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厦门保障性安居工程设计初探——以厦门洋唐居住区保障性住房为例

    任佳前李蒙郑镇东
    100-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住房问题是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保障性安居工程是当前主要的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举措.文章通过对装配式住房的技术优势进行总结和对厦门市的保障性住房政策进行解读,明确在厦门洋唐居住区保障性住房项目的方案设计和规划指导思想,并分析了建筑模块化、户型装配式设计和建筑中预制构件组合设计研究的要点,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保障性安居工程装配式设计洋唐居住区厦门保障房

    "城市双修"视角下的滨水空间设计研究——以南昌赣江西岸红谷滩区滨江风光带为例

    胡婧坤
    102-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昌市赣江西岸城市滨江风光带是南昌市"一江两岸"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心,同时也是新城区城市经济、文化、交通、生态建设的重点.文章对南昌赣江西岸滨江风光带进行简单概述,然后基于城市双修理论对红谷滩区滨江风光带进行分析,对其滨水公共空间界面特点进行归纳.最后总结出赣江西岸红谷滩区滨江风光带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关优化建议.

    城市双修滨水空间设计滨水空间界面红谷滩区滨江风光带

    关于低影响开发在城市绿地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以襄阳东津新区白石街新建工程为例

    刘雪利朱安静
    104-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带拔地而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空前活跃.雨洪问题已成为城市建设需要解决的焦点,建设"海绵城市"势在必行.随着相关政策及标准的实行,采用低影响开发(LID)进行雨水径流控制已得到广泛应用,如何将其有效运用于城市绿地建设,是文章研究的重点.文章旨在通过整理归纳相关技术措施,以及实际案例应用,为以后相似工程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低影响开发城市绿地海绵城市雨洪

    传统园林在现代酒店中的转译

    张宇超华峰
    10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园林是我国建筑文化的宝贵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以传承传统园林所做的研究和实践在近年来逐渐兴起,尤其是探索传统园林与现代建筑的结合,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文章借助传统园林在现代酒店中的转译这一课题,从意象理论出发,重新讨论其具备的艺术价值、文化意义与操作性,探索转译的思路和方法.

    传统园林转译意象意象理论

    《千里江山图》中的宋代园林意境营造探析

    郑虹玉王卓男
    109-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宋园林正处于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重要时期,上承隋唐,下启明清.文章以该时期著名山水画《千里江山图》为研究样本,探寻其所反映出的宋代艺术家对山水画造景的审美倾向,并以此为基础,对该时期的园林意境营造进行初步探索.

    千里江山图宋代园林造景审美意境营造

    多庭之居——南京甘熙故居的庭院理景剖析

    杜冠之刘琮晓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对"理景"的研究基本集中于江南园林,尤其是苏州园林,对其他地区和类型的研究相对不足.文章以南京甘熙故居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资料及实地调研数据与图片,比较归纳其庭院理景在空间序列、庭院界面及主题元素上的一般特征,重点剖析其花木、叠石两大主题庭院的具体造景手法,分析其在地域风格上表现出的转折式变化特性,并推论其庭院理景特征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旨在为庭院理景的研究提供案例支持,改善理景重园林轻庭院、重苏州轻其他江南城市的研究现状.

    甘熙故居庭院理景花木叠石地域风格

    "八景"山水文化景观研究——以"西湖十景"为例

    张昱朔
    11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八景"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极高的地位,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地域山水文化景观.文章首先介绍了"八景"的文化缘起,并通过分析世界文化遗产"西湖十景"的景观特性、景观文化内涵及其影响价值,了解其背后的"八景"山水文化景观的特点与文化内涵."八景"山水文化景观中,运用了精妙的造景艺术手法,并融合了道禅哲学的精髓,反映了东方民族的审美情趣.

    "八景"山水文化西湖十景景观特性文化内涵

    女性与中国传统园林的内在联系研究

    袁满
    118-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古代文学界,常常出现发生在园林别院里的故事,并大多以女性为主角,更有很多以女性为中心人物的园林画作,而在一些遗留下来的传统园林里更是能看到女性影响的痕迹.自古中国古代女性的游园之风,跟园林高度的"模山范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使园林表现出女性化特点.文章探讨女性、园林、女性美三者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

    女性园林女性美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设计

    张潇潇
    120-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园林是空间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借助多种空间营造手法创造了丰富多样的园林空间.文章在概括空间与园林空间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古典园林的空间营造手法、空间特征,并从其对现代园林和建筑设计影响的角度探索了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手法的现代化表现,从中感受其空间设计的魅力.

    风景园林古典园林空间现代设计

    基于地域视角的巴蜀传统山地园林特色分析

    张少丽王中德
    12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园林作为人居环境的重要部分,是物质与文化的双重载体,但现代山地公园的建设仍存在未能合理利用和保护山地景观资源的现象,且景观的城市化、现代化、同质化较为严重.文章基于地域视角分析了自然环境和人文要素对巴蜀传统山地园林的影响,总结了巴蜀传统山地园林的艺术特征和造园要素特征,希望能为当代川渝山地园林在地性设计提供创作思路.

    风景园林巴蜀园林山地园林地域视角园林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