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SWOT分析的共享单车停放模式研究

    原歆煜闫婧何畅
    17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享经济的到来让共享单车成为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重要交通工具,它带给人们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随意乱停乱放的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共享单车停车模式发展的梳理,结合南京市不同城市空间场所共享单车停放状况的调查,文章采用SWOT方法分析了不同城市空间场所共享单车停放的优、劣势,机会与威胁,提出共享单车停放模式的优化对策,以实现共享单车与城市的融合发展.

    共享单车SWOT分析停车模式空间优化

    基于城市修补理念的城市旧街坊更新探研——以洛阳涧西38号街坊为例

    张仲雅王沛雨
    179-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洛阳涧西38号街坊是国家"156"计划时期所建设的工业配套生活区,是城市旧工业生活区与新兴生活区重叠的最密切区域,它的发展对洛阳老旧街坊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文章基于城市修补理念,从保护老旧工业居住区、再造城市活力出发,通过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洛阳涧西38号街坊住宅及周边区域的物质空间实体及非物质人文环境等进行分析和整合设计,探索在保证街区历史文化延续,充分激发住区活力的同时,探讨针对老旧住区改造的适宜途径.

    城市修补老旧街坊更新改造洛阳涧西区

    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为特征的城市更新探析——以新加坡河的再生为例

    丁凡屈张
    181-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加坡河(Singapore River)是新加坡国家的主要河流之一,其两岸的发展经历了从繁荣到衰落再到振兴的过程.在新加坡河的更新改造过程中,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文脉的传承是被高度重视的内容.通过对新加坡河区域进行递进式的保护规划,并划分驳船码头(Boat Quay)、克拉码头(Clarke Quay)和罗伯逊码头(Robertson Quay)三个新加坡河码头保护区及明确其再生的策略,实现了新加坡河现代化的转型.在追求成为有身份的全球城市的过程中,新加坡河的再生实现了"全球化"与"本土化"城市特色的统一.

    城市更新水岸再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新加坡河

    南京背街小巷的维护改造与可持续发展——以碑亭巷为例

    陈思名顾月影崔晨奕曹佳仪...
    183-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治理的难度逐渐加大,背街小巷的维护改造是城市治理的重要一环.以南京碑亭巷为例,从行人步行满意度的角度出发,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查等形式,分析其现状和主导问题,进而提出维护改造的方法和建议.研究发现,以碑亭巷为主要活动区域的居民、上班族、学生、商铺老板等对当前步行空间的满意度不高,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之间的矛盾是影响目前步行满意度的主要原因;基础设施、空间尺度等其他环境特征也是影响行人步行满意度的重要因子.

    背街小巷碑亭巷步行满意度维护改造

    消失的记忆——浅析城市更新过程中场所精神的存续

    张幸怡
    186-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市化进程中,旧建筑的拆除与更新长久以来都是具有争议的话题.旧建筑所带来的场所精神往往随着拆除而消失殆尽,这给城市造成了无法弥补的遗憾.文章通过比对中国与日本等国家在对待新旧建筑上的不同态度,探讨了建筑在耐久性、纪念性上的矛盾以及在现代技术背景下人们对于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思考.

    建筑更新城市化城市环境场所精神

    传统商业街区夜景亮化研究——以屯溪老街为例

    方明源喻晓
    188-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夜景照明设计在今日已然成为丰富场景性格、延续空间氛围、营造城市意向的重要手段.文章聚焦于黄山屯溪老街,运用实地调研、语义差异法从不同空间形态切入,对屯溪老街的夜景现状进行了综合性的评价研究.最终总结出其现存的3个问题:照度设计不均,文化氛围薄弱,安全性不高,并在业态配置、建筑风貌、亮化形式方面对提升街区夜景亮化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以期为之后传统商业街区夜景亮化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屯溪老街夜景照明语义差异法

    江浙地区古建牛腿木雕装饰纹样美学价值

    陈炜靳荟民陈秋禧
    192-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装饰纹样是建筑本体造型的美,其雕刻装饰艺术集中了中国民居文化的精华.文章侧重研究江浙地区中国民居建筑大木作构件中牛腿木雕装饰纹样的题材与艺术形式的内容.探讨牛腿木雕装饰纹样在民居建筑中的艺术文化内涵.运用案例分析牛腿木雕中装饰题材的纹样类型以及美学价值.

    古建筑牛腿装饰纹样艺术形式美学价值

    榫卯的繁简和大小

    孔祥宇
    195-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古时候,支撑起一栋楼房的是木材,而木材与木材相连接固定的方法,就是榫卯.古时候的木匠,技艺精湛,手艺超群,在没有任何图纸的情况下,可以把楼房建造起来而不倒塌.一根根木材靠着木匠做出的榫卯搭接在一起,最后形成了亭台楼阁.榫卯作为木材和木材之间的连接点、固定点,不仅扮演着结构的角色,也扮演着美观的角色.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优劣,榫卯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审美功能不容忽视,它不但能体现建筑的个性和特色,还能增添建筑的美观.文章主要通过研究中国古建筑各个地方的榫卯,结合观察法、现场调研法、文献阅读法、经验总结法,分析探讨榫卯的繁简、大小与构件的承重有何种关系,得出结论并运用于毕业设计当中.

    榫卯大小繁简美观

    我国装配式钢结构住宅设计研究与探索

    李小滴邹杨林爱华
    197-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绿色建筑、环保节能的概念在中国不断深入推广,建筑领域也逐渐开始了自身的变革.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为国内的居住建筑设计行业以及住宅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新形式的出现,必定伴随着诸多怀疑和迷茫,但顺应形势、加速变革是这个时代不可逃避的现状.为了不断优化和促进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在我国的发展,文章从建筑设计的角度,结合实际项目中遇到的典型情况,对装配式钢结构住宅这一新的建筑形式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钢结构装配式标准化一体化绿色建筑

    地理环境影响下的吉林省东部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形态肌理研究

    周春艳程善祥许佳琪张艺源...
    200-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新农村建设要求的逐步提高,越来越需要重视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优势进行可持续发展.文章针对吉林省东部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形态,利用卫星地图对其进行宏观的观察与分析,重点研究地理环境对乡村聚落的影响.可以看出,在山体阻隔、水体限制、山体走向引导和水体走向引导等地理环境的作用力下,村落在选址、规模及分布形态等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与催生,同时也体现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形态对地理环境的适应关系.了解和认识这种适应关系,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优势,提高乡村地区居住环境的舒适性.

    地理环境吉林省东部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