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活圈视角下的社区老年人医养设施布局策略研究——以北京市展览路街道为例

    赵志庆钱高洁
    158-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医养设施供应与老年人需求矛盾的日益增长,如何以人为本对社区层面医疗养老设施配置布局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生活圈视角出发,总结老年人的需求与行为规律特征,结合设施供给现状对设施进行布局评价,通过GIS网络分析得出街道内社区老年人医养设施的布局分布情况,进而从可达性、复合度以及资源活化三个方面总结得出了医养设施布局存在的现状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策略,以实现老年人的晚年医疗和养老需求保障.

    生活圈老年人社区医养设施配置策略

    社区综合养老服务设施使用后评价体系研究

    孙黇芝邹广天罗颖超
    160-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聚焦于社区综合养老服务设施这一新兴建筑类型的使用后评价.首先,选取国外应用较广的、用于评估养老设施的评价工具——MEAP,SCEAM和EQUAL;其次,从评价维度、评价指标、评价形式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构成以建筑环境评价和使用者意见评价两部分组成的社区综合养老服务设施使用后评价体系.

    社区养老设施使用后评价评价工具建筑环境评价使用者意见评价

    基因视角下哈尔滨历史城区空间特征解析

    谢佳育赵志庆
    163-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新时代的城市发展要求,探究城市空间深层的组合规律及其演化特征,是延续历史文脉、实现历史城区科学保护的基础.文章引入空间基因的概念,以生物遗传的逻辑类比空间传承过程,通过"构成要素—组合模式—表现性状—演化特征"四步骤,解析哈尔滨历史城区的空间特征,强调其结构性与动态性.

    空间基因历史城区空间特征哈尔滨

    浙江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最新进展——来自杭州市主城区的调查报告

    褚焱宏戴晓玲于文波
    167-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指引下,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在浙江省全面展开.文章选取杭州主城区三个有代表性的区域,对其中全部18家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进行了使用后评价普查.通过对设施布点、硬件设施、服务内容、使用状况及户外环境的调查与分析,为改进和完善城市社区养老设施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杭州老年人社区养老设施使用后评价

    中小学校园地下接送空间特征与设计策略——以西安市为例

    刘济瑞宋雯君李凌
    171-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缓解当前中小学校园接送行为造成的城市交通拥堵,在中小学校园建设地下接送空间或成为解决办法.文章将校园操场作为地下空间主体进行可达性分析,以西安市部分中小学为例探讨中小学地下接送系统的可行性,分类归纳出各种不同校园交通环境下地下接送空间的设计策略.

    城市道路拥堵中小学校园地下接送空间交通集散功能

    城市新区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策略研究——以杭州城西科创新城核心区为例

    韩岗冷嘉伟
    173-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当今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发展趋势探讨了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和设计思路,提出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策略;以杭州城西科创新城核心区规划设计为范例,综合规划、建筑、交通、景观等学科,为多角度、深层次地研究城市新区地上地下空间规划和设计提供有益的探索和思考.

    城市新区地上空间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

    城市更新背景下轨道站点片区精细化城市设计策略研究——以南京朝天宫地铁站为例

    赵薇
    176-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存量提质的城市更新背景下,轨道站点作为地区复兴的触媒,愈加强调以精细化设计为基础的一体化开发.文章以南京地铁5号线朝天宫站为例,从功能提升、用地开发、空间优化、交通组织、文脉延续等方面,探讨精细化城市设计策略.

    城市更新轨道站点片区一体化精细化城市设计朝天宫

    寻找城中村与城市的罅隙——以广州市为例

    王祥雨姜立文秦凤艳
    178-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的扩张,城中村不知不觉地被卷入这场城市化运动中.文章以广州城中村为例,寻找城中村与城市存在罅隙的原因,进一步具体阐释了其在物质形态、文化意识形态、经济社会结构方面与城市存在的罅隙,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达成城中村与城市融合共生的目的,不赞成以"一刀切"的方式进行大拆大建.

    城中村拆建罅隙融合共生

    "韧性城市"背景下老城区闲置文脉空间开发策略研究——以平江历史街区为例

    郑皓汤啸天
    180-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文脉空间受到了破坏,一些老街区失去了原有的文化氛围.文章结合"韧性城市"的理念,旨在提升传统文脉空间的韧性.以平江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其闲置文脉空间的再开发进行研究.文章主要以GIS为研究平台,对文脉空间的选取以及开发策略进行研究.具体通过梳理文脉空间、制定评价体系、打分结果GIS可视化、针对性设计四个部分进行,并由此总结出四点策略与四点不足,希望对以后的文脉空间开发起到借鉴作用.

    韧性城市文脉空间GIS评价体系空间开发

    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实践历程与理论发展分析

    宋一鸣仇怡嘉戎筱莫弘之...
    182-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拥堵和环境恶化等问题,促使设计师们开始重新思考城市发展的方向.城市地下空间是城市化进程中高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的产物,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缓解交通压力,改善城市环境,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欧美国家和日本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理论研究中起步较早,但现阶段的学术研究成果主要以工程技术和宏观规划角度的研究为主,从建筑设计角度对城市地下空间形态的研究较少.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在未来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研究中,可以借鉴多种规划理论,吸取国外地下空间的发展经验,加强在建筑设计角度的城市地下空间研究.

    城市地下空间设计理论规划实践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