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林院校乡土建筑史论研究与教学的跨学科互动实践

    郭焕宇程轶婷
    191-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村镇建设培养专业人才十分迫切.农林院校开设的建筑学、环境设计、城乡规划等专业,服务于城乡建设需求,具有农林院校独特的办学背景和学科特色.乡土建筑历史及理论是高校乡建专题教学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相关专业的教学探索实践为例,研究专题科研与教学充分互动的路径方法,为提升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工作水平,培养村镇建设人才提供支持.

    农林院校乡土建筑建筑历史教学改革

    如何在中外建筑史教学中做好课程思政建设

    柴洋波
    194-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学习,文章对中外建筑史课程中的思政要素进行了梳理并探索了实施路径.文章提出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工匠精神是中外建筑史课程思政建设的三大要素,并分别介绍了实施路径.最后,文章提出大学教育要强调对人的思想的教育和引领,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课程思政中外建筑史文化自信历史思维工匠精神

    地震遗存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研究——以开滦矿务局九号洋房为例

    唐泽宇李明
    196-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震遗存建筑是研究震前城市风貌、探索历史事件及社会发展的载体.19世纪末,洋务企业"开滦矿务局"建造的九号洋房是唐山大地震遗存建筑和国家工业遗产,具有极高的考察和保护价值.但目前洋房被闲置,现有保护存在不足,且既往研究中仅将其简要概述,缺乏系统性的深入研究和价值评价.文章以九号洋房为研究对象,首先,以访谈法、测绘法所得信息为依据,阐述建筑的历史沿革和建筑特征;其次,构建价值评价体系,运用问卷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统计学软件获取并计算数据;最后,分析评估结果并总结核心价值.希冀能为研究洋务运动时期建筑和近代工业建筑提供信息,为挖掘九号洋房保护中的不足和再利用的途径提供参考.

    地震遗存建筑开滦矿务局九号洋房价值评价

    探寻"城市山林"——论文人山水园的审美特征及其交互

    刘祎平逯承鹏
    199-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城市山林"的文人山水园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中国古典园林体系审美范式的确立.作假成真、行望居游、相反相成和意境含蕴是文人山水园所具备的四大审美特征,代表着其在形式风格、功能表达、营造手法和精神寄托四个方面的追求.同时,四大审美特征在造园与赏园的全流程中通过承前启后、协同互动的交互贯通,完成了本于自然但高于自然的创作目标,并实现了造园者与赏园者的情感共鸣.

    城市山林文人山水园审美特征交互

    论我国现代园林建设的继承、借鉴与发展

    宋佳音周向频
    202-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一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在社会经济发展日趋迅猛、人均收入大幅提高的前提下,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不断加快现代化园林建设,并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城市园林建设涉及到土地资源、区位条件、人口流量、交通成本以及物质和文化需求等诸多因素,其中如何继承和借鉴中外园林的优秀成果,无疑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然而在现实中,有很多地方在继承和借鉴上不能摆正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搞盲目崇拜和机械地照搬,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园林的发展轨迹,偏离了正确的目标和方向.为解决这个问题,文章试从理论的角度做些探讨.

    园林建设继承借鉴发展

    遗产活化视角下的苏州古典园林传承与发展研究

    顾至欣
    205-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遗产活化是保持文化遗产生命力的重要途径.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优秀代表,理应在活化更新中不断传承与发展.基于对苏州古典园林遗产活化思想与实践发展历程的梳理,研究针对活化实践中的问题与挑战,从关注社群利益角度,实现遗产综合效益;发挥群体优势,创新活化发展方式;引进市场机制,加强活化政策保障等三个方面对苏州古典园林传承与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古典园林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提供有益的参考.

    苏州古典园林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活化

    《长物志》中"水"的三重属性与晚明文人理水思想

    王立群马珂陈飞虎
    208-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17世纪的文人著作《长物志》"水石"卷中记述了文震亨对于理水的方法和见解.通过分析《长物志》中水的可观、可用和可食三重属性,探讨晚明文人阶层的理水方式、生活美学和思想内涵.中国古代文人对于水有着形而上学的哲学认知,《长物志》的理水观对现代理水营造有一定借鉴意义.

    晚明时期《长物志》园林理水文人思想

    乡愁视角下的集体记忆与景观小品研究综述

    陈白云张云
    21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记住乡愁"是当前城镇化发展新阶段的重要特征.文章首先对"乡愁"进行解析,并提出集体记忆是乡愁的内核,村民共同经历下有着重大影响力的人、事、物是集体记忆中的重要内容.在乡村快速发展的当下,凭借场所保护留住"乡愁"已日益艰巨.景观小品因体量小、灵活性大,而成为一种能够匹配城镇化发展速度"记住乡愁"的新途径.文章借媒介记忆理论进一步分析了乡村景观小品作为乡愁载体的优势,为景观小品在乡村中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乡愁景观小品集体记忆媒介记忆

    口袋公园水体景观设计研究——以南京青龙绿带二期为例

    卢漫陈煜唐昊龚晓芳...
    214-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今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土地利用率不高等问题,而口袋公园这一优化的城市公共绿地空间可以灵活分布在城市各个区域,净化城市环境并提供给市民休憩观赏空间,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其中水体景观是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成分,对整体景观和生态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其价值和重要性不言而喻.针对此背景条件,文章就口袋公园水体生态景观设计要点进行设计研究,并结合南京青龙绿带工程实际进行分析论证.

    口袋公园水体景观设计园林设计生态化设计

    唤醒理论下的邻里公园恢复性环境作用机制

    张一顺陈岩
    218-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探析唤醒理论下邻里公园环境对居民健康产生的恢复性影响,分析邻里公园对使用者的环境唤醒与刺激,并总结基于唤醒理论的邻里公园设计要素,进而研究公园环境对居民的感知刺激与健康恢复效应,得出唤醒理论下邻里公园恢复性环境的三个作用维度,该维度可为邻里公园或城市公园的恢复性环境设计提供相关的思路和可行方法.

    唤醒理论邻里公园恢复性环境感知唤醒与恢复景观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