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技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技艺
建筑技艺

魏星

双月刊

1674-6635

atd@cadg.cn

010-57368778 68322631

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36号中国建筑设计集团

建筑技艺/Journal Architecture Technique
查看更多>>《建筑技艺》(AT)前身为《建筑技术及设计》,创刊于1994年。本刊编委会由建筑设计界的专家及有影响力的建筑师组成,编委会主任由崔愷设计大师担任,并得到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专业团体的支持。 应2008年底编委会的提议,本刊于2009年4月更名为《建筑技艺》,简称AT。《建筑技艺》秉承过往特色,以专业性、技术性、实用性和时效性为办刊宗旨,全面报道国内外精彩新锐的建筑设计实例和先进的设计理念及建筑技术,强调建筑专业与结构专业的配合,突出节点细部构造、实施技术等。 主要栏目:名师档案、主题建筑、技术专栏、人物专访、建筑与文化、产品速递等。 读者对象:建筑师、房地产商、结构工程师、科研管理人员、大中院校教师学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据中心建筑设计形式初探——以正定某数据中心为例

    曹云钢张旖旎
    275-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中心设计内容复杂、专业协调性强,需要结合具体需求进行相应的设计.文章以某数据中心项目为例,分析数据中心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设计因素,使数据中心满足后期实际使用需求,同时保证数据中心的安全性、灵活性、经济性、低碳环保.

    数据中心设计因素使用需求

    我国湿热地区体育馆日光和视觉舒适度主观评价的采光指标研究

    吴树祺吉慧
    277-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尽管达到了标准采光系数(DF),但体育馆采光分布不均在我国仍是一个常见问题,并且对中国学校体育馆采光指标的有效性进行调查的研究很少.对广东工业大学体育馆进行了采光模拟分析,并提出了优化建议.

    高校体育馆采光指数气候适应性设计参数化性能模拟

    建筑领域稳定扩散的低秩适应模型训练方法

    裘云丹陈天驰屠昂
    283-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建筑表现方式的变革进行介绍,阐述了基于稳定扩散模型训练低秩适应模型的意义,描述了低秩适应模型具体训练方法,列举了低秩适应模型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场景,描绘出人工智能在建筑设计领域的未来图景.

    建筑表现生成式人工智能稳定扩散低秩适应模型训练方法

    建筑室内空间与农业种植整合初探

    李颜哲
    288-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对建筑室内空间与农业整合的不同类型以及人与农作物在室内共同生存所需物理环境的研究,进行室内种植实践活动并记录.通过对作物生长状况及收成结果分析,探究影响室内种植的因素,同时证明二者整合的可行性.

    建筑室内空间农作物种植室内农业环境

    基于动力学仿真的多目标曲面表皮优化设计研究与实践

    王韬傅绍辉徐岩
    293-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应对复杂曲面对建筑工程带来的挑战,本文结合项目的设计、建造实践,借助参数化工具与Kangaroo动力学模拟插件提出了一套基于动力学仿真的多目标曲面优化设计策略,阐述了优化设计的方法与经验,并验证了该策略的可行性.

    表皮优化设计动力学仿真Kangaroo

    建筑与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理论对于建筑学的启示

    来佳文
    298-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人类学对建筑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揭示了建筑与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建筑被视为文化的物质表达形式,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信仰、传统和生活方式.文化人类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建筑的深层次途径,使我们能够从文化的角度审视建筑的形成、演变和意义.这种视角有助于超越建筑的物理特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文化人类学人类学理论建筑人类学

    AIGC对建筑设计思维的影响——以中国10所建筑类院校学生的调查分析为例

    吴建承夏冰
    303-3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辨析"设计思维和技术理性"的交织关系,提出新技术对设计思维的重要影响,通过调查中国10 所建筑类院校学生对于AIGC技术在设计中应用的认知现状调查,探讨其在未来建筑方案设计各阶段的替代与辅助作用,并提出相应的设计提升策略.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建筑设计思维学生认知调查设计策略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冰上场馆建造阶段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张大钊杜晓辉
    308-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 2030"碳达峰"近期目标为主要考量,单位年度工程建造阶段的碳排放量将远远高于建材生产和建筑运维阶段,建筑建造阶段的碳排放量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影响较大.本文以冰上场馆建造阶段为研究对象,基于碳排放源分析提取了 23 个影响因素,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模拟与敏感度分析量化分析这些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希望研究成果对于冰上场馆低碳建造建设提供量化参考与依据.

    冰上场馆建造阶段系统动力学碳排放影响因素

    车载式路面破损检测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纪卫杰
    312-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路面破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发展,已经逐步由自动化检测技术代替常规的人工检测,比如现在市场上见到的车载式路面破损检测系统,但是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会出现与实际路面病害不符的情况;本文从这一问题出发,首先简要介绍路面破损检测技术及其发展,路面损坏评价方法,并通过实际的道路评估项目,把车载式路面破损检测系统与人工检测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不同检测技术下的路面状况指数,判断车载式路面破损检测技术实际应用的可靠性.

    路面破损自动化检测人工检测路面状况指数可靠性

    浅谈多方多阶段BIM模型的重要性

    李露阳
    316-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各地新发布的建筑领域信息模型(BIM)政策,均强调"一模到底""一模多用",但是当前的现状是利益主体不一致,建设阶段不一致,技术要求也不一样,应鼓励和提倡多方建模、多阶段建模.作者从建筑工程设计、施工、运维三个阶段,对各个阶段的BIM模型的必要性、特点进行描述,并且创造性的提出以出图为目的的BIM模型称为设计数字模型,以算量为目的的BIM模型称为算量数字模型,以运维为目的的BIM模型为运维数字模型,厘清了设计数字模型、算量数字模型和运维数字模型的概念和内涵,提出了检验数字模型质量的标准和要求,期望摆脱BIM政策中的误区,获得更好的发展.

    多方建模多阶段建模设计数字模型算量数字模型运维数字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