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学术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学术版)
建筑与文化(学术版)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jzywhzzs@163.com

010-61728087、86103291

100010

北京市朝内大街137号

建筑与文化(学术版)/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产城一体理念下的城中村改造

    徐浩袁犁
    251-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是一个有机整体,城中村是当今中国城市发展现状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对城中村低收入人群的空间匹配问题的研究,提出相关规划策略,使其符合产城一体理念下的城市发展建设。

    产城一体城中村空间匹配有机整体统一

    青海藏式建筑的地域性表达

    向正君任瑞红
    252-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塔尔寺是我国著名的喇嘛寺院,其建筑形式以藏式建筑为主,融合汉、回、蒙等民族建筑特色,形成了塔尔寺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通过对塔尔寺藏式建筑的空间组织要素及外部空间形态进行分析,对建筑空间形式在发展变迁中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思考了藏式建筑的地域特色,并对地域性文化的重构进行简要的阐述。

    藏式建筑塔尔寺空间形式地域文化

    孔庙建筑彩画特点及内初探

    李童
    254-254,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建筑艺术发展的漫长历史中,建筑彩画是辉煌绚丽的中国古建筑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以各地孔庙为列,分析中国彩画的起源、成型、变化等诸多因素,对各个时期,不同地区的彩画发展特点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并进一步挖掘了彩画所体现出的深层次文化内涵。

    建筑彩画孔庙形制

    节能型建筑设计的探讨

    马婷
    255-256,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建筑耗能,实现国家减排目标,势必大力发展节能型建筑。节能型建筑已被建设部纳入今后城市建设的重点发展方向,相关的指引、标准和法规也相继出台。笔者从节能型建筑的概念出发,对节能型建筑的设计原则、内容及方法进行探讨。

    节能型建筑节能设计节能材料节能技术

    在对比中看中外城市规划思想

    邢忠立
    256-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人类出现了第二次大分工,一批以商业手工业为主的劳动者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与此同时城市开始陆续出现。在55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西方受不同文化思想的影响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城市规划思想,但这些思想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试从各自思想对比中研究规划思想发展历程。

    中外城市规划思想对比

    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监理

    于春
    257-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将最终直接决定着整个建筑物的质量,不管是设计部门还是监理部门都要共同努力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因此本文主要结合自己的多年的监理工作经验和经历,结合施工及验收的相关规范对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监理展开自己的一些讨论。

    混凝土施工质量监理控制

    “意”与“境”的对话--建筑与城市的对话

    王天泽
    258-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建筑创作过程中,建筑师对形态的最终意义会给予一个描述使大众对其有明确的认知,希望人们阅读建筑的同时能产生联想,比如迪拜帆船酒店,人们结合其所处环境可以自然联想起建筑与帆船的对应,这是一种直接关联,北京鸟巢则需要人们站在更宏观的意义上来理解,这是一种间接关联。直接或间接的表达,需要建筑师结合建筑所处的环境来综合考量,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切入点,本文以两个案例来说明间接的对话关联的入手办法,并表达出其所呈现的“意”与“境”的对话。

    建筑形态城市环境对话

    浅析建筑工程发包模式

    郑松川党立今
    260-260,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基础建设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目前建筑工程发包模式和影响发包模式的因素。

    建筑工程发包模式

    结构设计中基础梁的设计处理方法

    张鑫毕志成马令令
    261-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结构设计中,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房屋中基础梁的位置一般是在基顶与室内地面附近。而在实际施工中,通过对于实地测量与受力条件分析来进行基础梁位置确定,将更好地满足建筑结构需要。另外,还要注意增设基础梁后对于整个建筑结构的抗震影响。

    基础梁基顶位置

    COMMON GROUND 2012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观展分享

    邹莉
    262-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2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观展心得分享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共同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