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风貌特色营造与实施落地管控的城市设计方法探索——以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总体城市设计为例

    吕锋田玥
    153-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进入由注重空间扩展转向注重品质提升的提质阶段,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发挥的作用愈加重要.由于缺乏与法定规划的有效衔接,城市设计在城市管理中的实效性较低.基于此,研究以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总体城市设计为例,从"要素凝练-目标愿景-体系构架-发控制衔接-实施管控"等方面,探索出基于风貌特色营造与实施落地管控的城市设计方法,以期为城市风貌特色彰显以及城市设计实施管控提供有益参考.

    城市设计风貌特色实施管控

    西安回坊改造中保障性住房配给策略研究——以北广济街地段为例

    崔小平蔡忠原
    15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安回坊在旧城更新中具有典型性与特殊性,它是西安市回民聚居区,是西安文化地标之一,位于城市核心区,同时聚集了大量低收入人群及外来务工人员.城市更新兼顾保障性住房配给已成为国内外城市旧城更新的共识.文章针对回坊改造中如何配给保障性住房展开研究,从现状发展机遇及改造限制条件出发,提出提升用地混合度、划分联合更新单元、利用沿西大街的衰落进行大型公建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的策略.

    西安回坊城市更新保障性住房城市核心区

    传统街区居民环境行为与微气候关键要素关联性分析

    凌齐贤
    157-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在外部空间开展的各项行为活动方式受城市微气候影响,研究居民环境行为与微气候关系有利于街区环境品质的提升.文章选择西安小寨传统街区为研究对象,利用ENVI-MET微气候模拟平台获取温度、风速数据,同时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调查方法,观察记录居民环境行为,对比两组数据获得居民行为与微气候内在规律.该研究有利于提升传统住区的环境品值,并且为传统街区空间优化设计提供借鉴意义.

    传统街区微气候数值模拟环境行为

    从大学路的兴衰看都市街区复兴

    张朱睿周信怡陈瑀金一...
    160-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角场创智天地的大学路是一条充满活力的创新型街道,但它作为新兴的混合模式街道,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从大学路的发展历史,即时代背景,周边商业生态的演进出发,通过实地调研从商业、交通和人群三个角度获取大学路的发展近况,结合大学路的发展历程以及现代文创街区发展困境,找寻大学路的发展契机,提出解决方案,并以大学路为样本,实现都市街区的复兴.

    大学路创智天地都市街区发展契机复兴

    城市更新视角下的传统商业街巷交互界面研究

    杨天啸
    162-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商业街巷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极易面临由于空间同质化而导致的辨识度与活力度下降问题,店铺与街巷间的交界是传统商业街巷中交往活动发生的主要界面,因此文章通过对传统商业街巷的交互界面进行研究调研,进而提出提升传统商业街巷辨识度与活力度的可行性建议.

    传统街巷交互界面交往活动城市更新

    动态网络视角下城市阴影区形成的驱动力机制研究

    熊伟婷杨俊宴
    165-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动与联系是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下城市研究的关键词,在此背景下,城市阴影区作为城市内部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动态网络相关机制的研究十分必要.基于此,文章从空间集聚与扩散、职能空间分异与政府政策与激励三个方面对其驱动力机制展开分析,以期揭示其内在形成机制.

    动态网络城市阴影区驱动力机制

    城市肌理断裂缝合研究——以合肥市女人街为例

    吴运法陈姗姗
    168-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肌理是城市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城市肌理不仅影响到城市的空间品质,也能够影响内在的环境行为,从而有助于实现城市活力的激发.文章引入肌理断裂概念,细致研究城市肌理断裂产生的影响,结合合肥市女人街调查研究与缝合实践,采用合理的缝合策略实现城市肌理的完美重构,从而激发街区活力,带动社会职能的互动发展.

    肌理断裂活力缝合更新

    居家养老背景下住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环境优化思考

    张宇张灿方佳曦
    171-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已开始人口老龄化进程,此次疫情暴露出独居老人应对突发卫生事件面临的巨大问题.文章分析居家养老背景下住区应急防疫的适老化需求,倡导建立代际互助模式的健康住区系统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出基于平灾结合的住区环境代际互助性能优化策略.

    居家养老住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环境优化

    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情境塑造原则解析

    陈岩岳美含臧慧胡沈健...
    173-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情境塑造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作为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情境塑造最终的目的是使消费者得到更加人性化的购物体验.目前我国的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更多的是出于使用功能的考虑,为了迎合今后城市的发展,情境塑造在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中发挥了必不可少的作用.通过对情境塑造的原则进行解析,结合案例分析及相关探索情境在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的原则,为今后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的建造提供可行性设计理论参考.

    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情境塑造原则解析

    城市社区广场舞声环境感知规律探究

    岳晶晶路晓东冯悦赵志强...
    175-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城市社区广场逐渐成为人们休憩娱乐的重要公共开放空间.广场内各种活动共享同一空间,其声音对周边造成噪声干扰,并引发诸多矛盾.研究目的是在同时发生多种广场舞活动的城市社区广场中,探究各类声音的空间感知规律.研究发现,在全局空间自相关中,人们对广场各类声音的清晰程度感知都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和聚集性特征;在局部空间自相关中,对某音箱的主导区域清晰程度感知呈显著的高-低聚集,在其他音箱的主导区域则呈显著的低-高聚集,而对其他活动声音清晰程度感知的聚集性较弱.研究可为广场设计提供参考.

    社区广场广场舞声环境清晰程度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