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学术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学术版)
建筑与文化(学术版)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jzywhzzs@163.com

010-61728087、86103291

100010

北京市朝内大街137号

建筑与文化(学术版)/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农村生态景观规划研究

    刘惠娟
    293-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进行新农村生态景观规划时,应加入生态景观的规划原理及其方法,坚持把景观生态、现代景观规划作为理论指导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以实现对生态景观的合理规划。本文主要从新农村景观的特点、规划目标等方面对新农村生态景观的规划进行了研究。

    新农村生态景观规划

    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分析

    陈辉周聪
    294-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前进,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严峻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与日益紧张的资源和能源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了生态建设理论,从而确保良好的人类生存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接下来,本文将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详细分析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

    建筑设计生态化生态建筑设计趋势

    传统街区更新中城市设计的“三理论”初探--以泰安市通天街为例

    詹创轩张磊
    295-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街区的更新改造,需要考虑城市空间结构及文化传承的双向要求,因此在城市建设实践中,容易激发出大量的矛盾点。“图底理论”和“联系理论”有助于整合街区的空间结构;“场所理论”有助于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文章以泰安通天街为例,利用城市设计的“三理论”,探讨解决传统街区现代更新与历史传承的融合问题。

    城市更新文脉传承城市设计“三理论”

    周商一体化背景下周商产业的分工与对接

    张贺丁磊
    297-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静态集聚指数和动态集聚指数方法研究商水与周口的产业分工,根据周商存在的现实情况及发展趋势,得出了周商一体化背景下产业对接的途径和优化周商产业空间布局的相关措施。

    周商一体化产业分工产业对接

    扶沟县县域城镇体系研究

    丁磊张贺
    299-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分析河南省扶沟县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空间结构的基础上,根据县域城镇体系存在的现实情况及发展趋势,提出了优化扶沟县县域城镇体系结构的具体方案和完善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的相关措施。

    扶沟县城镇体系

    谈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现

    何云熙
    300-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元素与现代环境设计合理结合,是传统精髓的精神内核在设计中的自然反映,而不是照搬传统风格元素。本文分析现代环境艺术创作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使我国传统元素与现代环境设计合理结合。阐述传统文化要素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现代化,探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供同行参考。

    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运用体现

    博物馆室内设计方案研究

    丁兴华杜超
    301-301,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物馆是开展能够代表人类文化遗产及自然遗产的收集、整理、典藏、陈列及研究的重要场所,在其内进行着历史文物历史性、科学性、文化价值分类研究的重要活动,是能够为公共提供自然、历史知识、文化欣赏的教育机构及建筑物所组建成的综合性社会机构。博物馆是人类历史的物化发展史,人们借由历史文物可实现穿越时空阻碍的历史对话,鸟瞰风云不断、波谲云诡的历史。博物馆室内设计是博物馆规划设计及施工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遵循基本的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彰显每个城市、国家的历史特点等,是博物馆室内设计方案研究中的重点。

    博物馆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室内设计方案

    浅析住宅设计中集水系统的特点

    刘彩凤
    302-302页

    多塔结构的设计要点

    张玮
    303-303页

    浅谈关于小区的绿色建筑设计

    符可嘉邹启光
    304-3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随之所面临的便是对对能源的需要。随着能源的日益减少,如何的进行节能减排便日益的凸显在人们面前。在政府提倡、宣传,个人综合条件不断提高的今天,“环保”这个词便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意识。本文就住区的绿色建筑设计进行探讨,解析小区绿色建筑设计的内涵和永续性。

    小区住宅绿色生态建筑设计永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