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旅游与古村落保护双向平衡关系的若干思考——以江西南丰洽湾村为例

    马凯杨亚楠彭潇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是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渠道.尤其对于以自然风貌与传统文化而闻名的传统村落,乡村旅游在保护资源本体、坚守文化自豪感的前提下可进一步激发传统村落新活力,成为改善乡村经济、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然而,当下在发展传统村落乡村旅游过程中面临着"重开发,轻保护",自然风貌、民俗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改变或消失,以及村落呈现"空心化"等危机.文章以传统村落——江西抚州洽湾古村为例,就如何保护传统村落文化、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旅游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乡村振兴传统村落乡村旅游文化保护

    多元场所的营造——以南阳小城镇广场公园设计为例

    吴木生陈建东杨建华尤杰...
    107-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结合南阳小城镇广场公园设计,从分析地域特色、空间需求和场地特征入手,在明确广场公园定位与功能的基础上,从主题立意、活动空间、景观节点和生态植被等方面探讨多元场所的设计方法,希望对同类设计有参考价值.

    小城镇广场公园空间场所营造

    VR技术在历史建筑保护的运用——以科希策剧院为例

    王晓冬马敬晓
    109-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3D模型的创建和可视化通常用于历史建筑结构和外观的数字保存.虚拟现实促进了3D模型的创建和可视化,可以使用3D扫描仪加速数据收集和模型创建.文章以科希策剧院为例,提出了一种使用虚拟现实技术保护历史建筑的方法,通过3D扫描和模型创建,使历史建筑优化和可视化.

    VR技术3D可视化历史建筑保护

    基于旅游开发下的民俗文化传承与创新——以汶川县水磨镇为例

    周霏
    11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经历"5·12"汶川地震后,水磨镇开启了旅游开发的灾后重建之路.作为汉、藏、羌三族文化的融汇之地,水磨镇吸引了大批青年在此创业,具有藏羌民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小店铺在水磨镇的禅寿老街随处可见,由于"同质化竞争"导致经营民俗文化商品的店铺被迫"关门".文章通过调查水磨镇旅游开发的现状,分析当地民俗文化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索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支持和引导青年传承民俗文化的有效途径.

    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传承创新

    工业遗产改造中的开放空间营造

    邹宇翔
    11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遗产是一笔宝贵的城市财富,是城市更新、空间存量升级的重点所在.过去封闭的厂区在今天该以怎样的姿态重新融入城市生活中,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文章以景德镇艺术瓷厂改造项目为例,从开放空间的组织模式、尺度、节点、路径等角度着手,探索了工业遗产改造中的开放空间营造,以为改造后的艺术瓷厂重新赋能,使之成为城市空间的活力点,带动周边空间环境质量的整体提升.

    工业遗产开放空间改造活力

    基于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民居建筑风格与内涵的异同——以赣南客家围屋和徽派民居为例

    曾文菁
    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赣南客家围屋与徽派民居是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中国民居建筑,二者存在一定相似性,同时也存在差异.文章从历史发展、规划选址、建筑特点与文化内涵四个方面分析比较二者异同,进一步了解客家围屋与徽派民居的建筑风格与文化特性,总结未来民居建筑设计与发展的启示,为传统建筑文化传承提供思路.

    赣南客家围屋徽派民居客家文化徽州文化

    文化视角下的古代田园声景意境——以《桃花源记》为例

    李瑞敏魏雯
    12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典文学中对于田园景象的描写是田园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声景设计,在现代景观设计中逐渐成为衡量人群环境体验是否良好的标准之一.乡村景观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也是极佳的声景营造背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对于田园声景已有诸多记载.文章基于我国古代田园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对理想化田园环境中的声景描写,结合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空间设计形式,以空间为载体,探析其不同空间中的声景意境,总结其田园声景营造特征及可借鉴之处,为今后的声景设计及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声景营造桃花源景观空间田园景观乡村景观设计

    我国传统建筑保护的真实性解读与启示——以沧浪亭为例

    丁立南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真实性一直是传统建筑保护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但是真实性的解读在各地区不同文化之间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文章主要以沧浪亭为例,通过对其历史沿革的分析,并将其与欧洲国家现存建筑的保护实例进行对比,解读针对我国传统建筑保护中的真实性的含义,并依据此特有含义对我国传统建筑保护工作中提出针对性建议.

    沧浪亭传统建筑真实性文化记忆

    浅论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规划理念的应用

    邓思敏
    126-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园林景观利用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城市的生态平衡作出贡献的同时,园林景观中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然而,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市规模也需要大幅度的扩张,使得原有的园林景观遭到了不同程度的人为破坏,要想在城市不断扩张的同时保证园林景观的良性发展,就需要将生态规划理念充分地运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来,从而才能逐渐解决这些问题.文章首先对生态规划理念的作用、基本原则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对其新发展方向与实际应用策略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总结与归纳.

    园林景观设计生态规划理念基本原则发展前景应用策略

    从"丑陋混乱"到"风景如画"的煤矿工业废弃地景观艺术提升设计——以唐山南湖公园为例

    黄浩郭硕明
    128-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煤炭开采量持续上升,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土地也产生了极大的损害,破坏了局部生态环境的完整性,造成了城市片区的消极空间,煤炭工业废弃地在我国的矿业废弃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成为城市中的"牛皮癣",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与城市的发展背道而驰.如何对其进行景观修复和修复后的亮化提升设计,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唐山南湖公园为例,通过对其存在的问题及潜在价值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煤矿工业废弃地的景观艺术特征及景观修复后的亮化提升策略,以期对今后相关课题和实践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煤矿工业废弃地景观设计生态修复艺术提升唐山南湖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