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北海公园亭子空间结构与彩画形式的关系研究

    刘艺婷
    201-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建彩画是我国独特的建筑装饰手段之一,以清代的官式彩画最具代表性.彩画虽属于绘画范畴,但却不同于其他绘画形式,它依托于建筑物之上,因此受到建筑本身的制约.建筑的等级形式不同,绘制的彩画种类也不同.文章首先对北海公园亭子进行材料收集及实地考察,其次按照建筑的空间位置、体量等因素分析其对彩画等级的影响,目的是想借助单一的建筑形式,来分析彩画与建筑空间结构的关系.

    北海公园亭子空间结构建筑彩画

    文化生态学视阈下传统聚落诺邓村空间形态演进研究

    蒋雪峰杨大禹
    206-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的诺邓村是云南省内一个典型的山地聚落,诺邓村是一个因盐业而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白族古村.文章以诺邓村为研究对象,借鉴文化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诺邓村在历史演进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的村落空间形态特征及其所蕴含的空间内涵.研究发现:诺邓村落在形成初期体现的是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空间形态;汉唐时期因盐业的发展,聚落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聚落空间形态发生了"变异"而突破了原有的空间形态;至明清时期,由于汉族移民的侵入,聚落社会环境因素在聚落发展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有效地整合了聚落各文化因子,形成了诺邓村独具特色的聚落空间形态.

    文化文化生态学传统村落空间形态

    山西晋城传统民居门楼装饰艺术浅析

    杜献宁贾丹丹
    210-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西民居作为北方民居的代表,建筑类型丰富多样、独具特色,门楼作为传统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装饰艺术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和测绘,对晋城传统民居门楼的装饰艺术进行了系统梳理,从门楼的方位、形制及细部装饰特征等方面展开分析,为门楼的保护与修复提供参考价值.

    传统民居门楼晋城民居装饰艺术

    传统村落"致病"机理与"再生"策略研究——以腾冲江苴古村为例

    杨娜翟辉
    213-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村落是传统文化的主要生产地和传承地,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传统村落有古朴的建筑风貌、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的民俗风情,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资源.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的数量急剧下降,传统村落的现存状况不容乐观.文章以对腾冲江苴古村的实地调研中收集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总结造成江苴古村传统村落现存状况的致病机理;以问题为导向,提出针对传统村落的再生策略,借此寻找适合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方法策略,为后续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提供借鉴.

    传统村落致病机理再生策略江苴古村

    呼包地区美岱桥村传统生土民居建造技术研究

    杨雅暄王崴张旭
    217-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土默特右旗苏波盖乡的美岱桥村作为呼包二市之间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生土民居村落,保留了部分年代较久的土坯建筑,对研究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传统民居形式与建造工艺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文章通过实地走访和测量与研究,记录了美岱桥村土坯建筑的建造技术与工艺,获得第一手资料,为生土建筑的修复与创新提供有价值的基础资料.

    美岱桥生土民居土坯建造工艺

    类型学视角下的赣南厅屋组合式民居空间特征研究

    黄婕妤温小军
    220-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类型学以建筑本体作为研究对象,重视对建筑形态的分类,常用来研究建筑的空间特征.文章采用建筑类型学中类型提取的方法对赣南厅屋组合式民居进行分析,对研究样本的空间组合方式进行分类,通过对类型的研究,找到组合方式的原型及其发展规律,并与赣中北、粤东、皖南的传统民居进行对比,总结出赣南厅屋组合式民居的空间特征.

    类型学厅屋组合式民居原型空间特征

    江南井字型厅堂构架的继承与改变——以闽北一组明清木构为例

    丁伯仪
    222-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南宋元木构"井字型厅堂构架"的概念关键性地点明了其构架形式和建构思维,此概念一经提出,即得到了众多学者的接纳和使用.然而,这一概念的时间下限却被武断地划定在元朝末年.文章以一组闽北明清木构为案例,分析其构架中表现出的建构思维,以此探索井字形构架在明清时期的继承与改变.阐明在明清时代的江南边缘地区仍存在一个建造团体,他们的建造方法与建构逻辑同方三间井字型厅堂构架具有密切联系.

    井字形构架建构思维报祖祠云峰寺松溪罗汉寺狮峰寺

    地域环境视角下江南宗族生活对聚落的影响

    刘倩
    224-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州陆巷古村和歙县呈坎古镇是江南聚落的典型代表,两者的形态布局呈现出丰富的异同点.文章从地域环境的视角入手,论述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不同地区宗族生活方式、经济活动的特点.在这个前提下,讨论由于地理环境限制、社会人文环境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创造人工物质环境的方式,进一步形成了具有不同特点的生活空间,生成了丰富的聚落形态.

    地域环境宗族生活经济活动聚落形态

    赣南传统民居沿街立面视觉形态量化研究——以姚衙前街区传统民居为例

    宋晟文涛蔡丽蓉
    226-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运用量化研究的方法对赣州市姚衙前历史街区的传统民居沿街立面做了简要分析,讨论了该街区民居立面的开间和立面构件的尺度、比例关系,并结合中国历史建筑的建造法则做出相关分析,指导当下姚衙前街区的建筑立面设计.

    姚衙前传统民居建筑立面立面量化研究

    长白山传统村落——锦江木屋村的保护与传承

    徐强钟雯熊芮加
    230-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长白山锦江木屋村为研究对象,从村落布局、木屋建筑构造特征等方面介绍了锦江木屋村的概况,以木屋以及村落为出发点分析锦江木屋村的现状——其存在木屋安全舒适性较差、原材料不可持续、村落收入较低、基础设施较差导致空心化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村民自身、相关法律保护、木屋建筑利用、木屋村文化传承四个方面提出针对锦江木屋村保护传承的策略研究.

    长白山锦江木屋村现存问题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