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日本当代建筑美学研究——以妹岛和世为例

    彭妍
    206-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当代建筑风格独特,总体呈现出简洁纯净的美学特征.其中妹岛和世的建筑作品占有重要地位,它们以轻盈、通透、自由为主要特点,简洁的形体之下蕴含丰富的空间体验与美学享受.文章以日本当代建筑美学的总体特征为基础,对妹岛和世的设计理念及创作手法进行分析,从形式、空间、材料、构造以及自然等五个方面论述妹岛和世的建筑美学理念.

    日本当代建筑妹岛和世创作手法美学理念

    乡村振兴语境下设计介入乡村营建模式初探——以江西省为例

    肖芬谢贤晟吴明萱郭晔...
    208-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量建筑师深入乡村开展"设计下乡"建造实践.乡村环境的复杂性和项目主体的多元性,塑造了不同类型的乡村营建模式.由于传统社会结构和内生型营建模式的瓦解,当代乡村营建不应局限于空间设计,还应谋求乡村产业的发展和乡村价值的重构,反思设计介入乡村的路径.文章以江西省为例,基于实际建成项目,梳理了三种乡村营建模式,比较不同模式的异同利弊,探索激发乡村发展动力、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因地制宜的乡建设计策略.

    乡村振兴设计下乡营建模式策略

    豫南乡土建筑的屋顶蓝色化整治手段研究

    徐淦陈多加
    210-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中国城镇化的扩展,如今大批农村已经逐渐脱离原有的发展轨迹,在工业时代的洪流下,乡土建筑的原有建筑材料并不适用居民的新型建筑需求,而低技、高性价比的蓝色彩钢瓦这一建筑材料则迅速填补了这一空缺,成为居民加建、修补房顶的第一选择,可同时其也在短短数年内侵蚀并影响了原有的豫南乡土建筑整体氛围.文章旨在通过分析这一现象的起因、发展过程和所带来的问题,研究并提出屋顶蓝色化的整治手段.

    乡土建筑豫南蓝色屋顶彩钢瓦整治

    景观基因视角下闽南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

    张子珍
    212-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蕴含着独特历史文化信息的中国传统村落在不断发展中逐渐失去自身特色,故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尤为重要.文章以连城县白石村为例,基于景观基因理论,分析白石村景观基因特征,并结合村落现状,提出从布局基因、建筑装饰基因、文化基因三个方面探索白石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为闽南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白石村传统村落景观基因保护与发展

    中国近代体育建筑的发展与保护研究——以天津为例

    喻汝青王佳弈李之祎赵军...
    214-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天津建筑的历史发展中,体育建筑与时代和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章通过查阅地方志等文献总结归纳天津近代体育建筑的发展过程,基于对天津近代体育建筑的实地调研,判断相关部门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并提出建议.

    近代体育建筑发展沿革建筑保护建筑改造

    基于CiteSpace图谱量化的街道形态研究热点分析

    张楠赵琳
    216-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街道是基本的城市建成环境,其形态空间对城市和人都影响重大.基于此,文章运用文献计量法和CiteSpace软件对近十年街道形态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概括我国街道形态的研究现状,指出研究多集中在街道形态的量化研究、历史街道的保护改造和街道空间的更新优化三方面,体现出由"城市尺度"到"人性尺度"的转变.当前我国街道形态研究仍存在缺乏概括性研究、涉及地区不全面、交叉学科交流较少等不足,对此,文章提出多领域积极交流、量化测度体系系统化、控制方法和控制指标科学化、街道-人互动机制精细化及受用范围全面化四条建议.

    街道形态街道空间文献计量法CiteSpace

    上海石库门①里弄式建筑的改建、复建和再生——地铁12号线南京西路站开发项目解析

    雷涛
    220-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建的地铁车站与地面石库门建筑改造相结合,完善城市交通,优化区域功能,并保护城市历史风貌.文章对项目现状做分析研究,对开展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制定了建筑的复建、仿建以及新建的策略与具体实施方案.

    地铁12号线风貌保护丰盛里②肌理③里弄④复建

    合肥淮军民居特征性初探

    印晶金凌峰
    223-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淮军民居处于古代军事重镇合肥,形成于晚清时期,有圩堡与住宅两种建筑形式,淮军民居是合肥传统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淮军文化作为合肥历史文化体系之一,对其研究具有深刻意义.由于所处江淮地区,其地域的特殊性使得淮军民居与合肥传统民居有一定相似之处,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笔者通过研究庭院空间探究了淮军民居的特征性.

    淮军民居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庭院空间

    《满洲建筑杂志》中混凝土材料相关研究分析

    曲艺于孝廉迪力胡玛尔·木巴热克
    226-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满洲建筑杂志》中有关混凝土材料的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列表分类和统计对比,归纳日据时期发表的混凝土相关论文的研究成果,并进一步从这些研究者的混凝土相关研究内容,总结出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开展的混凝土材料的研究方向.

    日据时期混凝土材料《满洲建筑杂志》

    陈设艺术美学表达在创新型民宿实践中的统筹与运用——以"归渊"为例

    余林峰
    229-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归渊是一个坐落于云南大理古城的博物馆侘寂风民宿.文章从大理当地历史人文入手,通过建筑主体、室内局部、庭院园林陈列论述"归渊"在建筑上的在地性体现;结合侘寂美学理论与使用场景,展开对中国古典文人审美情怀与现代建筑结合的论述;文章最后对于侘寂的整理及讨论,结合中华民族崇雅黜浮、捐华务实的传统价值观,提出"设计师应放下身段做懂人、人懂"的设计的观点,并以"表象的浮华会随着时间黯淡失色,而本真质朴却最终会和时间站在一起"作为归渊美学的指导思想贯穿始末,通过设计师运用陈设将空间与人关联起来,使人与空间在交互过程中引发对于时间、对于无常触动的意图,进一步体现陈设美学表达在创新型民宿实践中统筹与运用的意义.

    民宿建筑在地性侘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