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腾笼换鸟:城乡融合下都市依附型社区的未来转型与可持续更新路径——以杭州市周边为例

    朱晓青叶柳君妮蒋遥琴张睿馨...
    154-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城乡协调发展"为目标,提出城乡融合下都市依附型社区类型及特征,通过数据分析法、现场调研法、文献调查法等方式提取都市依附型社区的主要矛盾,对比研究都市依附型社区有机更新差异化的路径和模式,为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功能空间转型升级提供借鉴.

    城乡融合都市依附型社区人居转型可持续更新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感知的景观要素偏好分析——以上海后滩公园与虹口滨江绿地为例

    王敏朴世英汪洁琼
    157-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滨水空间的生态实践不仅要考虑环境改造的物质手段,更应思考如何融合和引导公众认知于生态循环过程之中,令具有高生态价值的景观同高生态感知协调一致.选取上海黄浦江沿岸后滩与虹口两端中、具有典型生态特征的景观空间(共16个)作为样点,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与生态感知相关的公众偏好数据,从服务性、地域性、多样性3个方面分析景观特征要素与滨水空间生态感知强度之间的相关性,揭示"生态感"背后的景观空间特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服务性特征方面,地面材质对于生态感知强度的影响较为明显;(2)地域性特征方面,整体和谐度、层次丰富度、绿视率、边缘曲折度是重要影响因素;(3)多样性特征方面,植物色彩变化、生境多样性对于生态感知强度的影响显著.研究旨在为城市滨水空间生态实践与景观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感知景观偏好影响因素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城市更新策略探索

    朱一鸣吴亚宁邓逢雪
    160-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缘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近些年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地形破碎、沟壑密度大、水土流失严重等自然特点加剧了"城市病"的发生,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城市更新工作不同于其他地区,复杂的地形条件和薄弱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城市更新工作困难重重.文章主要通过剖析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城市发展现状问题,提出应以优化城市设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构建生态产业体系、保障综合民生服务为切入点开展城市更新工作.

    城市更新生态宜居城市设计生活圈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哈尔滨中华巴洛克街区建筑色彩设计策略研究

    高泽阳毕冰实
    162-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对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建筑色彩的调研,对其现状及形成原因进行解析,在传统建筑色彩设计方法的局限性基础上,引入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从人为知觉主体的角度,对历史街区建筑色彩提出新的设计策略,以指导在历史街区更新中的建筑色彩设计.

    认知心理学建筑色彩历史街区中华巴洛克

    TOD模式下城市综合体与轨道交通间中介空间连接模式研究

    张栩冉朱宇恒
    164-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各大城市不断试水建设TOD项目,推广应用TOD模式已成为城市开发建设的必然趋势.文章从TOD模式下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入手,以中介空间作为城市综合体与轨道交通间连接空间的载体,分析其连接要素,并结合实际案例系统性总结归纳中介空间连接类型,探索促进城市与交通空间一体化连接有效方式,以实现TOD项目高效开发.

    TOD模式城市综合体中介空间连接模式

    城镇空间特色塑造思路与策略探讨——以兴化市主城区为例

    胡幸孔宁刘凤陈如婕...
    16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探讨城镇特色风貌塑造的时代背景下,文章以兴化市空间特色规划为例,以兴化市主城区为分析对象,阐述了人文水乡型城镇空间特色塑造的思路和手法,提出了强化水城一体的空间格局、提升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优化空间秩序3个设计策略.

    兴化市水城格局文脉传承风貌建构

    产城旅融合的模式探索——以苏州吴江区为例

    郭志强
    168-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旅游业内涵化发展的时代,产业与城镇一元独立发展甚至是产业与城镇二元融合发展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新时代产业、城镇、旅游三元融合并进将给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理性思考.文章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分析了苏州吴江区产业、城镇、旅游三者间的互动关系,分类讨论了不同融合模式的运行机制,提出以旅游为触媒,引领、补链,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打破产业间界限,重构产业内涵,并带动旅游业相关城镇配套设施的发展,通过多元资源要素的重组探索产业、城镇、旅游三者的融合,以期对城市的发展有新的思考.

    产城旅融合空间分布特色资源优势产业

    城市公园道路景观设计研究——以上海市闸北公园为例

    丛恺玲
    170-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道路景观在城市公园的设计中承担了整个公园脉络的重任,道路设计的优劣可直接影响游人对整个公园视觉及体验感的评价.文章以上海市闸北公园为例,介绍了园内道路系统的整体状况,并对园区道路与植被的空间关系及道路的铺装形式与作用进行分析,提出园内道路景观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相关建议.

    城市公园道路设计道路铺装铺装应用

    对城市形态重心的分层解构

    曹俊
    172-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化的进程使得当代城市形态变得日益复杂,对于其中心性的认知也愈发模糊.文章试图提出城市形态重心的概念,并从几何重心、可达重心、强度重心3个方面分层解构城市形态重心,并以上海作为案例进行实测.通过对3个重心点位置的集中和分散程度进行比较,能够加深对当代复杂城市形态的认知.3个重心的测度分别对应一般城市形态矢量数据库中的边界、路网及建筑的图层,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城市形态中心性重心解构上海

    成都市公园+首店模式的可行性探讨

    张馥蓉
    174-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大量公园进行升级优化、改造重建或者新建.在公园建设的过程中,公园的活力与公园自身的"造血"能力一直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因此公园+首店模式的可行性探讨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对首店经济、公园城市、公园+首店模式进行文献梳理和数据分析的论证,结合SWOT分析,从政府、公园管理者、品牌商与居民4个层面得出成都市公园+首店模式推广的可行性较高.

    公园+首店模式首店经济公园城市SWOT分析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