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记者摇篮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记者摇篮
记者摇篮

樊景文

月刊

024-22698138 22698197

110014

辽宁沈阳市沈河区中山路339号

记者摇篮 /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新闻刊物。本刊坚持正确导向,传播新闻信息,提高宣传艺术,培养写作人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媒体背景下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路径探析

    张昕玥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辽宁是一片红色热土,具有丰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利用好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教育,是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为人民服务思想的重要途径.将辽宁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学,对于传承辽宁红色文化以及立德树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彰显了本土教育特色.但在新媒体背景下如何将辽宁红色文化创新式融入思政教育课堂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本文在深刻理解辽宁红色文化内涵、意义的基础上,引出辽宁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课堂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具体创新路径及影响.

    新媒体红色文化思政教育融合路径

    非线性新闻叙事视域下的乡村文化传播

    师语檀郑煦阳任梓铭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互联网时代下乡村文化传播发展现状入手,指出乡村文化借助互联网平台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其主要特点是媒介多元化."媒介化"乡村的存在也改变了乡村文化的传播形式,从采用传统的线性新闻叙事结构传播逐渐偏向于采用非线性新闻叙事结构,也存在着传播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结合分析案例,文章指出新闻叙事结构的转变对乡村文化传播起到了积极影响.在非线性叙事结构下,受众会深入参与传播过程,并形成以一个符号为核心、以受众为基础的文化社区,推动乡村文化传播的扩大,但需要充分考虑文化社区的存续和传播效果.总体来说,应用了非线性叙事结构的乡村文化传播逐渐走向媒介化,并提出了以非线性新闻叙事策略促进乡村文化传播的建议.

    非线性新闻叙事媒介化乡村文化

    新"声"态下广播主题报道的创新之路

    王秋燕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声"态环境下的音频正逐渐扩大其应用场景,但是相对于视觉媒体,广播媒体单一的报道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广播主题报道的舆论宣传功能,因此广播媒体应借鉴音频平台的制作技巧,充分利用声音技术,创新叙事模式和信息呈现形式,通过场景、叙事和体验的奇观化,与听众一起共同制造"听觉奇观",吸引公众注意力,提升其宣传作用.

    广播主题报道听觉奇观

    通感理论背景下智媒时代主持人语言样态研究

    王时相宁张越李菁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智媒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支持着传播形式的多样化,这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主持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受众提供丰富的情感体验已成为传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本文立足于通感理论,探讨了在智媒环境中,主持人如何有效运用语言、媒介内容和报道形式来增强"通感"体验,进而分析了"通感"在媒体平台上的创新表现和其发展趋势.文章从主持传播的角度,对节目类型和语言环境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分析,以深入研究智媒时代主持人语言样态的变化.

    智媒时代通感理论主持人语言样态

    报社新闻编辑的价值取向定位研究

    刘立华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报社新闻编辑扮演的社会角色以及面临的信息传播生态环境都产生了深刻变化.对报社新闻编辑价值取向进行重新定位,有利于推进报社新闻编辑提升环境适应能力与岗位胜任能力.本文对报社新闻编辑价值取向影响因素作出了分析与论述,并对新时期社会新闻编辑价值取向的定位方向作出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促使报社新闻编辑及时转变自身工作理念与工作策略,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信息传播环境.

    报社新闻编辑价值取向定位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新闻写作比较研究

    焦亚森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在新闻写作的风格和内容形式上具有许多独特之处,而传统媒体在新闻写作方面则有着自己的方法和技巧.本文从新闻写作的构成要素、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新闻写作的各自特点以及联系与区别等方面出发,对两种媒体的新闻写作过程进行比较分析,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新闻写作特点,提高新闻报道水平.

    新闻写作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分析比较

    如何让典型人物报道更鲜活

    王凯管根稳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典型人物是时代精神的标杆,是主流价值的生动展现.本文结合近年来一些典型人物报道的案例,分析典型人物报道的经验,就提升典型人物报道的吸引力、影响力提出了建议,还就如何真正发现、塑造、报道好新闻典型人物,让典型人物的报道再出新意,从而发挥典型人物报道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的积极作用提出了独特的见解.文章提出做好典型人物报道,要从采访上下功夫,在采访前,要做充足的准备;要从找故事、挖细节上着手,没有动人的故事、生动的细节,典型人物就立不起来;要在提炼精神、发现闪光点上下功夫,一个典型人物最具传播价值的就是他身上的宝贵精神,是他独具特色的闪光点.只有让典型人物报道更鲜活,才能讲好中国故事,才能"成风化人,凝心聚力".

    典型人物报道细节描写精神品质闪光点

    融媒体时代下新闻记者采访模式创新探讨

    郑敏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媒介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传统媒体受到强烈冲击.如今,媒体融合是实现媒体转型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对融媒体时代下新闻记者采访模式进行探讨,首先叙述了新闻记者创新采访的重要性,其次阐述了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采访工作的新环境,再次分析了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采访会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新闻记者实现采访创新的具体方法.

    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采访模式创新探讨

    全媒体时代平面媒体编辑发展策略

    张文魁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今人们只需轻点手机就能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平面媒体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即时、多样化、互动性的信息需求.新媒体成为主要的信息来源和传播平台,这对平面媒体编辑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的传播生态,平面媒体编辑如何突破创新,制作出更好的新闻内容,黏住读者,抓住他们的心,积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是相关从业者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

    全媒体时代平面媒体编辑媒体融合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时政新闻创新能力研究

    冯蔷薇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时政新闻创新能力.首先,介绍了媒体融合的定义和特点,以及时政新闻的定义和特点.接着,探讨了媒体融合对时政新闻的影响,阐述了时政新闻创新能力的概念与内涵,包括定义、要素和评价指标.随后,分析了媒体融合背景下时政新闻创新能力的状况,并指出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一步,提出了提高媒体融合背景下时政新闻创新能力的策略,包括政府部门的角色与责任、媒体机构的创新策略、新闻从业人员的素养培养以及公众参与与互动.最后,总结了主要研究发现,并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媒体融合时政新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