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山地聚落研究现状分析与展望(2001-2020年)——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马圣新张曦元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近20年中国知网收录的山地聚落研究相关文献为样本,通过CiteSpace进行文献的分析与数据整理.依据各时期发文量、研究热点的不同,将山地聚落研究分为"理论探索期""快速发展期"和"百花齐放期",并对各阶段研究进行研究主题的知识图谱分析,以对国内不同时期山地聚落研究的特点进行总结.最终提出未来应关注山地聚落个案研究,引入新研究方法及山地聚落差异化发展.

    山地聚落研究演变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

    基于空间冲突分析的丘陵区乡镇域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以连城县林坊镇为例

    彭静张鹰
    10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丘陵区乡镇受山地地形制限,形成的既有乡镇域建设用地多呈散布状态且存在各种与地形、生态环境的空间冲突问题.因此,有必要从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对乡镇域既有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为探索乡镇域建设用地集约调整和空间优化路径提供评价方法.研究以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林坊镇为例,从地形地貌、自然生态、社会人文三大类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因子加权评价模型,开展乡镇域既有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并基于适宜性评价结果识别冲突空间,评估建设用地布局合理性.

    适宜性评价丘陵地区乡镇域建设用地空间冲突

    立足生态文明与在地文化的城乡空间融合设计探索——以嘉兴市秀水新区为例

    徐倩
    10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十八大到二十大,国家层面对生态保护、城乡融合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为破解城乡过渡片区发展中面临的难题,文章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协调区——秀水新区为例,探讨城乡过渡片区的空间融合设计路径和策略.以生态文明和在地文化为立足点,通过统筹城乡发展目标、构建全域协同框架、设计城乡共享绿廊、营造在地文化空间,促进城乡要素多维整合、城乡空间协调发展,为城乡融合语境下类似片区的开发建设提供参考.

    城乡融合空间设计生态文明在地文化

    城市中心区的整合设计策略与精细化管控方法

    方榕王恩琪
    10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紧凑高效是城市开发模式的重点转型方向之一.以城市设计为引领,探索城市中心区的集约开发策略,成为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文章揭示了一体化整合思路下的城市设计策略,并结合实践案例,以基础设施的有效衔接与空间高效利用、公共步道系统的有序组织,及三维空间形态的塑造三方面为例,解读了精细化的城市设计管控方法.

    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一体化整合设计精细化管控

    城市综合防灾视角下国土空间规划灾种协调和传导机制研究

    牛彦合焦胜关惠嫦唐曦...
    10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强调全灾种防控和多部门协同的城市综合防灾为视角,针对灾害防控空间缺乏统筹、防灾部门传导路径不明的困境,围绕国土空间规划的灾种协调和传导机制展开探讨.以风险区划和指标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优化多灾种风险评估,在多灾害风险叠加视角下对应急空间进行差异化配置;构建横向"多主体、多规划"、纵向"多层级、网格化"双向引擎的传导体系,以解决城市综合防灾与国土空间规划拟合错位的问题.

    城市综合防灾国土空间规划灾种协调传导机制

    针对空间锢定效应的北京中心城区无障碍公共服务设施优化策略

    孙至喆沈瑶孙莹贾巍杨...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下社会环境与城市发展对残障人群愈具包容性,同时日益增长的残障群体数量也产生了巨大的无障碍环境需求与社会参与需求,但与此并行的有关残障群体服务质量问题始终存在"短板".文章基于空间锢定效应,结合残障人群公共服务设施所划分的"四级五类"中的"五类",系统化探索北京中心城区无障碍服务"人本缺位"问题.通过对不同类型设施POI数据进行热点探测分析,获得设施盲点区位,遵循解锢原则,提出无障碍公共服务设施的增补策略,为实现城市存量优化目标提供现实性参考.

    空间锢定公共服务设施区位布局无障碍优化多源数据

    场景理论视角下的高密度住区公共空间营造策略探究

    曹时语薛凯
    11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下人们对高密度住区公共空间品质的需求不断提升,场景理论为此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通过分析高密度住区公共空间的建设目标中蕴含的物质性和精神性两方面的特征,并利用场景理论中主观和客观两大体系与其进行耦合,探究高密度住区公共空间的营造策略,提出了从空间单元设计、舒适物植入、空间场景组织、居民参与、特色活动开展五个方面的策略出发,营造高密度住区公共空间.

    高密度住区场景理论公共空间场景营造

    基于Space Syntax与GIS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分析——以成都市少城片区为例

    杨文意张鲲
    11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成都市少城片区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总结归纳相关文献,运用空间句法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对少城片区的空间形态进行量化分析研究,选取整合度、协同度、选择度、商业POI等4个参数,探究其空间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少城片区呈现出整体与局部相协调的空间形态,空间结构层次分明,特殊的鱼骨形路网具有较高的向心性和聚合性,展现出了一定的历史文化吸引力,商业业态分布与人群的聚集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以期为今后城市空间与历史文化的融合更新提供参考.

    少城片区空间句法空间形态城市更新

    供需视角下杭州市拱墅区社区公园空间布局评价研究

    魏薇胡秀琴
    12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公园是城市公园系统中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公园类型之一,具有文化、教育和邻里交往等社会属性,其供给与居民需求是否相协调,对于城市社区的宜居性和人民生活幸福感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杭州市拱墅区的社区公园为例,以15分钟生活圈为基本研究单元,然后基于供需平衡视角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对社区公园在空间布局上的供需关系进行评价,针对不同协同等级的生活圈提出优化策略.

    社区公园杭州市拱墅区供需平衡空间布局协调发展度模型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城市经济韧性的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分析

    刘程军严淑闻舒季君
    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构建熵权法下的城市经济韧性测度模型,评价中国2011-2019年285个地级以上城市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变格局,运用局域热点分析、重心模型分别刻画城市经济韧性的局域与整体演化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研究期间内,各城市的经济韧性稳步提升,但地区间差异显著,并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城市经济韧性水平的差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区经济基础、区域市场规模、交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能力、区域金融基础、数字金融水平对本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政府干预程度、城乡收入差距则制约着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

    城市经济韧性空间格局热点分析重心模型影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