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理性与理想——辛克尔建筑中的矛盾与统一

    诸翰飞冯文心
    226-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辛克尔的作品不仅是现代主义的滥觞,同样由于其无与伦比的建构与精神内核,成为了德国建筑的某种传统秩序.密斯在其作品中表现出的对辛克尔的继承与发扬,证明了辛克尔建筑中超越时代的生命力.文章试图从理性主义与理想主义两方面出发,探究辛克尔作品中建筑思想的矛盾与统一,并试图与复杂的德国艺术思想史建立联系.

    辛克尔理性主义理想主义德国建筑矛盾统一

    晚明苏州和南京私家园林"尚奇"特点比较研究

    李泓岍尹伊凡张德顺
    230-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末江南园林的构成元素——山、水、植物、园路等都在不断地演化过程中,今日的风貌也是动态的.园林"尚奇"的审美风格也逐渐盛行融合其中,表现为与前中期"健康雅正"风格相反,体现出对"丑、拙、狂、怪"等风格的追求.即使如此,"尚奇"在不同地域也有不同的表现特点.文章以晚明造园出现的"尚奇"审美风格为研究对象,选择两座典型的城市——苏州和南京进行比较.通过对文献和图像的梳理,比较两地"尚奇"在园林要素上的具体表现方式的差异,探析"尚奇"审美情趣差异形成的深层原因,进一步增进我们对江南园林的审美风格与晚明社会文化背景互动机制的认识.

    晚明私家园林"尚奇"比较研究

    上海市室外步行公共空间中的"树池"设计初探

    汪留成黄淑娟汪珊珊
    23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树池"是室外步行公共空间中大量存在的景观要素,良好的树池设计能有效提升公共空间品质,为提升城市活力创造条件.在对上海市部分地区的树池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树池的类型和特征,指明了各类树池的应用场所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优化思路,同时指明了近年来在上海城市更新中树池设计的发展动态,即树池设计要重视通行性、可变性、文化性和场所性等方面.本研究可供相关设计师或高校师生设计参考借鉴.

    上海步行公共空间树池平地式高台式精细化

    城市绿地植草沟植物景观资源调查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秦芹武文婷任彝
    236-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草沟是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的重要措施之一,对缓解城市雨水问题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掌握植草沟植物资源的应用情况,文章对杭州市9个绿地植草沟项目的植物景观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杭州市绿地植草沟植物共72种,隶属32科62属,其中以多年生的草本与灌木为主,较多的科有禾本科、蔷薇科、菊科以及百合科等.(2)以观花、观叶植物种类最多,观花植物花期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3)植物整体生长状况优良,有部分虫害、倒伏的植物.针对以上杭州市绿地植草沟的植物资源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为杭州市绿地植草沟植物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海绵城市植草沟植物资源优化建议

    基于摩西·萨夫迪建筑设计理念下的寒地屋顶花园设计探索

    徐强方箫屿
    239-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建筑大师摩西·萨夫迪的建筑设计理念出发,结合建筑与景观的关系,对国内外屋顶花园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论述与分析,简单地叙述了屋顶花园的作用与效果,并提出了在寒地地区普及屋顶花园过程中将会面临的阻碍以及解决方法.

    摩西·萨夫迪建筑与景观寒地屋顶花园解决方法

    中国国家公园特征及对保护地发展的启示

    徐放刘悄然
    242-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新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武夷山、海南热带雨林5个国家公园,其在空间分布、规划范围、保护目的、功能分区、机构设置和管理方式等方面优势特征明显;在历史文化、河湖海洋、鸟类鱼类的保护方面稍显不足.据此,文章对比之前设立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和其他保护地,研究提出各保护地的发展方向和问题解决方式,以期推动中国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保护地整体和全面发展.

    国家公园保护地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

    景观生态学视角下的海岸带土地承载价值提升策略——基于青岛琅琊台的实践探索

    欧阳郁斌杨丽丽
    246-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岸带作为陆海交汇的独特地带,具有内外双向辐射的作用,是宝贵的国土资源.笔者在研究相关文献和案例的基础上,重点专注于对海岸带土地承载价值的提升.文章以青岛琅琊台海岸带价值提升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以控制和引导"物质的流动"为出发点,通过构建稳定有序的功能"斑块"、重塑共生共融的社群"基质"、维持动态持续的韧性"廊道"来组织海岸带土地承载价值提升的三大策略框架,为海岸带的国土空间高质量开发提供一个新的思考维度.

    海岸带景观生态学价值提升斑块-基质-廊道

    高校专业课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时代实践模式——以风景园林专业为例

    刘森杜雨欣覃靖泽方竣禾...
    249-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改革,各专业课程在此推动下探索专业课教育新模式.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在人居环境建设中有着引领性的作用,需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因此文章以风景园林专业课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目标,通过三种研究方法,阐述其融合的基本思路见解,并提出创新之处,旨在为今后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提供参考.

    思想政治风景园林教育虚拟现实技术

    探究生态修复理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孙迟殷钰杰
    252-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滨水景观作为城市内水域与陆地的过渡区域,有着丰富的自然及生物资源,在城市形象的塑造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生态环境受到污染与破坏非常严重,甚至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健康.因此,从生态可循环的角度出发去建设城市滨水景观,使城市滨水景观环境具有自我修复和调节的能力,便成为了生态设计的一项重点课题.文章从生态修复的角度出发,以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为基础,通过相关的生态修复理论的指导对城市滨水景观空间现存的生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总结方法策略,从而为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设计方法,营造出具有自我调节与更新能力的现代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环境.

    生态修复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生态可循环

    编织艺术在建筑中的空间塑造及语言表达研究

    张滨吴启龙
    256-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编织艺术在社会文明进程中不断地演变与发展,编织艺术的空间维度表现形式也在渐进地转向多维度空间表达.文章以编织艺术的多维度空间塑造形式表达和塑造空间中情感表达的特征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分析当代艺术观念对编织艺术的影响,通过当代编织艺术塑造人类活动空间的具体案例,阐释编织艺术在经过空间维度转向后,以当代艺术的语言方式在建筑中的空间塑造方式及其在塑造空间中的情感表达特征.

    编织艺术空间转向空间塑造情感表达空间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