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技术
建筑技术

赵瑛(执行)

月刊

1000-4726

jzjs@sina.com

010-68512449,68589256

100045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甲1号

建筑技术/Journal Architecture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技术刊物。报道应用建筑科学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主要栏目有施工技术、建筑设计、工程实例、建筑材料、建筑机械、工业建筑、混凝土制品、建筑装饰、建筑节能、设备安装、工程质量等。读者对象为建筑企事业单位和建设单位从事建筑科技和管理工作的中高级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UML的群智能建筑消防设备信息模型研究

    刘夕广谢立强张玉晗赵硕...
    296-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群智能建筑中的消防设备要实现与智能节点CPN的互联互通和即插即用,需内置一套标准的信息模型.采用UML建模的方法,通过用例建模、静态建模和动态建模,分析消防设备动作的相关动静态参数信息;通过分析火灾探测报警子系统关键参数,建立了火灾探测器和火灾声光警报器信息模型.

    群智能建筑CPNUML建模信息模型

    受限场地空间复杂曲面钢箱梁桥加工制造技术

    周宏庚卢长龙蒋志
    299-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曲线曲率半径小、竖曲线坡度变化大、箱体截面宽大的匝道桥钢箱梁,采用整体胎架方法进行加工制作时,对加工场地等要求较高.以济南东客站匝道桥钢箱梁加工制作为工程背景,对受限场地中空间复杂曲面钢箱梁的加工制造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纵向分段分胎倒装制作工艺进行匝道桥钢箱梁的加工制作并借助BIM技术对钢箱梁进行拼装模拟,解决了空间复杂曲面钢箱梁在受限场地内的拼装加工、厂外运输、工期紧张及质量保证等问题,为类似工程钢箱梁的制作及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曲面钢箱梁桥钢梁箱分胎倒装

    聚丙烯纤维对机制砂混凝土拌和性能、抗渗性能影响及配合比优化

    喻林王学雷
    303-3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全部使用机制砂对混凝土拌和性能及抗渗性能的影响开展了相关试验;通过掺入不同尺寸的聚丙烯纤维,优化混凝土的拌和性能和抗渗性能,从而确定聚丙烯纤维的最优掺量及尺寸:掺量0.9 kg/m3、尺寸6 mm+12 mm+19 mm.

    聚丙烯纤维机制砂混凝土拌和性能抗渗性能配合比优化

    姿态可控式沉井施工技术及其应用

    胡熠郑立宁巫晨笛胡怀仁...
    306-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沉井工法施工时,沉井下沉姿态不可控,容易发生倾斜、突沉等事故.为保证沉井施工安全、提高沉井施工速度,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提出姿态可控式沉井施工技术,并自主研发该技术的配套装备井壁下放系统,详述该技术的工艺流程和施工关键技术,并开展相应的沉井施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井壁下放系统设计紧凑、轻便,方便城市运输和快速安装,姿态可控式沉井施工技术安全可行、平稳可控,与传统沉井工法配合良好,有效保障了城市竖井的施工安全,与传统沉井工法相比,可节省工期约 30%,节约工程成本约35%.

    沉井施工姿态控制井壁下放系统

    基于案例的灌注桩后注浆影响因素分析与讨论

    陈书明
    310-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工程实例,与现行的规范做法进行对比和分析,探究灌注桩后注浆施工中导管的安置方式、开塞注浆时间、后注浆阀的构造方式这三项施工工艺对后注浆施工的影响,以期得到更优的后注浆施工方案.结果表明:新型后注浆阀效果好、成本低、制作方便;后注浆管的不同的落管方式,对开塞注浆时间的要求不同,后注浆管随钢筋笼下落需按规范在开孔两天内开塞,自由落管则可以适当延长开塞时间,并且自由落管相对于随钢筋笼下落,开塞成功率更高.

    灌注桩后注浆落管方式开塞方式

    盾构隧道小净距交叠下穿高铁桥控制技术研究

    刘瑞琪孙捷城
    313-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济南轨道交通 1 号线、2 号线盾构隧道小净距、交叠下穿京沪高铁桥为工程依托,制订了折线型隔离桩+桩间旋喷止水的控制技术,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下穿施工过程高铁桥桩基的变形规律和内力分布.结果表明:多区间交叠隧道最佳施工顺序为交叠隧道按自下而上顺序施工,同一平面按与既有隧道由远而近顺序施工;随各条盾构隧道的掘进,高铁桥桩基变形逐渐增大,桩基最大水平变形达到2.87 mm,最大竖向变形达到0.34 mm;现场实测表明盾构下穿施工引起的桥墩最大沉降值为0.41 mm,满足变形控制要求.

    盾构下穿小净距交叠高铁桥桩基

    剧场室内声学缺陷的改善措施研究与应用

    张燕
    316-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室内声环境作为剧场室内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剧场的实际使用效果和品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具体项目为例,通过对剧场平面、立面及侧墙进行二维声线分析及体形优化设计,分析建筑的声学缺陷来源,提出改善措施,并通过声学仿真模拟验证体形优化设计的效果.可为形体规则的室内剧场提供音质设计方法,并为类似音质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音质设计二维声线分析剧场声环境声缺陷声学仿真

    基于加层不改变基础的挖潜设计研究

    陆海军
    319-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既有带地下室的建筑物进行加层时,如何在不改变地基基础的前提下挖掘原设计的潜力,通过三种常用基础类型的加层前后的受力分析,提出一些计算假定,得出一些有用的结论,以供设计人员参考.

    地基承载力筏形基础独立基础桩基承台加无梁防水板基础

    基于节能减碳及光环境性能优化的办公建筑被动式窗墙系统研究

    陈锦韬钱一栋方雨航罗晓予...
    323-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碳目标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引导下,节能减碳的同时提升建筑的健康性能是当前建筑发展的新要求.针对办公建筑能耗大,室内光环境不佳的情况,提出了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办公建筑的一种被动式窗墙系统,并利用DesignBuilder软件进行建模模拟分析,评价其节能和提升室内光环境健康性的效果.结果显示,该被动式窗墙系统可有效降低建筑总能耗并改善室内采光环境质量,适宜应用于夏热冬冷地区办公建筑.

    被动式窗墙系统建筑能耗照度达标率照度均匀度性能优化

    城市综合管廊电舱长大通风区间的气流特性研究

    刘秀秀邓成云庄璐丁聪...
    327-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电力电缆舱室为例,通过软件模拟800 m通风区间长度下舱室内的气流组织分布,研究城市综合管廊长大通风区间的气流特性以及适宜节能的通风方案.针对实际综合管廊风机运行,试验测试了不同通风形式下的风量及风压,与模拟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模拟的可靠性.分析了通风形式与通风区间长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当通风区间长度小于600 m时,可采用自然进、机械排的通风方式,采用机械进、排时,通风区间长度为800 m时风机较节能.

    综合管廊电舱通风系统通风区间气流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