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杭州国家厂丝储备仓库建筑保护与再生解码

    刘抚英于开锦王倩胡顺江...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杭嘉湖地区是我国近现代最主要的丝绸产业集聚区之一,拥有丰富的丝绸工业遗产资源.杭州国家厂丝储备仓库曾是杭嘉湖地区重要的大型丝茧仓储基地,研究将其作为区域性丝绸工业遗产研究样本,在历时性语境下,论述了建筑遗产的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征.研究解析了仓库区在生产经营期的空间总体布局,以及建筑群体组合方式、内部空间格局、形构与立面形式、结构体系与外窗系统等建筑本体的类型化特征;诠释了在废弃闲置期仓库建筑群作为历史遗迹景观所具有的废墟特质及其呈现的"如画"图景;阐述了在保护与再生期基于对建筑空间布局结构、形式要素等历史信息进行保护的基础上,通过景观重塑、透明体嵌入、加固修缮、功能更新、空间重构等对策,实现建筑本体基因传承与遗产旅游容器再生的复合目标.

    丝绸工业遗产仓库建筑历史遗迹景观国家厂丝储备仓库

    "原型-触媒"机制下徽州传统村落的更新研究——以歙县瀹潭村为例

    孙卓王竹郭睿邬轶群...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针对传统村落面临的保护与发展问题,提出"原型-触媒"机制下的更新营建视角,以歙县瀹潭村为例,归纳出徽州传统村落的"原型"特征,提出"原型调适,触媒激活"的更新营建原则,建构了"山水为境,景村一体"的更新理念,建立了"触媒网"策动、"触媒带"串联、"触媒点"激活的营建策略与设计方法,为传统村落的永续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徽州传统村落"原型-触媒"机制更新策略营建方法

    社区美育——参与型公共艺术在城市微更新中的作用

    温洋赵佳琦贺海波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微更新是基于微空间的环境建设与更新,是为提高公共生活品质而探索的一种新方法.社区环境作为社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居民日常生活的烟火气和家园感,是城市微更新的重要内容.公共艺术介入到微更新设计中可以增强社区文化的塑造,文章通过分析参与类型的公共艺术在微更新中的特点及优势,探讨参与型公共艺术引领社区美育发展的营造策略.

    微更新公共艺术社区美育社区文化参与交互

    城市更新背景下基于CFD模拟的垃圾转运站选址优化策略——以杭州戒坛寺巷为例

    应小宇陈佳卉秦小颖高婧...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杭州戒坛寺巷垃圾转运站选址对周边影响为研究对象,拟定2个变更选址方案,通过CFD软件Airpak对不同季节下空气污染物H2S的扩散情况进行模拟,通过加权计算全年风频和风速条件,对比原址与变更选址方案的优劣.结果表明,选址1方案能够保证街区得到平均最低空气污染物水平.转运站布置在建筑转角或者庭院中,不利于空气污染物扩散;当布置在长条板式建筑周边时,扩散速度快,有助于降低空气污染物浓度.

    城市更新数值模拟垃圾转运站选址策略空气污染物

    贡川镇传统建筑用材定量分析研究

    罗兰韵张鹰
    11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建筑的地域特征辨识既有研究多以感性、定性分析为主,近年基于特定要素定量分析的建筑形态地域特征辨识研究已逐步展开.以三明地区贡川镇为例,定量分析研究建筑用材对建筑形态特征的影响,建构建筑用材占比区间分析法对辨识建筑用材特征的相关范式.研究技术路线:(1)统计各类建筑材料在聚落整体传统建筑中的用材偏好.(2)定量统计、回归分析传统建筑各用材在单栋建筑中使用面积占比的数据分布区间.

    传统聚落建筑立面用材占比区间分析法建筑用材特征

    基于数字媒介技术的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展示利用策略研究

    旷琦童本勤
    118-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是南京市的重要文化记忆符号,该街区深厚文化底蕴的充分展示与活化利用对于构建城市文化品牌、发展文化产业和城市品质提升有着重大意义.从数字媒介的概念与特征着手,准确把握颐和路的文化资源特点与展示利用困境,从历史文化、业态经济和城市更新三个层面提出基于数字媒介技术的展示利用策略,探析出一条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展示与活化利用之法.

    数字媒介历史文化街区颐和路展示利用

    木雅藏族东部方言区传统村落景观脆弱性研究

    郭彦言傅红
    12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现代化背景下,针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呈现的脆弱性问题,以四川省石棉县木雅藏族东部方言区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从"暴露性-敏感性-适应性"3个层面构建脆弱性定量评价模型.文章对石棉县蟹螺乡3个木雅藏族传统村落的脆弱程度及致脆因子进行实证分析,旨在为木雅藏族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与科学依据.

    全面现代化传统村落脆弱性木雅藏族

    山海关古城的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

    王璨林家奕
    12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为例,简要介绍山海关古城的历史文化与保护现状,通过对保护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拆旧建新、旅游产品单一等问题进行分析,从有机更新、提升宜居环境、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加强公众参与度四个方面提出保护更新的策略与建议,以期为古城保护与开发提供参考.

    山海关古城古城价值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有机更新

    淮安市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分析与开发

    张志伟高翔张欣悦王天驰...
    127-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开发红色旅游成为旅游发展重要目标.文章以江苏省淮安市红色文旅资源为分析对象,通过对淮安市境内红色遗产进行调查,结合实地走访与资料查询,对淮安红色遗产资源现状、开发意义进行研究,针对红色遗址保护情况、文物保护级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级别、红色遗迹所处时期、分布情况等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整合归纳,并分析了淮安发展红色文旅的优、劣势.在此基础之上,对淮安红色文旅发展的探索提出一些建议并提出两条可行线路.强调红色应与自然资源相融合,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融合,在城市更新发展中强化红色文旅要素,整合散乱资源,协同发展.

    淮安红色文化旅游文旅融合遗产活化保护

    基于城市历史景观方法的中山铺古镇数字化保护研究

    张东方
    13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简要回应了城镇历史遗产保护的三个问题:如何界定城镇文化遗产保护与环境更迭、空间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估城镇历史文化资源并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相结合;采取何种工具进行城镇文化遗产核心要素的评价.根据城市历史景观方法将中山铺古镇历史资源核心要素提取出来,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矩阵对其进行量化分析,并得出保护与发展的策略建议.

    城市历史景观AHP算法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