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沿黄晋陕段堡寨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梁晶程圩
    5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堡寨为我国古代人民求安防乱的典型建筑产物,是历史演化过程中人民生活的载体.黄河流域晋陕段是传统堡寨聚集之区,文章对沿黄晋陕段堡寨资源及其历史沿革进行系统的梳理,深入挖掘其现实价值,探索其保护利用的思路与举措.

    堡寨黄河保护利用

    苏州古城交通组织优化策略研究

    高瑞敏
    5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州古城历史悠久,功能完备,至今仍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但随着机动化进程的加快,道路拥堵、交通混乱等现象频频产生,严重影响古城的保护与健康发展.文章从苏州古城道路和交通现状出发,以供需平衡、外围分流和公交优先为主要思路,提出设置交通限行区、重组车行路线、构建绿色交通和加强交通管理等措施,以期促进古城交通组织有序、运转高效.

    交通组织交通限行绿色交通苏州古城

    "互联网+养老"模式下的社区适老化空间优化研究

    于雪滢朴勋班淇超边坤...
    5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正在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60岁以上居民占总人口16.8%.文章基于近年来"互联网+"信息平台技术,探索社区养老公共空间存在形式的可能性和多样性,促进社区空间利用模式高效化,得出适合我国国情与养老事业发展的社区养老共享空间平台一体化模式.

    互联网+社区养老业态功能共享空间

    人流量、空气质量环境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耦合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拙政园为例

    张雨清周晓锋楚超超
    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多注重保护可见的实物主体,对于其室外空间环境质量的关注度较低.文章以拙政园为例,选取"人流量"与"空气质量环境"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室外环境研究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实地测量并结合"空间句法"理论,研究分析人流量与室外空气质量环境的耦合关系,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室外环境保护提供数据研究基础.

    历史文化遗产拙政园人流量空气质量环境空间句法

    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可步行性评价方法综述

    徐伟星陆伟吴亮
    6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轨道交通站点与步行紧密相连,周边可步行性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文章从客观与主观两层面对已有的可步行性评价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指出轨道站点地区可步行性的评价可以通过二者结合并将其量化处理的方法以探寻提高可步行性的有效措施.

    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可步行性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基于改进YOLOv2的山西传统民居门窗识别方法研究

    杨旭晖余亮唐铭婕付蒙...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传统民居识别研究缺乏的现状,文章基于改进当下主流识别网络YOLOv2提出了一种山西传统民居门窗识别方法,通过增设卷积层、BN层等手段设计出三种改进网络结构,通过对同一样本集进行训练并对比识别效果,进而选出适用于门窗识别的最优模型——YOLOv2-TDDWNet.该模型对目标的识别精度可达91.2%,不同类型门窗的mAP达到了75%,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度、较小的误检率和良好的鲁棒性.

    传统民居门窗识别YOLOv2山西

    在之间——矶崎新"间"的观念性创作思想研究

    宋天明秦佳文马雪梅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矶崎新作为现当代著名的建筑大师,他的建筑作品和思想对世界范围内的建筑创作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文章以日本传统文化"间"的概念为线索,从文化之"间"、风格之"间"、空间之"间"和观念之"间"四个方面分析矶崎新建筑思想和设计作品中"间"的观念性特征,总结出他以日本本土文化为底蕴,兼收并蓄,在探索动态平衡的"过程"中坚持自己的设计特色,以极具个性意识的设计表达和极富创造力的思想赋予建筑以朦胧的诗意,以动态反思的归零意识和饱含积极意义的废墟论探索未来建筑的方向.他的建筑和理论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的状态,长时期影响着世界范围内建筑的发展.

    风格空间观念

    基于PSPL调研法的老旧社区公共空间适老性提升研究——以苏州市滨河花园三期为例

    谢瑱宇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传统老旧社区因为建造时间较早,设计标准较低,其公共空间内的适老性设计已难以满足老年居民不断增长的数量和日益丰富的生活需求.文章以滨河花园三期为例,采用PSPL调研法,对社区内4处公共空间的质量和老年人公共生活的特征进行调研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公共空间改造策略.

    PSPL调研法老旧社区公共空间适老性

    大别山西部传统村落复兴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

    陈李波刘雪莹
    7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研究国家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以及实地测绘、走访大别山区传统村落的基础上,文章结合大别山现状和特色,对国家传统村落评价体系进行地域性因子梳理及补充.建立大别山区传统村落复兴评价指标,为当地传统村落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大别山区传统村落保护评价体系地域性指标村落可持续发展

    浅析BIM背景下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设计应用

    安家成刘学贤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BIM作为技术应用热点的兴起,以BIM结合模块化的装配式建筑设计方式逐渐成为推动我国建筑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有力抓手.在国家相关政策和行业规范的出台支持下,我国装配式建筑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文章介绍了装配式建筑与BIM技术两者相融合的发展趋势,通过阐述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理念及设计方法,分析了基于BIM相关软件平台下的模块化设计过程及其意义,进而探究与BIM技术结合的模块化设计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BIM技术装配式建筑模块化设计建筑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