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适老型住宅智慧化设计可行性研究

    陈晓宇
    4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老龄化问题与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趋势为研究切入点,在万物互联以及推行居家养老模式的大背景下,以适老型住宅为研究对象,其居住者主要为居家养老的独居老年人或是老年夫妻,试讨论该模式下的适老化设计如何能够更好地方便老年人的生活,并结合智慧养老模式在国内的推广情况与国内外适老化设计案例的分析,对适老型住宅居住空间进行智慧化设计研究,希望对中国日趋严峻的老龄化问题提供一种适老型住宅智慧化可行性方案设计.

    居家养老智慧养老适老化设计人工智能"互联网+"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文献可视化分析

    王阳王少飞田诺杨蕙瑗...
    50-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2000—2019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国内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的相关文献作为研究对象,从中筛选出648篇有效文献,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从文献数量、发文作者与研究机构、研究热点、研究发展历程4个方面进行分析,梳理出研究领域在不同时间段的关注热点.最后,预测未来研究发展趋势:(1)大数据支持下的评价方法多样化发展;(2)研究内容注重学科交叉融合的深入评价;(3)研究范围注重以定向人群为视角或特定需求为前提的研究.

    CiteSpace使用后评价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

    模块化可变住宅设计研究

    曾凡博雷健华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变住宅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我国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的背景下,可变住宅的设计方法及理论刚刚起步.文章以模块化设计视角,从设计原则、影响因素、技术模式等角度对可变住宅进行研究,以探讨模块化可变住宅在建造及改造中实现高效率、高品质、可持续的可能,最后以类型学方式梳理其设计策略.

    模块化设计可变住宅模数适应性多样性

    现代木结构建筑的美学表现研究

    王亮董力玮
    5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的数量日益增多,对木结构建筑美学表现的研究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文章首先分析了建筑美学理论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并介绍了现代木结构建筑发展的过程,最终在木材肌理及结构建构方面对现代木结构建筑美学表现进行了探讨.

    木结构建筑美学表现材料组合建构

    "防灾生活圈"理念在高校社区防灾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唐建李东翼徐柏刚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高校校园因历史原因具有人群密度高、区域内功能划分混乱的特点,这使其成为当今城市各项防灾体系中较为脆弱的一环.文章以日本"防灾生活圈"理念为基础,以大连理工大学主校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场地建设、功能分区、人群行为和疏散路径这四个方面的特点与优势,运用实地调研和GIS数据平台,对校园防灾规划进行分析与总结.对大连理工大学主校区的防灾规划提出改进意见,提出"环绕式避难场"的高校防灾规划构想,提升地震灾后校内人员的避难效率,提升我国校园防灾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城乡规划管理校园防灾规划设计防灾生活圈地震灾后避难GIS

    从涌现理论到参数化地域建筑设计

    陈景麒
    6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跨学科交流、跨行业合作已然是今后创新的趋势.同时,人们对建筑地域性的思考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文章以涌现理论为线索,分别解读了涌现理论在参数化、地域建筑两方面的体现,并深层次剖析地域建筑创作与参数化设计的内在关联.从自然"原型"、传统材料与建造技艺、文化内涵与象征性三个方面对地域建筑特征因素进行解读.分析并提出参数化地域建筑的设计思路及其特点,为参数化地域设计的发展提供思考与借鉴.

    涌现参数化设计地域建筑跨学科

    现代医疗建筑创作的"三Y"理念与实践

    陈文东申沁竹谢添陈卓宇...
    6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已经成为大众追求的普遍目标,因而营造舒适宜人、高效安全的现代化医疗空间环境,是医疗类建筑创作的新方向.秉承"以使用者为中心"的理念,努力创造高质量、具有环境治愈功能的空间环境.在不断的实践与理论总结中,梳理出了一套针对提高医疗类建筑空间环境质量的"三Y"设计理念,旨在全面指导医院整体设计及整体策划、特色景观营造、高质量室内空间环境提升及优化等方面的设计.

    现代医疗建筑创作环境医人环境怡人环境育人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吉林市机器局旧址的建筑价值研究

    李浩颖李明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1880年建造的吉林市机器局是东北第一家军工厂,也是1901年成立的我国最先采用机器铸造银币的工厂.通过文献查找、实地调研、调查问卷方法获得基础数据.利用yaahp软件进行AHP法的运算获得因子层权重,并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处理获得的调查问卷数据,对吉林市机器局进行建筑价值的评价,进而为吉林市工业建筑遗产的建筑价值评价提供新的依据,也为我国的工业遗产的建筑价值评价提供参考.

    吉林市机器局建筑价值评价体系AHP—模糊综合评价法

    中国古代建筑材料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董兆亮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西方建筑文化的强烈冲击下,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不断丧失,建筑技术也逐渐被遗忘.文章把材料作为建筑文化与技术的一个契合点.通过对古代建筑材料的挖掘,不仅可以感受到我国祖先的文化观念,还能体会到高超的建筑技术水平.文章分别说明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地位和意义,中国古代建筑材料的概念及属性,其在中国当代建筑实践中的应用现状及表达的再思考.文章希望能在回顾历史、剖析现状、思考未来的同时,引起国内建筑师对古代建筑材料的深度关注,并希望为建筑师未来的设计带来进一步的思考.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技术材料当代

    基于"珞珈一号"夜光遥感数据融合的乡村人口空间化方法研究

    娄格陈秋晓
    7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珞珈一号"卫星提供了130m分辨率、高精度的夜间灯光影像,为乡村地区的人口空间化相关研究提供了更加精细的数据源.文章结合"珞珈一号"夜光数据与土地利用数据,基于多元逐步回归模型测度行政村尺度的常住人口规模,并以浙江省宁海县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测度,为乡村地区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珞珈一号乡村人口空间化夜光遥感土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