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自然环境中的在地设计——以三个设计竞赛作品为例

    马圣新张曦元郑力朱柯旭...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建筑创作不可回避的问题.然而工业时代以来,建筑"在地"属性的缺失,使得建筑缺乏对自然环境的回应,曾经建筑和自然的和谐关系被消解,建成环境因而变得杂乱.在地设计的方式,可以重新建立起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三个设计竞赛作品为例,通过场地、形式、材料和建造几个层面,试图探讨自然环境中的在地设计策略.

    自然环境在地设计在地性设计解析

    在地生长——严苛造价控制条件下江南典型乡村环境中聚落校园空间的营造

    陈泽劳燕青张永青张驰...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新建海宁市丁桥镇初级中学设计为例,随着丁桥镇域内原丁桥初中和新仓初中两所初级中学易地合并办学,新建学校需满足30班的现代化教学任务,又不超建安单方3245元的造价上限.在严苛的条件局限、经费限制下,文章研究、采取多种在地策略,进而构建富有江南韵味、书院精神与功能多样复合的聚落型、经济型、本土型校园教学新场所.

    易地合并办学经费限制在地策略江南韵味聚落型

    建筑热缓冲空间层的自然通风影响分析

    迟铭陈晓扬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热缓冲空间环绕建筑的主要空间就形成了热缓冲空间层,它极具热调节和节能潜力.在自然通风方面,它对热压通风具有改善作用,但会影响非空调季的风压通风效果.通过风压通风模拟分析发现,缓冲空间宽度和迎风面双表皮开窗比是主要可优化因素,且存在相对优值.本次模拟显示:缓冲空间宽度宜控制,以保证穿堂风进深不大于层高的5倍;迎风面的缓冲空间宜设计成双表皮灵活开启形式,40%左右开窗比相对效益较好.

    热缓冲空间层自然通风风压通风热压通风模拟分析

    从上海图书馆东馆建筑设计看消费文化影响下当代城市图书馆定位

    梁海岫左湘筠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城市图书馆单一的阅览功能已无法满足新时代阅览者的需求,其功能向着多元复合的方向发展.文章结合新时代城市图书馆的设计需求,对其定位展开探讨,通过对上海图书馆东馆的建筑设计进行分析,研究城市图书馆在消费文化带来的多功能复合趋势下,如何做到既开放多元吸引人气,又沉稳庄重不失内涵,从而坚守住城市图书馆的文化建筑主体地位,成为培养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广义学习概念的城市空间,得出其更加合理的定位应为——"城市书房"的结论.

    消费文化城市图书馆城市书房上海图书馆东馆建筑设计

    从"场所融入"到"场景营造":场地肌理要素的关联性思考——以上海交通大学校史档案文博大楼设计为例

    钱胜辉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高校博物馆藏品收藏和对外展示的需求提升,大学老校区的校史档案空间已不再满足使用需要,新校区博物馆的建设便应运而生.高校博物馆由单一的校园专题性博物馆到面向全社会的综合性博物馆的转变,成为历史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高校博物馆建筑既传承大学文脉,积淀校园文化的历史厚度,并见证着教师和一届又一届学子的峥嵘岁月.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校史档案文博大楼通过新场馆的建设,旨在试图将新建筑融入校园环境,将场地环境、人文历史充分挖掘,探寻完善新建校园建筑所在场地肌理及内外环境的关联,试图对校园环境、历史、文化和集体及个人场景记忆形成联系.

    场所融入场地肌理场景关联与营造

    岭南水乡传统聚落群文化生态特征及其空间区划——以杏坛水乡为例

    廖辉辉魏成成昱晓余曼玲...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岭南水乡传统聚落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与生态营建智慧,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与科学价值.但多数对岭南水乡传统聚落的研究往往从单个聚落本体出发,并偏重于聚落物质空间,而忽视或轻描淡写了聚落间、聚落与外围自然环境等的整体性与关联性.然而在快速城镇化的影响下,岭南水乡传统聚落及其依赖的自然生态环境不断遭受隔离和侵占,对传统聚落文化景观的整体性、关联性及生态性带来了极大威胁,因此对其文化生态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以佛山市杏坛水乡为实证案例,探讨了岭南水乡特定地域传统聚落群的文化生态特征,并借鉴相关区划划分原则与方法,构建了杏坛水乡传统聚落群的文化景观空间区划,对杏坛水乡传统聚落群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了若干思考,以期丰富与深化岭南水乡传统聚落及聚落群的既有研究.

    岭南水乡传统聚落群文化生态空间区划杏坛水乡

    "超旅游"视域下乡村农耕文化旅游开发模式

    龚苏宁陈荣华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生活压力渐增,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喜欢到乡村旅游,乡村农耕文化旅游已变成流行的休闲方式.现今,农耕文化旅游的研究多注重其价值、案例及具体活动的策划,对于农耕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的创新研究有所欠缺."超旅游"理论从宏观视角为乡村农耕文化旅游的开发带来更大的拓展空间.本研究分析当今乡村农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问题,结合"超旅游"理论的内涵,总结出乡村农耕文化旅游开发的"超旅游"模式,为乡村旅游理论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超旅游乡村农耕文化旅游开发模式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赋权治理"的实施成效及影响路径研究——以句容市陈庄村为例

    徐辰杨槿刘铭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已成为全社会的焦点行动,江苏省涌现出不同主体推动、不同组织架构、不同实施路径的乡村建设实践.研究选取句容陈庄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作为研究案例地,分析其内蕴的"赋权治理"模式的实施过程与成效,指出通过信息赋权调整决策信息、制度赋权激发参与意识、教育赋权实现知识扩散,以及陈庄村在经济、社会、生态方面取得的明显成效.建议乡村建设应鼓励多方主体协同共治,形成还权赋能的路径方式,有效促进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赋权治理规划实施特色田园乡村

    基于网络内容分析法的培田传统村落积极与消极空间辨识

    陈树华张鹰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以闽西培田传统村落空间田野调查为本底,采用词频检索的网络内容分析法,从村落访客发布在网络上有关闽西培田传统村落信息中,提取其对空间环境、情绪感知等词汇;基于词频分析访客对传统村落空间意象感知词汇,定性、定量辨识村落的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建立传统村落空间要素与访客空间意象感知特征的关联性,构建传统村落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意象感知客观评价分析法.

    传统村落网络内容分析法访客感知积极空间消极空间

    国内外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建设经验与启示

    赵林于洋王金岩陈强...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规划建设是地域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综合反映,其功能、布局及建设运营都有一定规律可循.文章选取我国的苏州阳澄湖高速公路服务区、庐山西海高速公路服务区、崇水高速花山服务区,以及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高速服务区作为研究案例,通过解析它们的规划建设特征,从中总结、提炼了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建设的基本经验与特点,对"交通强国"战略下的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建设提质升级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高速公路服务区经典案例规划建设经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