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特色地域文化下的交通建筑设计探索——以萨摩亚法雷奥诺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为例

    赵洪彬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出发,以萨摩亚法雷奥诺国际机场建筑为研究对象,从地域文化、当地特色建筑、航站楼功能布局、空间设计及屋面造型设计等方面,探析如何将特殊地域文化融入交通建筑设计.

    一带一路地域文化特色交通建筑设计萨摩亚法雷奥诺国际机场

    "绿数互联"——基于蒙德里安新造型主义的展览建筑节能技术研究

    王帆史杰莹王琬月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减排是建筑设计的趋势.文章以蒙德里安造型的展览建筑为例,提出将参数化设计与性能模拟技术相结合,并在建筑设计阶段融入绿色建筑技术的新思路,以此提升绿色建筑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节能建筑参数化性能模拟绿色建筑技术被动式策略

    气候适应性背景下的设计思维与设计方法的变与不变

    邹康
    6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任何时候讨论建筑与其所处环境都不会成为一个过时的话题,尤其是在提倡低碳、零碳建筑的时代背景下,低碳建筑激发了建筑与其所处气候环境的适应性的深入研究与思考.目前,无论是国家战略还是行业法规都要求每个设计师认真严肃地对待气候适应性问题.建筑的评价角度是多元的,评价角度也一定是具有鲜明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的.无论如何,讨论建筑设计躲不开"建筑与自然"这一对基本关系.这对关系也直接影响着设计的基本价值观判断与选择.在全球气候、能源、可持续性发展和科学发展观成为时代主流时,设计思维与方法也必定会随之转变.

    低碳绿色建筑气候适应外部环境

    双碳背景下的创新科技园——南京江宁滨江博睿科技创新中心设计实践

    朱道焓罗明辉孔佩璇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目标与中国建造整体水平紧密相关,中国建造的优化升级直接决定着建筑业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创新科技园是全社会智慧信息集中的高地,是具体推行与实践国家科技振兴的战略目标的重要基地.文章通过分析南京江宁滨江博睿科技创新中心这一具体案例的设计实践,探索了双碳技术与设计策略在科技创新园中的运用方法.

    双碳科技园生态技术绿色设计

    老龄化背景下本土禅院式养老的尝试——苏州西园养老护理院

    陈君朱一帆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快速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文章选择了苏州西园养老护理院进行研究.本项目以"禅养"理念为核心指导,结合古代文人"中隐"的思想内核,探索了一条地域化特色养老建筑的道路;建筑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智慧,将老年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贯穿于整个建筑设计中,致力于让使用者找到心灵的归属感,回归属于自己"禅·隐·园".

    老龄化禅院中隐园林

    基于共生理论的百山祖国家公园龙泉入口片区"居-游"空间规划研究

    陈星羽王洁曾春亮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百山祖国家公园建设的逐步推进,龙泉入口片区的大量乡村迫切需要承担经济和旅游发展、社会文化传承这两种需求和责任.因此,研究龙泉入口片区乡村的"居-游"共生对于当地的乡村振兴,以及响应百山祖国家公园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龙泉入口片区的11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将共生理论引入乡村"居-游"共生的空间规划,明晰了共生规划的三大作用要素,建构了龙泉入口片区的共生性乡村群落,提出了"居-游"共生的规划内容,展开了务实的规划设计.

    共生理论入口片区乡村规划

    大尺度圩田水网地区特色生态空间单元解析及传承策略研究——以高淳为例

    周文竹唐亚军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乡村空间各具特色.在诸如江浙一带的圩田水网地区便形成了独特的生态-聚落空间布局模式.文章以大尺度高淳水网地区的聚落空间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现状水系网络、农田体系、圩堤陆路等生态要素共同作用下的乡村特色空间基础上,从维持水田格局的特色性、分类引导聚落选址和堤路网体系优化布局三个方面,分别探究传承乡村特色空间的策略与导控方法,旨在为我国其他相似圩田水网地区的乡村特色空间传承提供实践指导方法和参考借鉴意义.

    圩田水网地区乡村特色空间传承策略导控方法

    乡村旅游背景下特色农产品品牌形象设计研究

    林曦彭梓妤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旅游背景下,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建设与发展呈现出新的变化.文章探析了乡村旅游与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关系,提出通过品牌定位、品牌识别、品牌响应、品牌关系等维度进行乡村旅游背景下特色农产品品牌形象构建,配合农产品特色内涵挖掘、依托旅游品牌资源宣传、丰富线上线下体验、发起社群互动等设计策略,实现消费者对特色农产品品牌的价值感知,建立品牌忠诚度,促进品牌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品牌形象设计品牌社群

    乡村振兴中消费级无人机摄影测量的应用与评估

    伏金亮孙祥望孙政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规划工作开展的同时伴生了对所规划地区地理信息数据的需求.规划设计过程中,对于非测绘专业的设计人员,获取所需地理信息数据大多依赖于精度有限的卫星地图,难以满足规划过程中进一步深化的需求.无人机摄影测量的结果经处理,可转化为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和真实三维模型等多种成果,为乡村规划的设计人员提供认知和数据上的支持.文章以作者的实践案例为基础,介绍无人机摄影测量的技术流程、注意事项及成果使用.

    乡村振兴乡村规划无人机摄影测量点云三维建模数字高程模型

    "丘陵-河谷"耦合下浙西小城镇空间形态与地貌的关联性解析

    叶佳琪王竹裘知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浙西丘陵区"丘陵-河谷"耦合的聚落地理环境出发,基于对卫星遥感影像的识别与转译,将小城镇类型划分为丘间峡谷型、丘间宽谷型和丘陵盆地型三类.通过对40个小城镇样本的规模、选址以及演化等维度的解析,揭示浙西小城镇人居环境与自然地貌之间"丘陵-河谷-人居"的耦合关系和内在机制.

    丘陵-河谷人地关系浙西小城镇城镇空间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