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叙事理论的当代小型殡仪馆发展现状探析

    贺鑫
    226-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首先对殡仪馆的概念与功能进行概述,并依据殡葬改革的时间顺序将当代小型殡仪馆的发展过程分为"萌芽、发展、定型"等3个阶段,对不同阶段殡仪馆的建筑形式进行总结.其次基于叙事理论的思维背景,总结当代小型殡仪馆空间设计的不足:叙事性情感空间缺失、传统殡葬文化符号化、建筑与自然对立,进而依据对风之丘火葬场的叙事性场所布局、空间序列与场景节点的设计策略进行探析,为中国当代小型殡仪馆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叙事理论殡葬改革小型殡仪馆情感空间符号化

    纪念性建筑空间的叙事性表达

    左光之周柯伊
    228-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纪念性建筑重视事件的表述与情感的表达,是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叙事学作为纪念性建筑空间的设计视角,尝试探析纪念性建筑中叙事性空间的表达特征,进而从空间顺序、空间节奏和空间表达方式三个方面探寻针对纪念性建筑空间的设计手法.

    纪念性建筑叙事性空间设计手法

    福州上下杭近代建筑砖砌构造特点及成因

    王晨雨林志森马非
    230-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丰富多样的砖砌构造是福州上下杭近代建筑的重要特色之一.文章从建构视角出发,探析砖砌构造特征及产生原因,思考作为物质载体的建筑与近代福州社会活动、文化间的互动性.研究表明,该地区建筑的砌构造受制于民间传统文化与建造技艺,而西方文化的渗透、匠作工艺的延续、个体意识的转变等社会、文化因素共同推动了砖砌构造的普及与延展,最终成为上下杭近代时期建筑立面风格中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该研究有助于明晰福州近代建筑构造背后的生成逻辑与文化内涵,为该地区历史建筑研究与修缮保护工作提供帮助.

    砖砌构造近代建筑中西文化建筑装饰

    宏村传统民居病害问题的评估策略与认定机制研究

    李汀珅张明皓孙晓红
    23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宏村传统民居是我国徽州建筑的典型代表,其在建筑历史、文化、布局、材料、装饰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长期以来,我国学界对于宏村传统民居的研究一直都在进行,但对其病害机理和评估认定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着重于传统民居材料信息的综合收集,然后分析现有的病害现象,最后通过现有的修复技术进行评价,促进对宏村传统民居病害机理的评估与认定,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传统民居的保护工作提供一些新的尝试.

    宏村传统民居病害机理评估认定

    "公交都市"背景下的现代山地都市空间发展认知

    胡玲熙
    236-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交都市"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都市空间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也引导了都市空间的结构优化.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发展公交都市,目前初见成效,但我国山地城市的"公交都市"发展较为落后,公交体系建设大多滞后于城市建设.文章通过对比研究国内外公交都市的发展水平,探究其根本原因,认为城市基础条件、公共交通水平和综合利用效率是影响山地城市"公交都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我国民众的生活需求提出适合我国山地城市的"公交都市"发展路径,并对山地都市空间的发展优化提出建议.

    山地城市公交都市都市空间发展

    地域建筑空间文化评析——以张珂、张利和何崴三位建筑师的作品为例

    王晓飞
    240-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域文化特色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生活的人、自然和社会长期和谐发展积累的文化特征,所以地域文化离不开历史的沉淀.城市中的老建筑如何立足于当下?乡村中的传统村落又将何去何从?如何平衡保护传统风貌和生活现代化之间的矛盾?这些都是当代建筑师思考与探索的事情,也是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关注地域性与人文性的原因.文章根据张珂、张利和何崴三位建筑师的一些地域性建筑作品,分别从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藏族文化背景和乡建三个方面来探讨地域建筑空间文化.

    地域性建筑批判性地域主义新地域主义乡建建筑当代性

    乡村复兴下大湘西地区传统民居吊脚楼的保护与更新认知

    杨福翠姜德心王兆涵向俊米...
    243-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复兴与城乡发展一体化已然成为我国当下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乡村发展滞后,尤其是湘西地区传统民居吊脚楼基础设施陈旧,无法满足人们的现代需求而逐渐衰败.文章通过解析大湘西地区吊脚楼现状,分析其保护与更新方法,探索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对当下传统民居保护更新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乡村复兴传统民居吊家楼更新改造可持续性发展模式

    早期建筑中皿板溯源及晋东南斗子形制地域分布考

    段恩泽张程雅
    245-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商周两汉时期的建筑形象一般出现在遗址、器物、石刻、壁画、画像砖之上.文章对我国早期建筑形象中所出现的皿板形制进行了溯源研究,并将视线聚焦于现存早期木构建筑最集中、保存数量最多的晋东南地区,运用文物建筑形制考古类型学的研究方法,探寻该地域早期木构建筑斗子的形制及地域分布特征.

    早期建筑皿板晋东南斗子分布

    景德镇历史街区街巷空间特征研究——以彭家弄历史街区为例

    占媛园李鹏宇
    248-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街巷作为历史街区重要的构成要素,它承载了这个街区发展与变迁过程中的历史脉络.文章以景德镇彭家弄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实地调研,主要从街巷空间色彩构成、街巷空间界面构成以及街巷空间尺度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分析彭家弄历史街区街巷空间特征,以期为景德镇地区历史街区街巷空间的保护与更新提供参考.

    历史街区街巷空间景德镇彭家弄

    地域文化引导下的传统乡村有机更新——以合肥六家畈村为例

    万晓敏
    250-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镇化、工业化的持续冲击下,传统乡村的有机发展逻辑断裂、衰退表征明显,人口空心化、功能滞后化以及景观破碎化等造成了传统乡村内生活力不足、社会组织松散、乡土文化消逝等问题.地域文化是乡村聚落、居民与生态环境长久以来共生与融合的产物,其不仅长期影响着传统乡村的聚落形态、民居建筑等物质环境,还是该地域历史人文、传统民俗等非物质要素的凝结与积累,是传统乡村差异化发展的独特优势所在.因此,文章基于地域文化的视角,以合肥六家畈村为例,探究通过地域文化的引导作用动态实现六家畈村的有机更新,延续六家畈村独特文化,重建内生有机秩序.

    地域文化引导传统乡村有机更新六家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