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青岛近现代传统风貌建筑外窗修缮改造研究

    方颖程然刘雪影
    215-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窗的修缮改造是建筑风貌保护的重点,同时也是建筑节能改造的重点.对传统风貌建筑外窗的修缮改造需要考虑建筑的风貌保护,同时兼顾其节能需求.里院建筑作为青岛近现代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性建筑,构成了城市特殊的风貌.文章通过分析四方路历史街区传统风貌建筑外窗的保存现状以及已有的四方路里院外窗改造措施,结合建筑风貌保护要求,得出兼顾节能效益的外窗修缮改造方案,并为青岛里院建筑的外窗修缮改造提供借鉴.

    传统风貌建筑外窗修缮改造节能四方路历史街区

    建筑设计中的设计心理学应用——以知觉的恒常性为例

    齐伟民雍楠
    217-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心理学是在设计中研究人的心理因素,从而引导设计结果更加科学化、有效化.对于建筑设计来说,心理学概念是非常重要的理论工具,可以帮助建筑设计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文章就设计心理认知中知觉的恒常性特征为研究依据,探讨已有建筑设计中存在的知觉恒常性概念的应用、知觉恒常性对建筑设计的意义以及知觉恒常性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设计心理学知觉恒常性建筑设计

    环境行为视角下苏州甪直古镇滨水空间形态分析

    马美玲吴永发黄天雷贾汉...
    219-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甪直古镇作为江南传统水乡古镇,具有较为丰富的滨水空间形式,满足了多元主体的行为需求.文章选取苏州甪直古镇的滨水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从空间形态以及空间行为两个层面探讨,分析滨水空间要素、空间层次、空间界面以及空间尺度及其与空间行为之间的关联性,并针对滨水空间现状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为保护与传承甪直古镇滨水空间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环境行为甪直古镇滨水空间形态

    基于宗族结构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分析——以吉水县燕坊古村为例

    刘磊李久君
    22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村落的构成和空间形式深受我国宗族制度和宗族结构体系的影响.以赣中吉水县燕坊古村为例,基于宗族结构和"社会-空间"视角,通过梳理宗族脉络和聚落空间的联系、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构成和演变,探析赣中传统村落的空间特质与保护更新策略,为传统村落的有序传承和绿色发展提供借鉴.

    传统村落燕坊古村宗族结构公共空间有序传承

    历史与现在——工业遗存保护与再生的转型策略研究

    齐辉李早
    225-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研究工业遗存历史成因与再利用价值,寻找城市发展与废弃老工业生存现状之间的矛盾.从历史文化路线下研究工业遗存转型利用改造背景情况,梳理工业历史发展脉络,发现大量工业厂区面临关停,废弃工业地块需要激活使之再次焕发出新的活力.文章还研究工业遗存建筑改造方式和改造功能,分析工业遗存再生空间与工业生产空间关联性,思考再生环境下如何寻找新的"场所精神",提出工业遗存保护与再生的转型策略.

    工业遗存遗存保护空间再生场所精神

    京杭大运河杭州历史文化段滨水工业遗产现状及问题分析

    秦洛峰陈煜琛
    228-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自古以来就是商贸繁荣之地.大运河城北段上世纪兴建了工商业相关建筑与住区,于本世纪初开始加紧保护与转型.文章通过描述运河杭州历史文化段沿岸未来规划和重要遗产节点现状,归纳出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滨水工业遗产转型原真性遗产廊道

    多维视角下的闽北明清古民居建筑文化特征

    田丹
    230-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闽北明清古民居建筑在多元文化渗透下呈现出鲜明的文化特征.文章以实例展现了选址文化中周易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及其审美思想与儒道文化的契合;布局文化中血脉宗亲、以中为尊、以和为贵的儒家思想的渗透;营造技艺中对经典古法与周边文化的融通运用;装饰文化中儒家科举梦想与伦理纲常,道家乐活长生与性命双修思想的关照;建筑色彩中宋明理学文化的映射.并通过以上多维视角的分析佐证了中国古建筑文化追求人文和谐理念,强调"贵因顺势"的传统.这对于构建古建理论体系,助力现代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多维视角闽北明清古民居建筑文化特征多元文化

    涵化与再生——河南近代文教园林保护与再利用探研

    毛鑫轶郑东军
    232-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南近代文教园林是河南传统园林的一个重要类型,近代由于外来文化的渗透、建筑技术与材料的创新以及教育思想与模式的转变,河南近代文教园林呈现出折衷东西、融汇古今的时代特点.文章通过对这一时期河南文教园林的涵化类型调查,结合实例,对其再生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其地域特色和价值重点进行分析,对河南近代文教园林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提出相关理论和方法.

    文化涵化文教园林河南近代园林园林要素

    后疫情时代高层住区适老化景观更新策略研究

    姚康康陆蒋苏张华
    235-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满足老年人在高层住区环境中的身心需求是实现宜居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相较于年轻群体,老年人情绪更敏感、更脆弱.新冠疫情加剧了人与居住户外环境之间的矛盾,让更多老年人意识到自身健康和社区绿地的重要性.因此,文章根据疫情期间暴露出来的住区不适老、不宜居等问题,试图从可食疗愈景观和模块化设计两方面,探讨后疫情时期如何改善高层住区环境,实现老有所乐的美好生活愿景.

    老年人群高层住区社区适老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基于AHP-FCE模型的高校绿色校园建设评价——以南京大学浦口校区为例

    姜雨嫣鞠秋宇赖思吟吉婧雅...
    237-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绿色校园是推进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从绿色环境、绿色教育、绿色生活三个方面入手,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高校绿色校园建设评价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南京大学浦口校区的绿色校园建设进行了实证评价,据此提出相应优化策略,从而为高校绿色校园建设提供参考.

    绿色校园高校校园建设AHP-FCE模型南京大学浦口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