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环境整体观的旧工业建筑改造设计研究——以湘潭市书画家沙龙项目设计方案为例

    伍姣姣洪毅
    161-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对湘潭市书画家沙龙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以"环境整体观"为设计出发点,提出"自然环境整体性-人文环境整体性-技术环境整体性"的设计方法,对其建筑布局、建筑形体、材料构架等进行设计分析,在设计中关注了人们生活记忆及地域情感的表达与延续手法,充分尊重场地氛围,注重绿色生态的营造需求,以期为设计与环境和谐共存的建筑提供方法论和实践探索.

    环境整体观建筑设计旧工业建筑地域人文

    基于住居环境分析的近代城市形态发展研究——以禹州市为例

    王港迪
    164-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禹州市自1988年以来的城市形态变化进行了整理分析,归纳出城市扩张的四个阶段与三种具有历史阶段特征的住居形式.通过对城市肌理与居民生活方式的分析,指出区域空间肌理与居民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不契合区域空间形式的商业规划与城市更新不仅难以获取足够经济效益,也会对周边居民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不同住居形式进行SWOT分析,得出了街巷组团式住居、商住混合式住居及封闭式小区各自适宜的更新路径.文章最后呼吁小城市城市发展应循序渐进、重视新旧城联系,旧城更新应遵循因地制宜的策略.

    城市形态住居环境小城市城市更新

    基于城市活力的城市更新策略——以八区体育场更新为例

    李玲玲陈薄旭于思彤
    167-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不同阶段社会的发展和迭代中,很多城市盲目扩张,缺乏对本地资源、历史文脉和地域特色的考量,城市发展呈现均质化,丢失了城市独有的性格.在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旧城改造,充分寻找片区特色,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激发老城区的活力尤为重要.文章以哈尔滨道外八区体育场城市设计为例,探寻合理的设计策略.

    城市设计城市更新体育中心空间环境

    城市更新背景下城市滨江景观的提升方法探索——以南京幕燕滨江风光带景观提升工程为例

    汪欣元
    170-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京幕燕滨江风光带是南京滨江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的实施,沿江经济转型及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力度加大,滨江景观改造提升正在变得愈发重要,并成为沿江城市景观核心和亮点.文章通过对幕燕滨江风光带景观提升工程设计实践的总结,同时配合实地调查,力求探索出城市滨江景观提升工程的定位、设计与精神内涵,总结出城市滨江景观提升的若干原则.

    幕燕滨江风光带滨江景观设计景观提升文化内涵

    修水县鹦鹉街历史文化街区祠堂平面形制研究

    吴颖滢曹蕾
    173-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修水县鹦鹉街祠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现场勘测,对修水县祠堂群的形成缘由、平面形制、纵向空间形制、结构体系以及与人体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归纳出了修水县县城内祠堂群地域性的特征与城区商业的依存关系,为后续对祠堂建筑的保护发展奠定基础.

    祠堂群修水文化平面形制纵向空间

    基于空间句法的军事堡寨聚落空间形态的防御特征研究——以青海省同仁县郭麻日古堡为例

    胡昂吴鹏
    176-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军事堡寨聚落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诞生的产物,如今,随着现代社会环境的改变,村落的营建思想不再以防卫为主,堡寨聚落正逐步走向衰落,空间防御体系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亟须对其防御性空间进行研究并加以保护.文章通过对青海省同仁县郭麻日古堡进行实地调查与现场测绘,对其防御体系的构成进行解析,并分别研究其空间形态的防御特征,以期唤起人们对堡寨聚落特色防御空间的保护意识.

    堡寨聚落空间形态防御空间空间句法

    江南水乡古镇社区遗产共享——一种湿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彭雪王晶
    179-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活方式是历史城镇遗产和建筑价值的组成部分,生活方式的变化在历史城镇发展中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这种变化及应对措施应在古镇可持续发展决策过程中被充分考虑.文章通过辨析遗产承载的生活方式中的共享理念与江南精神认同内涵之间的契合关系,以古镇物质空间形态为江南精神载体建立古镇遗产的共享"语言"模式,进而梳理了江南水乡古镇价值载体空间,从聚落遗产保护与社区公众参与的角度阐述遗产保护的共享理念,提出水岸共享、宅院共享、设施共享到遗产社区生活共享的实施方法,探讨具有"人水互动"特征的历史城镇遗产保护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江南水乡古镇社区遗产共享可持续发展湿地人居环境

    晋东南传统村落多元文化融合背景下的三教类建筑研究

    刘校汲侯梅芳
    185-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传统村落作为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备受人们关注.晋东南具有典型的自然环境特点和风俗文化背景,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教类建筑.文章以晋东南陵川县赤叶河三教堂为例,从其选址、布局、形制、营造等角度分析其建筑特征,探讨了其多元文化融合过程以及在革命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以期通过阅读建筑不断推动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

    三教堂三教宫三教庙儒释道文化融合

    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彭家巷历史文化街区研究

    廖琴张欢熊文睿
    189-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彭家巷历史文化街区跨塔前街、中心街2个社区,是具有千年历史的古代安仁县城历史城区的一部分.街区内部历史遗存的物质形态保存完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彭家巷历史文化街区反映了中国传统城市的贸易功能、空间模式以及多元文化,是解读古安仁县城及其在近代变化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彭家巷安仁故城历史文化街区价值研究

    冼夫人建筑的审美文化机制研究——以电白娘娘庙①为例

    刘楠
    192-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冼夫人的审美机制经历了冲突、分化、融合、调试的过程,该过程中建筑表现出了一定的特质,但这种表现并不充分,在诸多方面具有局限性.造成局限性的外因是,岭南建筑强大的适应性与包容性使冼夫人建筑缺乏独立发展的动力,内因是冼夫人建筑的不自信、自我挖掘不足.以审美机制为切入点,剖析建筑文化发展的成因,有助于保护并弘扬优秀建筑文化.

    冼太建筑冼太文化审美文化机制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