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谈中国新地域建筑中的建构文化

    汤嘉张曦
    207-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批判的地域主义出发,结合建构文化的发展和引入,提出建构是新地域主义建筑创作的核心,并通过案例简单阐明建构文化在中国新地域建筑创作中的表现.创作要将建构文化根植于本土环境的建造过程之中,从而表达出地域建筑的真实性.

    新地域建筑建构建筑创作文化

    新时代下"镇总体规划"编制若干问题浅议

    吴超戴彦
    209-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家重点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三农"问题的新时代下,反思传统镇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与其他镇域空间性规划在规划思维上的不同,针对"三农"问题的规划深度不够,以及规划参与不足等问题,提出从根源上整合各专业人才以统筹规划思维,从内容上立足于当地特色资源以强化规划的便农性,从程序上增加公示方式和次数以扩大社会的参与性.

    新时代镇总体规划规划思维"三农"问题社会参与

    新与旧的对话·文化与功能的共融——浅析徐州医科大学图书馆周边景观设计方案

    胡硕
    212-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当代大学校园空间的设计应更加得到重视.关注使用者的环境及行为特征,提升校园空间环境的品质和精神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徐州医科大学新建图书馆周边景观设计项目为例,分别从如何整合校园既有景观和新建景观与营造特色校园的场域文化和精神氛围的角度出发,来论述大学校园特色文化景观的设计方法.

    徐州医科大学图书馆周边景观高校校园校园景观校园文化文化特色

    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Ⅰ+Ⅱ+Ⅰ教学模式"探讨——以华广学院建筑学院为例

    陈兰娥刘明洋
    214-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建筑学院为例,从专业发展目标定位——建成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应用型建筑学专业;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培养"基本攻扎实,动手能力强、职业道德良好的建筑师"为特色的应用型本科建筑学人才培养模式出发;介绍学院(独立学院)采用"Ⅰ+Ⅱ+Ⅰ建筑教学模式"人才培养,即Ⅰ年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模式、Ⅱ年建筑设计主干课教学、Ⅰ年建筑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教学模式.近年来,学院实践中以"Ⅰ+Ⅱ+Ⅰ建筑教学模式"培养能掌握建筑学学科领域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培养熟练掌握建筑设计规范、构造大样、建筑施工图深化设计,具有较强市场服务意识的应用型建筑设计人才.

    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Ⅰ+Ⅱ+Ⅰ建筑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平遥古城文化的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研究

    邱萍武瑜
    217-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对平遥古城文化进行系统要素整合、分析与提炼,探究地域特色文化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创意实现路径,运用设计符号学理论构建平遥古城文化的符号学体系,确定"平遥印象"的创意设计定位,以最具代表性的平遥建筑文化为切入点,从语义、语构、语用和语境四个方面探讨"平遥古城符号"实现的具体路径,并设计相关产品.基于古城特色基础上的"平遥古城符号"建筑文化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突显出旅游纪念品的地域性和独特性,为平遥旅游纪念品的创意设计提供借鉴.

    设计符号学古城文化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

    近代文物保护单位命名的艺术——以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为缘起

    陈李波杨卿蓉
    220-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的历史建筑,依时期可分为古代建筑、近代建筑和现当代建筑.古代建筑的命名非常注重名称蕴含的教化意义;现当代建筑的命名包罗万象,命名的方式或以时间地域,或以人物事件,抑或以美学特征.而近代建筑,尤其是近代文物保护单位之命名,因历史缘故,建筑命名多以历史事件为标志.文章借对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的相关梳理,旨在探讨近代文物保护单位命名的艺术,准确了解历史存续和城市记忆,为近代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借鉴与启示.

    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近代文物保护单位命名的艺术

    论义县奉国寺并非辽代皇家寺院

    刘天洋周晶
    224-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县奉国寺,大约创建于辽开泰年间,是最重要的辽代木结构建筑遗存之一.当前的研究者多认为奉国寺的创建与辽代皇室之间有直接的关系,即认为奉国寺为辽代皇家寺院.文章从奉国寺内现存碑刻资料、建筑特点、相关文献和碑刻资料入手,分析奉国寺的创建与辽代皇室之间的联系,指出其作为辽代皇家寺院的可能性不大,以此深化对辽代佛教、辽代佛寺发展情况的认识.

    奉国寺辽代皇室辽代佛教辽代建筑

    武汉长江大桥护栏装饰图案研究

    邓茂洁邵忠国
    227-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武汉长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高架于浩浩长江而修建的铁路、公路两用桥,自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后,其建筑形象得到广泛传播,成为了武汉的地标性建筑,也成为一种建筑文化符号,见证了人们对桥梁建筑的审美变迁.文章通过对武汉长江大桥两侧护栏装饰图案的解读,以更清晰地了解其作为标志性建筑,在桥梁装饰上具有独有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表现手法,超越了同时代下大多数桥梁建筑,起到了标杆作用.研究希望能够更好地为大桥的保护和更新提供方法和思路,也对今后其他桥梁艺术装饰起到参考和学习作用.

    武汉长江大桥中国传统文化吉祥图案民族特色文化符号

    基质整合视角下的地方传统民居改造研究——以常州市古村巷传统民居改造为例

    杨天一刘峰赵和生
    229-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常州市古村巷传统民居改造为例,以传统民居的建筑与环境的整体提升为目标,通过对古村巷的物理环境、居民需求进行调研,以此制定改造目标以及策略,尝试将"基质"引入改造中,将建筑作为样本进行研究,通过选取对建筑有积极影响的环境来对原有民居进行整合,使其完成功能的替换,以此来满足新的需求.

    传统民居改造古村巷基质整合

    平安道型朝鲜族民居火炕形态特点及演变

    金日学吴婉琳
    232-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升,平安道型朝鲜族民居的火炕形式也在不断进行功能性的演变.火炕是朝鲜族民居最主要的交流场所,在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平安道型朝鲜族民居火炕形态特点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