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旅游乡村旧建筑更新策略探究——"趣味·港头"竞赛纪实

    汪攀红徐志昊罗奇
    231-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建筑建设的变化,中国从"建设时代"进入到"重建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由于建筑自身寿命、建筑环境、建筑空间、建筑机能等方面不能满足日趋增长的空间需求,乡村旧建筑更新迫在眉睫.为切实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广州市港头村于2020年10月开展"趣味·港头"竞赛,旨在对港头村内的旧建筑进行更新设计,提升港头村风貌.笔者结合参赛实践及竞赛结果进行分析,从经济、文化、历史、社会等多方面探究以设计为导向的乡村旧建筑更新策略.

    乡村建设旧建筑更新策略

    美学视域下的浙东运河古镇水岸空间形态有机更新研究——以绍兴东浦古镇为例

    黄韵
    23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绍兴东浦古镇是浙东运河沿线一个历史悠久的水乡集镇,有上千年历史,素有"酒乡""桥乡""鱼米之乡"等美誉.文章对绍兴东浦古镇水岸空间形态进行研究,从曲折尽致、开合有致、虚实相生、眼前有景四个角度进行剖析,提取美学元素,探寻后申遗时代中国传统"美学元素"空间转化形式和途径,在推动运河古镇可持续发展和文化复兴上具有学术价值和时代意义.

    美学运河古镇空间形态有机更新

    1990—2020年攀枝花市乡村聚落格局动态研究

    刘莹何艳芬马超群
    235-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目前迫切需要掌握乡村聚落发展的时空规律,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数据与科学支撑.文章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核密度统计、缓冲区分析、高低聚类分析、热点探测分析方法,研究1990—2020年攀枝花市乡村聚落格局动态变化,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如下:攀枝花乡村聚落规模增速呈阶梯式,空间上集聚度增强,形态逐渐复杂且破碎化;其动态变化受自然地理、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政策制度多因子共同作用.

    攀枝花市乡村聚落格局动态变化

    跨文化比较视野下的侗族风土建筑谱系传播机制研究

    巨凯夫
    238-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土建筑谱系是对风土建筑形态、空间分布及其历史成因的综合反映,不同地区、民族的风土建筑谱系有着各自的特点.文章以建筑学与民族志为主要方法,以汉族匠帮型风土建筑谱系、苗族风土建筑谱系为参照,对侗族风土建筑谱系的传播机制进行研究,阐述社会结构、文化传播、地理环境对于风土建筑谱系的影响.

    侗族风土建筑谱系款制度传播机制

    江西传统民居巷道的通风效能研究——以南昌后万村为例

    喻汝青胥浩许鸿鸣赵军...
    240-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国家级传统村落南昌后万村为研究对象,实地调研并绘制南昌后万村的数字模型,借助Grasshopper中Butterfly插件,基于Blue CFD的模拟分析,研究巷道宽度和巷道两侧建筑高度在夏冬两季对后万村巷道风环境的影响,对南昌后万村夏冬两季的整体及局部风环境情况模拟分析和评价,对改善传统村落的风环境有一定意义.

    风环境传统民居模拟分析

    兴化古城历史文化街区街巷保护整治实施实践研究

    林立根
    243-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兴化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素有"莆田三坊七巷"之称.文章以莆田市老城区兴化古城街巷的保护整治为研究内容,基于街区的基础调研与问题分析,从街巷肌理修补、第五立面整治、传统街屋治理、景观空间塑造四个方面梳理归纳街巷保护治理策略.结合坊巷具体项目设计与驻场服务的全过程实践,探讨兴化古城街区街巷保护与整治的设计思路.

    莆田兴化古城历史文化街区街巷保护与整治策略与设计

    徽饶古道空间要素对其传统氛围重要度评价研究

    程涛
    247-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探究徽饶古道中各空间要素对其传统氛围形成的相对重要权重,针对依据属性及功能归纳出的六类空间要素构建层次分析模型,进行量化计算、一致性检验,发现在古道传统氛围形成中,各空间要素的贡献率依次如下:传统语汇(0.3765)>装饰构件(0.1933)>水体远山(0.1496)>生活要素(0.1265)>树木绿植(0.0807)>休憩设施(0.0735),以此为依据提出空间优化意见,为塑造更富于传统氛围的徽饶古道空间提供参考.

    徽饶古道空间要素传统氛围层次分析法空间优化

    四川会理古城传统民居屋宇式院门特征研究

    陈朝刚傅红王甜
    249-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1年四川会理古城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境内传统民居多数保存完整,且大多修建于明清时期,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文章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屋宇式院门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其平面形式、功能特征、结构形式、立面特征、构造特征、特色构件六个方面,归纳总结会理古城传统民居屋宇式院门的特征.

    会理古城传统民居居屋宇式院门特征研究

    青岛近代历史建筑木屋架形制与做法分析

    李玮奇李钦立马晓璇
    252-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木屋架在中国建筑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文章主要以青岛近代建筑的木屋架为研究对象,从其来源、历史沿革以及屋架构成入手,归纳分析建筑内部结构木屋架的形制与做法.通过对历史建筑木屋架形式的分析及总结,结合青岛重点历史建筑工程案例,从实体结构、建筑材料等层面进行木屋架形制与做法分析,并进行相关探讨,以期对城市历史建筑的研究起到有益补充.

    青岛近代历史建筑木屋架形制做法

    干旱盐碱瘠薄胁迫下的自然花境植物配置设计模式研究

    岳文娜刘森朱滢江汶澄...
    254-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西北地区环境条件的影响,东部地区生长良好的植物在此受到限制.文章以适应西北干旱盐碱瘠薄生境条件的自然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5组自然花境植物群落的空间结构.研究结果表明:(1)5个样地的群落共有物种15科29种,以豆科、禾本科、菊科的物种居多.(2)5个样地的优势种主要是花木蓝、柽柳、沙冬青、披碱草、野古草、蒙古蒿、车前、黄耆.(3)对5个样地的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合群落的生态功能和适应性,筛选出以花木蓝+披碱草为优势种的花境群落,最终设计出适应西北地区城市绿地的自然花境植物配置模式.

    西北地区自然植物群落花境城市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