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下的城市交通治理能力提升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姜龙
    157-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的背景下,交通强国、区块链、大数据、区域交通一体化等概念纷纷涌现,如何在新技术、新思想、新潮流的冲击下,提高城市交通治理能力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文章基于安徽省交通现状及现代化的机遇,提出了建设跨区域协同制度、大数据+交通治理体系、区块链+交通融合模式三个方向的交通治理能力提升策略.

    大数据区块链跨区域交通交通治理能力安徽省

    对新兴生态城市的反思——可持续发展中缺失的社会支柱

    刘灿
    159-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出现直接推动了世界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近年来,可持续发展在规划、住房和城市政策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关于可持续性的辩论不再仅仅将可持续性视为环境问题,它还包含了经济和社会层面的内容.而这些年来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讨论通常集中在可持续性的环境或经济方面,可持续性的社会层面仍然是可持续发展中被忽视的一个方面.关注社会可持续性的文献非常有限,以至于仍然缺乏对这一概念的系统研究.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是公平的、多样的、相互联系的、民主的,可以提供良好的生活质量.从根本上说,这是一个公平和正义的问题.其中基本的矛盾是如果不改善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就难以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多个层面,其中社会公平和程序正义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生态城市社会可持续性正义公平

    历史街区的活化保护研究——以河北省保定市西大街为例

    王家怡李冰峰
    161-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街区是体现城市的"专属记忆"的经典场所,是城市历史的社会文化、历史建筑的直观投射,和年迈的老人一样,历经风霜见证岁月,它就像被白雪覆盖的大地,深沉而辽阔.但随着现代化更新与改造,历史街区变得活力匮乏,人们认同感降低使其沦为了城市的孤岛.文章以保定市西大街的一条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发现当代城市的记忆再现与历史街区的活化与发展之间存在的关系.提升历史街区的生活环境、恢复以往的商业氛围,充分发挥历史街区在提升城市形象中的价值和作用.

    历史街区城市记忆更新活化保护

    多模式交通出行背景下大型公共建筑与城市公共交通整合设计研究——以城市综合体为例

    扈龑喆陈珮瑶
    163-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轨道交通为基础的多模式交通模式越发普遍.大型公共建筑能够作为空间载体有效整合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从而优化多模式交通出行环境、提升组合出行效用.文章以城市综合体为例,对大型公共建筑与城市公共交通的整合优势进行分析,梳理出枢纽性、城市性、立体性等特征;结合典型案例深入分析,归纳相应的设计策略,从功能配置、立体换乘及公共空间塑造三个方面归纳总结了大型公共建筑与城市公共交通的设计策略,为两者的整合设计研究提供方法论层面的启示.

    多模式交通大型公共建筑城市公共交通整合设计

    历史文化特色小镇建设路径研究——以浙江省龙泉青瓷小镇为例

    余浩季琼岚
    16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以历史文化为特色产业的小镇模式不断创新和发展.文章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信息收集和梳理,进一步探索龙泉青瓷小镇,发现其发展路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因地制宜规划小镇、发展文化主导产业、"政府+企业+居民"协同创建,希望可以为同类型小镇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经验和参考,对推动新型城镇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特色小镇浙江龙泉青瓷文化建设路径

    夏热冬冷地区冬季卧室室内睡眠环境实测研究

    吕杲洋罗晓予葛坚周煜...
    169-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睡眠质量与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有很多,近年来卧室室内环境对睡眠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研究选取40名受试者进行了3个月的实测,对卧室环境参数进行记录,同时以问卷方式调查受试者对睡眠环境的满意度.研究旨在了解夏热冬冷地区居民睡眠环境现状,探讨居民睡眠环境满意度及其与环境参数之间的关系,为营造健康的室内睡眠环境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睡眠环境满意度最低的是室内空气品质(Indoor Air Quality,IAQ)(42.9%),其次是热环境(45.2%).除IAQ满意度外,男性对环境的满意度高于女性.当室内平均气温在16.0℃~18.0℃时,睡眠热环境满意度最高;睡眠声环境、光环境、IAQ满意度分别随着室内平均声压级、平均照度、平均CO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实测研究室内睡眠环境问卷调研满意度夏热冬冷地区

    城乡融合背景下共享田园景观设计策略初探

    王慧敏马军山
    173-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系统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体现.共享田园是在城乡融合背景下创新提出并有良好实践效果的一种农业新业态、农村新动力、城乡居民新生活的重要载体.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分析,梳理出了共享田园的主要类型及景观设计策略,为具体工作提供借鉴.

    城乡融合共享田园景观营造设计策略

    浅析宋代山水画中园林建筑的构景特征

    蔡小龙
    175-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宋是山水画的兴盛时期,这个时期的山水画具备宋代独有的时代艺术意境.第一种意境是将山水结合,表达诗情画意;第二种意境是将情感与景色交融,以景抒情;第三种意境是禅宗悟道,以画表心.同时,宋代山水画中的园林建筑具有不同的构景特征,分别是主次有序、融入元素、结合山水和开合藏露.

    宋代山水画意境园林建筑构景

    "他者之石"——17—18世纪欧洲视域下中国古塔的重构

    李大卫刘畅
    178-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塔作为佛教在中原完成本土化转变的建筑体现,同时也是我国古建筑中罕见的多层建筑形式.17世纪尼霍夫的画作和游记使得南京大报恩寺塔的形象在欧洲广为流传,"瓷塔"成为欧洲人心中中国建筑的符号象征.这种象征作为西方世界对于中国建筑的刻板印象,最终在威廉·钱伯斯为邱园营建的邱塔这一建筑上得到了集中体现.文章通过比较邱塔和传统中国宝塔建筑材料、营建技术、思想意涵的不同,分析17—18世纪,即西方对于中国古建筑有初步认知与了解的时期,欧洲的建筑评论中如何以"自我-他者"的视角凝视以宝塔为代表的中国建筑.揭示了欧洲在"中国风"的建筑实践中,"主体"通过对于"他者"进行式的褫夺、改写,完成对于"塔"文化符号的意义重构.

    邱塔大报恩寺塔威廉·钱伯斯中国风比较研究

    浅析拔步床在建筑空间中的功能特性

    陶佳
    181-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拔步床,作为中国古典床具中特殊的一种,其无论是结构还是装饰都足以展现古代家具技艺的高超与精妙.文章着重分析其在建筑空间中的功能特性,从实用特性、艺术特性和文化特性三个方面具体探索其背后的古人生活智慧与空间需求.

    拔步床建筑室内空间实用艺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