践;在思想内涵上,以狐尾为媒介,反思人性之善与恶.该剧的成功上演,为新时代地方戏曲的创作和演出提供了有益借鉴.

    聊斋锡剧创新人性

    权欲底下吕雉的"自我确认"——莫言《霸王别姬》的美学哲思

    符建城
    10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京人艺的新版《霸王别姬》是剧作家莫言创作的一部历史话剧,讲述了吕雉、虞姬、项羽三人之间对于情爱与权欲的纠葛争斗.历史不是过去,而是今人对过去的一种解释,是一种对历史人物及事件的选择和评价.莫言以当代人的视角审视这段历史,创造性地将吕雉置于全剧的中心地位,对"霸王别姬"这个流传千年的故事做出具有当代意识的历史叙述,通过戏剧的手段,透过女性视角下的女性命运来折射出人类古老而永恒的母题:认识你自己.本文将从现代阐释学理论出发分析该剧主题的暗转、辩证的心理分析和人类自我确认的终极命题,进而探讨史剧创作中历史真实与历史理解真实的关系.

    莫言《霸王别姬》吕雉阐释学自我确认

    探析《女状元辞凰得凤》中黄春桃的悲剧内蕴

    赵维嘉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声猿》曾被王骥德称为"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1]P235,其名大致取自郦道元《三峡》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句.《女状元辞凰得凤》(以下简称《女状元》)以黄春桃嫁与宰相之子周凤羽的圆满结局作尾,是否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猿鸣四声"的悲苦之意?笔者认为,《女状元》虽被定义为讽刺喜剧,却蕴藏着巨大的悲剧性,黄春桃的人生悲剧主要体现在真纯愿望破灭、贞节意识压迫和被迫自我牺牲三方面,既展露了徐渭的自吊情绪,又隐含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徐渭《四声猿》黄春桃女性意识自吊

    谈淮海戏表演艺术的声腔与身段

    史沙沙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淮海戏这一充满地方特色的戏剧形式,不仅在中国江苏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其他地区戏迷的喜爱.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淮海戏的表演艺术,从其独特的声腔技巧到表演者的身体语言,分析这一地方戏曲如何通过声音和身体的艺术表达传达情感和故事.

    淮海戏声腔身段

    寻找突破与共鸣——论歌剧《萧红》的人物塑造及艺术特色

    田女
    11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演于 2019 年的歌剧《萧红》,是中央歌剧院与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出品的优秀原创作品.该剧以女作家萧红的情感经历为主线,以歌剧特有的艺术形式展现了萧红坎坷的命运和在颠沛流离的生存困境中对文学执着追求的精神,通过丰满的人物塑造和充满意境美的舞台呈现,赋予了作家萧红新的时代内涵,实现了现代歌剧从内容到形式的创新与探索.本文将从人物塑造、艺术特色、审美意蕴等方面进行赏析,探索歌剧《萧红》在艺术创作上的独到之处和审美价值.

    歌剧《萧红》人物塑造艺术特色审美价值

    现代壮剧的民族审美文化特征与传承创新

    孙嘉蔚
    11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壮剧作为传统壮剧进入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的新兴发展形态,历经多次变革,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本文通过梳理现代壮剧的发展历程及其民族审美文化特征,提出以强化传统元素与现代技术结合、结合当代社会主题改编、融入多元艺术表现形式及推动数字传播普及为核心的传承创新路径,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其创新路径的可行性.该路径可提升现代壮剧的艺术表现力与社会影响力,还可为民族艺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现代壮剧民族审美文化特征传承创新

    浅析戏剧情境塑造中的表演技巧——以歌剧《悲怆的黎明》为例

    魏鑫媛
    11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戏剧及相关剧目的表演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情境"二字.这里的"情境"是涵盖了戏剧情境和规定情境的理论术语."戏剧情境"主要是指戏剧表演过程中矛盾双方所处的环境、情况等.本文以歌剧《悲怆的黎明》为例,探讨戏剧情境塑造中的表演技巧,从戏剧情境中的人物形象塑造、肢体语言表达、声乐演唱技巧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从而为当代表演者提供相关理论参考.

    戏剧情境《悲怆的黎明》表演技巧

    朝鲜族"长短"在民族音乐剧中的应用

    张德俊于存洋
    12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新时代文化的繁荣发展,在多元化艺术发展的浪潮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相继出台,民族音乐剧的创作也发生了创造性的变化.其中,以朝鲜族"长短调"为代表的音乐要素为当代音乐剧注入了新鲜的民族血液,让观众在欣赏音乐剧表演的同时也能够领略到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本文就朝鲜族"长短"与音乐剧之间的融合进行讨论,分析其应用现状,并探讨朝鲜族"长短"在民族音乐剧中的创新发展路径.

    民族音乐音乐剧民族文化音乐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