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历史街区的日常性思考

    钱才云
    1页

    场所依存视角下的历史街区建成环境评价研究 ——以南京老门东为例

    周扬王梦如钱才云
    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在场所依存视角下,以南京老门东历史街区为例,调研分析街区建成环境与 15 分钟步行范围内的周边居民日常行为特征、需求与街区满意度评价.通过层次分析法,赋予街区建成环境各指标权重值,并运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计算周边居民对街区的使用满意度评价分值,构建基于周边居民日常生活行为特征、需求与满意度的历史街区评价框架,进而运用四分图模型法,从指标重要性和周边居民的满意度分值两个维度,综合评价街区建成环境并提出街区优化建议.

    场所依存历史街区行为特征生活需求使用评价

    300米超高层适应性实践 ——南宁九洲国际大厦

    李祺燮杨晓川李彬彬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城市用地愈发紧缺,高强度开发的项目与高密度城市中苛刻的建设条件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文章从建筑对场地限制的适应性、与周围建筑的相容性和被动式节能设计出发,分析南宁九洲国际大厦场地的限制条件,总结了建筑的应对策略,这是高密度城市中超高层设计的一次创新的尝试,以期对超高层建筑设计提供借鉴.

    超高层建筑场地适应性设计策略被动式节能设计

    夏热冬冷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以株洲某住宅为例

    刘宏成纪威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及居民用能行为特征,以株洲市某小区住宅为例,通过软件模拟,分析各围护结构热工参数与建筑能耗的量化关系,筛选影响建筑能耗的关键因素.探索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住宅的外围护结构指标体系,并根据指标总结被动式节能技术,为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住宅的设计提供参考.

    超低能耗住宅围护结构被动式节能技术夏热冬冷地区

    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建筑在地性表达研究 ——以漳州九龙江高峰生态谷游客服务中心为例

    卢倩吴磊杨路戴熹...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游客服务中心作为景区自然环境中的主要建筑,常位于景区游览动线的重要节点,其外部形象、建筑形式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均需要在地性分析.文章以漳州九龙江高峰生态谷游客服务中心为例,探讨应如何以建筑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为基础,通过关注在地性表达的设计策略营造顺应自然环境、尊重地域文化的服务性建筑.

    景区建筑自然环境地域文化游客服务中心

    寒地大学校园体力活动与建筑环境特征相关性研究

    张曦元李逸凡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微信程序的问卷调查获取吉林农业大学初春时段学生校园体力活动的空间定位信息,结合从Google开放地图、OpenStreetMap等渠道获取的吉林农业大学校园分区类型、规模、形态等规划特征和宿舍、交通路网、教学区域建成环境特征信息,利用叠图可视化分析法,根据校园内体力活动的空间分布,确定影响体力活动的建筑环境的特点.研究发现:大学学生校园体力活动的空间范围覆盖面广,但分布集中;大学校园体力活动与走跑类活动空间密切相关;要从走跑类的场所空间、设施数量不足、设施质量这些主要环境因素入手去改善.

    校园空间体力活动区域校园建成环境特征可视化分析

    遗址博物馆的叙事路径设计手法探究

    苏丹康峰曹如姬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古罗马遗址保护所、科伦巴博物馆以及海德马克博物馆进行了路径叙事设计手法的探索,以路径空间的物质属性、叙事体系、修辞手法和叙事模式为切入点,并以情感和记忆为落脚点,分析了以上遗址博物馆的路径体系.最终得出带状架空路径体系在遗址博物馆的叙事路径设计中的时空纽带的作用.

    叙事路径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手法

    天然采光下高校体育馆视觉舒适度及照度研究

    王首一刘莹莹冯华孟凡朴...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体育馆作为承接高校体育教学和学生运动的场所,其室内天然采光的视觉舒适对使用者的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石家庄4所高校体育馆天然光环境进行实地测量,选定河北师范大学体育馆以及河北体育学院排球馆作为视觉舒适度主观评价对象,分析全晴天、全云天和全阴天对使用者的视觉舒适影响程度,提取出空间感知量和光线感知量,得出三种天空状态下,视觉舒适度影响程度.研究发现:三种天空状态下,空间感知量与视觉舒适影响程度较为一致,光线感知量对视觉舒适的影响为全晴天(0.687)>全云天(0.422)>全阴天(0.139).在全阴天状态下,光线感知量与视觉舒适度相关性低,以此根据实测水平照度数据和视觉舒适主观评价,以韦伯-费昔勒定律为基础,得出二者数学模型:S =-527.4144+390.6024×(lnE)-109.1014×(lnE)2+13×(lnE)3-0.6434×(lnE)4,并求得最佳照度舒适值为584.40lux.为高校体育馆室内采光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天然采光高校体育馆视觉舒适度韦伯-费昔勒定律

    乡村改造预评价模型在实践中的运用研究 ——以江西省乐安县培侨小学为例

    谢国宝邱路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建筑改造是一项涉及多群体的系统工程,如何均衡各方利益,达到满意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培侨小学改造方案,运用AHP法构建乡村建筑改造预评价模型,得出各要素权重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现阶段改造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其结果"一般".根据问题反馈,从增设运动器械、增加停车位数量、简化建筑装饰等方面对方案进行优化,以期对同类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乡村建筑改造预评价层次分析法

    基于地上建筑影响的地下空间采光优化研究

    胡佳文遇大兴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天然光高效引入地下空间,对于营造舒适健康的光环境和为建筑节能降耗有着重要意义,而当前量化地上建筑的遮蔽影响并将其融入地下采光设计的研究不足.文章基于地下空间采光界面全年总太阳辐射的分布状况,优化天窗位置与间距,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方案的采光效果,结果发现:优化方案的采光效果较均布方案更好;总开窗面积相同时,随着天窗数量的增加,地下空间的有效采光面积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天然光地下空间采光设计有效采光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