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平""坡"之争:两种屋顶形式的研究——以"极光之家"项目为例

    姜立文申绍杰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屋顶是人类最早创造保护空间的形式,也是今天建筑围护结构发展的元素.文章通过梳理"平""坡"两种屋顶的出现与发展,提出"平""坡"形式的选择受四个要素的相互作用:结构、荷载、材料和表现,结合实验性案例"极光之家"住宅的屋顶生成分析过程,希望可以为"平""坡"的选择提供参考.

    平屋顶坡屋顶结构荷载材料

    茶旅融合视域下文创设计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以武夷学院文创设计教学为例

    魏攀魏永青
    8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旅融合"是武夷山旅游产业的重要推广模式,但是,一些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与推广中存在同质化等问题.文章基于茶旅融合发展的时代需求,以学校优势学科为基础支撑和先决条件,结合艺术设计学科特点,思索如何在茶旅融合背景下,培养"艺术+"跨行业、具备综合素养的茶旅文创设计人才,旨在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探讨如何提升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的市场针对性和核心竞争力.

    茶旅融合文创设计人才培养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科教融合

    建筑遗产环境中历史文化价值的传承与发展——以沈阳张氏帅府为例

    唐丽娜唐建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建筑遗产是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能体现岁月变迁的历史发展轨迹,蕴含丰富的地域文化,见证了经济、社会交替发展演变的过程,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文章以沈阳张氏大帅府为例,剖析了大帅府建筑设计中历史文化价值传承与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改善提高张氏帅府建筑遗产历史文化价值的设计改造原则.

    建筑遗产历史文化价值传承发展

    文化激活视角下历史资源创新发展研究——以东莞水南村为例

    马菲费彦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一批具有历史价值但未划线保护的资源在"保"与"不保"的矛盾中让位于经济建设,往往面临被拆除的窘境.但此类资源具有一定的文化创新空间与激活的可能性,因此,为守住历史初心,实现活化利用,文章以水南村为例,通过类型化分析挖掘资源背后的延伸价值,试图从文化激活的角度探索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实现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发展"的美好愿景.

    文化资源类型划分创新利用规划衔接

    我国创意乡村的建设要素特征调查——以邯郸市寿东村为例

    王晓侯登
    9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各地对农村的建设发展不再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而转向对地方文化的发掘,依托民族工艺品和民间艺术品等文创产品为主要发展驱动力的创意乡村初显雏形.作为全国最大的粮食画生产基地,寿东村依托粮食画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文章通过对寿东村的田野调查,从交通、规划、景观、建筑及产业方面对创意乡村的相关建设要素进行初步分析,总结其中具有推广意义的建设要素.填补我国创意乡村建设方面研究的空缺,为指导其他地区创意乡村建设与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创意乡村建设要素乡村建设寿东村

    空间句法视角下乡村外部公共空间可达性优化研究——以马西村为例

    刘思杨黄宁陈红
    9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选择河南省马头镇马西村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句法理论方法建立乡村量化研究模型,运用该理论对马头镇马西村的外部公共空间形态进行量化分析得出,村庄大部分道路整合度较好,外部空间的可理解度也在合理的水平,但仍有提升空间,活动空间的规划与设计水平有待提高.根据村落句法测度分析结果和实地调研,提出乡村外部公共活动空间的优化策略,包括量化分析的引入、优化街巷道路空间和丰富乡村公共生活.

    空间句法乡村振兴外部公共空间可达性优化策略

    新冠疫情背景下的环境正义研究——以英国伦敦社区为例

    彭紫珊
    9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项研究表明,在绿色空间中度过时间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益,包括增强我们的情绪管理和注意力集中以及延长寿命.然而,在2020年新冠肺炎流行之际,正如全球SEI①研究人员的经验所表明的那样,居民的住所、收入以及政府对这种流行病的反应方式等,可能会导致绿色空间的可用性和可及性方面出现重大差异.健康在整个社会中分布不均,人群之间在健康方面存在不可避免的且不公平的差异.城市绿地应被视为一项公共卫生和社会投资,并有机会重新平衡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防止未来的疫情大流行.新冠疫情揭示了社会不平等对公共卫生的影响,并揭露了社会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差距.公共绿地应在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发挥关键作用.

    新冠疫情绿色空间健康不平等绿地可达性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演进分析——以苏州为例

    秦亮
    9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州作为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四大试点之一,为率先基本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提供了丰富经验.文章通过城乡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和城乡公共服务协调水平,构建了12项评价指标,对苏州2012—2019年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发现:苏州近8年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呈现相对平稳的上升型演化趋势,且苏州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总体水平已达到中度一体化的阶段.根据所得结论,从多方面对苏州发展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提出建议.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评价体系城乡关系苏州

    校园规划设计的地域性表达——以重庆某中学为例

    孙阳吴中平王明洁
    99-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校园既是满足师生基本教学、生活的场所,亦是地域文化传承及发展的重要载体.文章以重庆某中学的概念规划设计为例,探讨校园规划设计中的地域性表达.

    中学校园地域性校园规划因地制宜

    城乡融合背景下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赵梦芳
    101-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在城乡融合背景下,通过构建山西省2013—2019年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指标评价体系,对其进行耦合协调度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耦合度处于对抗阶段,向磨合阶段发展的趋势明显;两者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上升态势,但还是处于调和协调阶段.文章以此提出了加强城乡资源流动、培育科技创新驱动力、建设小城镇等相应策略,以期为今后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指导.

    城乡融合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山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