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简析日本金泽市城市更新与再生

    张世鑫李明
    240-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金泽市拥有4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众多动荡的历史时期,保持浓厚城下町风韵的同时又有较发达的经济以及城市建设.文章将通过梳理金泽的历史及其城市更新与再生历程中所采取的方针政策,分析金泽城市更新的特点,总结对城市更新发展的可借鉴性经验.

    城下町城市更新遗产保护

    建筑与公共艺术的跨界互动——以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的创作为例

    周杰林琳许笑阳
    242-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与公共艺术的跨界互动是当前建筑学科的一大发展趋势,这种趋势表现在建筑师与艺术家越来越多的跨界实践中.文章将聚焦公共艺术家的创作手法特色与其视角下的建筑创作,以奥拉维尔·埃利亚松为例,研究艺术家如何使用其艺术思维与手法进行建筑创作,即从创作者的角度入手探讨公共艺术与建筑的跨界互动.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建筑公共艺术跨界互动

    赖特的太阳半循环住宅与不同住宅形式的比较研究

    吕晓倩
    24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解析赖特usonia时期提出的solar-hemicycle住宅,研究solar-hemicycle住宅中两种比较典型形式:圆弧形和橄榄形.探究两种平面的设计情况,同时结合赖特在住宅中的网格设计,解析不同平面类型的住宅的平面尺寸以及空间布局.发现圆弧形住宅能更好的贴合环境,但橄榄形住宅具有更好的经济效应.

    赖特usoniasolar-hemicycle住宅空间布局

    内蒙古美岱桥村传统民居建筑院落空间形态分析

    王笑颜王崴
    246-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内蒙古美岱桥村在新农村建设浪潮的推进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过程中存在盲目追求农村住宅建设的问题,同时村中出现的"面子工程"破坏了许多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院落.文章通过对美岱桥村实地走访、调研、航拍以及绘制虚拟模型等研究方式,对美岱桥村传统民居建筑的院落空间形态进行分析研究,总结问题所在,为当地传统民居建设提供参考.

    美岱桥村传统民居院落空间优化建议

    内蒙古阴山南麓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研究

    陈轶杰王崴
    248-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今城市建筑同化越来越严重,而传统民居是地域建筑创作重要的灵感来源,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阴山南麓传统民居位于内蒙古中部,这里的村落依山面水,是走西口所导致多种文化相融的结果.文章通过调查与分析,归纳出该地区特有的传统营造技艺,表现出农村建筑的科学性与灵活性,以期将传统技艺得以保护和传承.在当前经济发展的浪潮下,传统技艺频频失传,对于营造技艺的研究亟待展开.

    南麓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保护和传承

    鄂西南酉水流域传统聚落空间形态及成因探析——以来凤县下黄柏园为例

    杜承原郭建
    250-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来凤县黄柏村下黄柏园作为鄂西南酉水流域的典型传统聚落,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文章结合实地调研,从选址、布局、空间节点和街巷四个方面对下黄柏园空间形态特征进行梳理分析,阐述传统聚落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研究具有地方适应性的人居模式,并对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的自然地理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民俗传统因素进行成因分析,总结出聚落空间形态背后的物质及非物质形态要素的原因.

    鄂西南酉水流域传统聚落空间形态

    皖西苏埠地区传统民居风貌要素语义解析

    沈虹婷李早孙霞
    252-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皖西苏埠沿淮地区的传统民居为例,通过语义本体分别从平面空间要素、立面形态要素和细部装饰要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取,并进行系统化的呈现与可视化的表达,依托该体系并针对民居的保护传承提出优化意见.研究表明,语义本体的方法可以明确地梳理一个地区的风貌,并为将来民居的修复、改造以及新建提供依据.

    传统民居苏埠地区风貌要素语义本体

    鄂东南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特征解析——以咸宁塘湖镇大埚村为例

    熊威郭建
    254-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鄂东南地区因自然资源丰富、气候特征良好、历史文化悠久,在其范围内有着数目众多的传统村落,但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区域内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居风貌面临着严峻的威胁,有的村落甚至已经消失.文章以中国传统村落湖北省咸宁塘湖镇大埚村为例,对大埚村的选址布局及其影响因素、村内的节点空间、街巷空间以及建筑空间进行分析,深度挖掘传统村落大埚村的空间形态特征,希望对村落的发展、保护、更新能有所帮助.

    鄂东南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解析

    藏族聚居空间垂直分异的环境适应性研究——以梅里雪山国家公园西当村域为例

    何飞平程海帆王颖
    256-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世界遗产区"三江并流"腹地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内的藏族聚居空间为载体,以实现保护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使其范围内藏族聚落人居环境得到可持续发展为研究目标,基于区内典型村西当村域的调研,探索出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内不同海拔高度的藏族聚居空间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异及其成因.研究发现聚落空间差异性体现在人地关系、生计模式的适应性,空间形态对温度、降水的环境适应性等.河谷炎热、半山凉爽、山顶冰雪,从草甸、森林到农耕,传统的环境适应性使得聚居空间与环境相生相融,具有可持续发展典型性.

    梅里雪山藏族聚居空间环境适应性垂直分异

    传统村落牌楼村聚落空间形态特征探析

    罗艺晴李志坚
    259-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牌楼村是《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的故里,具有典型的耕读文化印记.文章通过对传统村落牌楼村聚落空间实态的调研,整理其空间构成要素及特征,归纳总结村落空间形态形成的规律及原因,进一步掌握牌楼村的传统文化及其地域表述.在此基础上探讨村落的保护再生与发展建设的合理路径,认为应立足于自身生存空间内在秩序的基础之上,对所承载的耕读文化进行活态传承,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牌楼宋村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耕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