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虚拟现实的非遗传播环境设计研究

    刘豪张露芳
    194-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遗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的结晶.由于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的限制,非遗正逐渐被人们所遗忘,而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最新代表,能创造高度仿真的交互体验环境,因此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对于非遗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虚拟现实的技术特征和非遗传播的特点,结合虚拟现实环境中非遗传播的相关案例,从非遗传播环境设计的物化内容、行为体验和精神氛围三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非遗传播环境设计策略,为虚拟现实技术在非遗传播上的应用提供可行的参考.

    非遗虚拟现实交互体验传播环境

    庆元大济古村传统民居空间要素初探

    陈序于文波胡卫青
    196-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备受高度关注的背景下,为了响应保护古村落的号召,让古民居建筑文化更好地与现代社会发展相结合并得到传承,本研究选取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大济村古民居为研究对象,其具有独特的民居布局形式和空间表征,通过对村中典型的 25 栋明清传统古民居建筑进行测绘,对民居建筑构成要素数据进行分类统计,探究庆元大济古村传统民居院落空间要素的设计尺度,以期为大济古村今后的保护修缮工作提供数据支持与参考.

    传统民居院落空间设计尺度保护修缮

    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锦江古镇建筑形态研究

    谢佳益廖琴熊文睿曾志勇...
    199-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锦江古镇作为古安仁县城的县治所在,传统建筑遗存数量众多、建筑类型多样,近代西方文化传入,更加丰富了古镇的建筑文化.通过对锦江古镇民居、商业、公共建筑进行测绘和分析,解析出锦江古镇三大建筑类型的传统建筑形态以及中西文化交融后的形态,以期对丰富江西传统建筑文化研究有所帮助.

    锦江古镇建筑建筑类型建筑形态

    建筑模式语言与地域文化关联性探析 ——以西安化觉巷清真寺与阿城清真寺为例

    张耀元林墨飞苑耕瑞何滟鸿...
    202-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真寺作为伊斯兰教的寺庙建筑,从唐朝传入中国,受中国汉族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清真寺建筑形式,但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不同地域清真寺的建筑形式亦有较大不同.文章从回族清真寺入手,以西安化觉巷清真寺与阿城清真寺为例,提出从功能语言、布局语言、结构语言、装饰语言四个方面的建筑模式语言,比较并归纳两座清真寺的同异性,探析回族清真寺在其两地区中模式语言的地域文化影响因素与关联性,突出对比两座清真寺在地域文化差异中体现的独有特征.以期为两地区清真寺建筑研究和清真寺地域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阿城清真寺西安化觉巷清真寺模式语言地域文化

    苍南矾山明矾生产历史演进及其关键遗址价值分析

    赵淑红张懈方卉章鹏华...
    206-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苍南矾山明矾遗址为研究对象,以田野普查与文献耙梳为手段,通过脉络梳理确立矾山六百年明矾生产历史演进,借此辨析关键明矾遗址价值,进而审视当前相关保护举措的得失,希冀为日益热烈的明矾遗址开发利用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苍南矾山明矾遗址历史演进遗址价值

    论本雅明的灵韵理论在历史建筑保护中的应用

    耿阳刘婧
    209-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建筑集中体现了渊长的中国文化,在越来越重视文化传承的时代中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文章将本雅明的灵韵理论与历史建筑保护相结合,通过对国内外的案例进行研究与探讨,提出符合新时代发展前景与更具文化传承性的历史建筑保护原则,以期对相关方向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使我国历史建筑保护与时代共生,进行可持续的保护与更新,从而更具人文精神与内涵.

    本雅明的灵韵与救赎历史建筑中的灵韵历史建筑保护乡村更新

    "文脉修补"视角下古镇保护与韧性发展策略研究

    郑佳欣王玲田兵伟
    212-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镇是聚落在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时期建筑形式、空间格局、风俗文化不断地演进和发展的产物,汇聚着浓厚的民族气息和地方特色,是传承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文章以恩阳古镇为研究对象,梳理历史文脉要素,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挖掘恩阳古镇文化内核,从生态修补、文态修补、形态修补和业态修补四个方面提出保护与更新策略,探讨城镇化背景下的传统古镇保护与韧性发展方法.

    古镇文脉修补保护韧性发展恩阳

    河流文化视域下傈僳族传统民居演化与融合研究

    施润王江杜星月
    215-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国滇西北三江并流地区傈僳族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用建筑学结构化的表达阐述傈僳族传统民居沿江而变的民族建筑生态.传统民居始终伴随着河流水文地貌变迁,成为河流文化的表达.傈僳族传统民居也为流域地区民族文化交流传播提供空间、平台和途径.将傈僳族传统民居与河流文化放在一起,通过交叉学科来研究传统民居的现象、表征和意义,从河流文化的视角范围认识传统民居的演化融合与发展规律.

    三江并流地区傈僳族传统民居河流文化水文地貌生计方式

    中国佛教考古研究现状及发展探析 ——基于知识图谱和文献计量的可视化分析

    裴琳娟毛晓敏
    218-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佛教考古研究是中国现代考古学中的重要内容,发展至今已从对石窟寺的分期分型研究深入到对佛教文化及遗产保护的内容.文章基于对我国佛教考古相关期刊文献的科学计量,梳理其研究发展历程及各阶段研究重点,以可视化的方式验证成果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探明各阶段研究成果在佛教考古研究发展领域的规律,对发展问题提出建议和参考.

    佛教考古发展历程知识图谱文献计量

    历史地图转译视角下的南京中山北路沿线城市空间变迁研究(1984-2005年)

    陶书竹戴相喜
    222-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1984-2005年间南京的时代背景,然后具体解释了历史地图转译的研究方法.笔者采用近代城市地图转译法,在《2005年南京地形图》的基础上,分析得出该时间段内南京中山北路沿线城市变迁特征的结论,分别从水系城墙、街巷道路、港埠码头、城市建筑、公共空间五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证.最后,文章得出城市交通线路的开辟与建设成为城市空间扩展的伸展轴,并且改变着城市外部形态,是城市空间扩展的动力的结论.

    历史地图转译中山北路沿线城市空间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