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地下建筑健康环境营造——以重庆市三峡广场地下商场为例

    韩璐
    7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下建筑作为城市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健康性对推动城市健康、助力健康中国战略作用巨大.文章从人的心理、生理健康出发,以重庆市三峡广场地下商场为例,从空间布局、物理环境、空气质量和自然环境入手,探讨其对地下建筑健康环境营造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对应策略,希望能为地下建筑健康环境营造提供参考.

    地下建筑三峡广场健康环境设计策略

    乡村旅游视野下乡土景观的运用——以大理古生村为例

    李文旺唐文
    7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大理时称赞古生村"让人颇为羡慕,舍不得离开,记得住乡愁"[1].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古生村后,古生村对村庄的整体景观风貌进行了规划提升,古生白族生态旅游村落的影响力日渐扩大,现已成为大理环洱海生态休闲和民俗体验旅游度假的新亮点.文章以大理市古生村为例,分析梳理其在乡村旅游因素影响下对乡土景观的运用,探讨其如何在改善乡人日常生活需要的同时又满足游人的旅游需求;如何呈现给游人以乡土之美,也为乡人守住乡土之实,把"乡愁"留住.

    乡村旅游乡土景观乡愁古生村白族特色

    万里茶道背景下河南浅山农贸型传统村落微更新设计研究——以汝州半扎村为例

    孙翰伯陈振萌韦峰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汝州市半扎村位于市区南17千米处的伏牛山浅山区,坐落在南北茶叶贸易的黄金通道——宛洛古道线路上,是南阳进入汝州境内第一站,现存山陕会馆、文昌阁、明代石桥等建筑遗存,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文章通过梳理半扎农耕、商贸文化遗存,分析浅山农贸型传统村落的形成机理及空间演变脉络,运用微更新改造策略,针对典型农贸型村落的文化遗存进行改造设计,最终实现传统村落的整体保护与更新.

    万里茶道微更新传统村落农贸型半扎

    文化建筑微公共空间研究——以广州大剧院为例

    刘安琪王瑜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文化建筑的微公共空间是拥有多元化使用者的重要公共活动场所,文章以广州大剧院为例,从使用者行为出发,对通过行为注记法观测到的2245个使用者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对文化建筑内的空间使用者构成、行为空间分布特点进行实证研究,总结使用者行为规律,试图为城市中文化建筑微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参考.

    文化建筑微公共空间行为心理公共生活

    重工业企业展厅空间的展陈设计实践探析——以上海精工绿筑GBS展厅设计为例

    高博陈炜
    8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人们消费需求结构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体验性经济已经成为热门话题.目前我国的线下实体建设远远低于消费者数字化升级和消费需求升级,主要矛盾在于线下品牌化程度低,而企业展厅作为企业品牌和企业文化宣传的核心场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企业文化元素凝练以及人在空间中的体验,以期为人们创造出一个展现企业品牌文化、体验感强、现代的企业展厅空间.

    企业展厅体验空间文化

    关联性视角历史建筑群落的活化研究——以香港湾仔文物径为例

    肖洪未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引入关联性与城市线性文化景观的概念,从"环境""事件""功能""交通"方面提出历史建筑群落关联性的保护与利用方法;然后,以关联性保护与利用方法为手段,借鉴城市线性文化景观的保护方法,探讨历史建筑群落活化的一般步骤;最后,以香港湾仔文物径为例,解析了历史建筑群落的活化方法,以期为我国旧城区历史建筑的活态保护提供示范.

    关联性历史建筑群落活化

    浅析地域文化在校园建筑设计中的现代演绎——以广西民族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为例

    张丽娜陈建华
    9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校园建筑是不同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物质文化载体,地域文化对校园建筑设计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如何将地域文化特色诠释为建筑语言融入到校园之中,是建筑创作构思的关键所在.文章将从地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入手,分析地域文化特性在校园建筑中的演绎方式,最后结合广西民族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实践,总结出地域校园建筑设计方法,以期为之后的校园建筑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地域文化校园规划建筑设计现代演绎

    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规划策略探索——以竹溪为例

    戴世续周骏王海博洪双勇...
    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各地区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民生逐步改善.但从东、中、西部来看,东部地区已基本脱贫,中、西部地区整体性贫困相对突出.文章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梳理有关欠发达地区乡村规划的研究,总结欠发达地区乡村的主要问题特征,提出五大加强乡村规划的策略,并以竹溪县洛阳河国烟扶贫综合示范区规划为例,从生态保育、产业发展、设施完善、环境整治、乡村善治、实施计划六大方面展开,构建乡村振兴六态融合规划框架,以期对其他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借鉴.

    乡村振兴欠发达乡村策略

    地域适宜性视野下的传统乡村水利模式转译探索——以"台达杯"获奖作品"溪聚"为例

    沈伟斌王洁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聚焦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为建设更加健康的绿色建筑,应努力挖掘适宜性的地区被动式技术.文章以"阳光—文化之旅"的台达杯获奖作品"溪聚"为例,将深奥水圳进行转译,结合海绵城市理念,构建了适合现代使用需求的低影响水利体系,生成了可持续的绿色建筑.通过传统模式的现代转译,试图改变当前盲目使用手段以达到能耗指标的错误观念,以唤起人们的地域归属观念,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

    水圳适宜性传统体系现代技术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背景下的景观规划研究——以溧阳运河为例

    李伟强高黑唐丹丹
    9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背景下,文章结合江苏溧阳运河第一坊的实践,从"运河文化复兴、运河文化体验、运河文化展示"三个方面探讨运河文化带景观规划的重点和内容,形成了"构建运河生态绿廊、恢复运河黄金水道、开展运河文化旅游、展现运河景观文化"四方面的心得体会,最终提出了景观规划应考虑保护与展示、水利与航运、景观与旅游的系统规划及统筹布局的规划路径.

    风景园林大运河文化带景观规划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