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市更新视角下不同历史文化街区商业开发模式的研究

    刘若昕
    159-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更新越来越离不开商业资本的支持,不同的商业开发模式通过对历史街区的重建为城市老区再次注入活力.虽然商业开发难以避免受到市场机制的影响,但完全依靠政府或居民为投资主体的模式对历史街区进行保护和再改造是不现实的,商业资本的引入逐渐成为了历史街区改造的重要动力.文章在对"新天地"开发模式和"曲江"模式进行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分析和探讨了不同商业开发模式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再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对居民缺少参与途径、保护流于形式、多元利益难以实现动态平衡等问题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与建议.

    历史文化街区商业开发模式保护与再利用更新策略

    莆田市萝苜田历史街区街巷保护整治设计实践研究

    朱嘉明
    162-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莆田萝苜田历史街区作为民国时期繁荣起来的商埠区,因港兴城,不仅拥有水乡城镇港城一体、水陆交织的肌理特色,亦呈现出中西合璧的建筑风貌,是莆田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保护对象.文章通过对其特征价值的梳理分析,结合具体实践,从街巷肌理织补、界面的整治、节点空间塑造、景观与环境优化等方面入手,提出适应性历史街巷保护整治相关策略,以作为该街区保护再生实践性探讨.

    历史街区街巷保护特色价值策略方法

    城市有机更新——基于理性选择理论的反思

    殷一丹
    16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更新是我国城市发展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关注的空间规划问题.为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和效率,城市更新成为重要议题.作为自上而下的国土空间治理实践,早期城市更新以理性选择理论思维规划,在寻找城市更新"最优解"的过程中忽视了城市更新除去经济、政治功能外,"以人为本"的深层本质.于是在部分城市进行城市有机更新的实践中体现了对于作为理性选择理论中信息、理性、偏好和最大化的思考.文章将以成都市二环内的部分城市有机更新项目为例,分析城市有机更新基于理性选择理论的反思,并论述城市有机更新中这种反思对于"以人为本"城市建设的作用.

    城市更新理性选择理论

    西安市顺城巷城市历史街巷空间更新研究——以顺城巷南门至文昌门段为例

    李媛李慧东
    168-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顺城巷是承载了西安城市历史的重要骨架,文章以西安市顺城巷南门至文昌门为研究对象,运用半网络结构和触媒论理论,重点从街巷的历史背景、建筑肌理、功能业态、文化氛围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调研与分析;对城市空间结构、功能业态提升和建筑肌理改造三个方面提出了更新的可行性措施,对内提升人居生活环境,对外提升带动顺城巷整体文化脉络的发展,对弘扬西安历史文化具有建设意义.

    顺城巷历史街巷空间更新街道改造

    "一桥一人间"——从紫金奖出发浅谈人与建筑的关系和城市更新中天桥的设计探索

    殷平平陆思豪
    171-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八届紫金奖以"多维的绿·共享的城"为主题,聚焦城市低碳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旨在让人民群众在绿色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此次设计从共享单车问题出发,针对目前环境治理混乱、共享单车遭到损坏等一系列现象,希望通过增加微小的公共空间来修复城市肌理,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资源共享、行为共享、情绪共享.

    紫金奖多维的绿·共享的城共享天桥

    活力场所设计方法及实践初探

    覃鹏
    174-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不断地演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变,许多城市场所已失去活力而不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因此要寻找一条新的途径去激活现有的城市场所,以适应时代需求.覃鹏先生通过用城市"场景定义法",围绕着活力和场所展开,找到活力场所的系统构架以及对不同场所的激活方法.文章通过融入活力特色的三个案例进行剖析,制定相应的设计策略,指导方案落地实施,打造活力的城市场所,挖掘出更多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美好生活场景活力特色有体验有价值有温度

    文化传播学视角下四川汉藏民居形制差异及成因探究——以川西、川东北七村为例

    李静茹李世芬况源张一卓...
    176-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民居根植于其独有的自然与社会背景,形成了丰富的形制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章基于田野调查及相关资料,基于文化传播学的视角,分析川东汉族、川西北藏族民居在平面及立面形制、空间类型、材料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并解析其背后之地理条件、生产方式、文化信仰、传统观念、移民文化等方面的成因,进而从文化传播视角发现四川境内汉族、藏族民居形态之生成与差异机制.

    文化传播学川东汉居川西藏居差异成因

    广西侗族传统吊脚楼抑制火灾蔓延对策研究

    叶雁冰龚旭峰熊浩
    181-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侗族传统吊脚楼民居的建筑材料以木材为主,经过上千年的沉淀,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本土历史文脉.传统吊脚楼受到现代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冲击,再加上传统吊脚楼本身的火灾蔓延和防火缺陷,严重制约了传统吊脚楼的传承与保护.文章以广西侗族传统吊脚楼为例,探索抑制吊脚楼火灾蔓延的方法,旨在提高吊脚楼的抗火灾蔓延能力,保护其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

    侗族传统吊脚楼火灾蔓延防火改造

    单姓血缘型村落长乐屿后村聚落礼仪空间特征

    关瑞明卓定宇
    184-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姓血缘型村落内部具有十分明显的宗族血缘社会关系,是村落最原始的形式.单姓血缘型村落的聚落空间与血缘关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村落中的崇祖与祈福同时也影响着聚落空间的演变.文章以福州市长乐区首占镇屿后村为案例,从不同方面对屿后村传统人居文化进行分析,解读村落的聚落空间,探析村落中传统建筑承载的传统文化与其背后的涵义.

    单姓血缘型村落祈福聚落空间布局祖厅境庙

    巴蜀书院历史变迁及其空间格局简要分析

    何婧怡孟郝蕾
    188-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独特的教育形式之一,书院在我国长达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书院同样是我国传统建筑体系中重要组成的一部分,更是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特有的"礼制"特征平面布局,并逐渐发展成为了中国的一种独特建筑类型.文章首先对中国书院总体的起始、发展过程进行简单概述;其次开始进入巴蜀地区的书院建筑部分进行探讨,对巴蜀地区书院的过去、发展变化和历史繁荣时期进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巴蜀地区书院建筑的空间布局进行归纳总结.

    巴蜀地区书院历史建筑空间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