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上海金山嘴渔村聚落空间形态研究

    张宇丁晓慧安昊嘉
    232-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高速发展导致沿海地区城市边界与城市文化逐渐向渔村扩张,致使渔村的聚落形态与渔民生产空间都发生相应变化.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实地测绘、参与性农村评估方法与田野考察等方式,对上海金山嘴渔村的发展沿革、渔业空间变化、文化变迁和生产生活模式进行分析,探讨金山嘴渔村聚落空间形态特征.

    渔村聚落渔业生产空间元素空间布局

    山水栖居——杭州地区坞的演变与发展研究

    郁帆
    234-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梳理了从宋代至今,杭州地区坞这一地名的含义与演变过程.重点把握历史进程中坞所蕴含的山水含义与聚落含义,提出坞具有栖居、审美和精神家园的三重含义.作为当代村落设计的关键一环,坞的设计以山水栖居为方向与发展前景;通过青芝坞与葛坞两个实例的研究,探求杭州地区坞可能的发展方向.

    杭州山水栖居演变发展前景

    湘赣边区山地客家乡土民居建筑中光檐与天门研究

    徐涵
    236-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湘赣边界山区有大量以客家聚落为代表的乡土建筑存留,其建构特征与现实应用具有可以充分挖掘的潜质.文章以湘赣边界山区多处村落中的山地客家民居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在地测绘、建模分析、实体模型复原等方法,对当地民居建筑特征性构造光檐和天门进行分析.探究其在构造做法、物理性能、文化象征三个方面对湘赣地区乡土建筑的意义和影响.为保护湘赣地区传统民居乡土建造智慧,继承并应用于当代乡土建筑的转译提供参考.

    乡土建筑湘赣边区光檐天门

    准格尔旗崔家寨传统民居特征探究

    赵扬韩秀华
    239-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因素对传统民居成型与演化的影响至关重要.对具有地方特色传统建筑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人与环境、人与建筑、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协调都是促成传统建筑文化形成的要素.文章以内蒙古准格尔旗崔家寨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查阅与实地调研,初步了解崔家寨概况,以自然因素、地理因素、历史因素的影响为出发点,从崔家寨整体布局、居住形式、建造特点等方面探究其传统民居特征,以期为相关课题补充研究资料.

    崔家寨古村落民居地域性

    建筑材料的地域性表达探究

    吴然朱梦莹
    241-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地域建筑设计中,通过建筑材料来体现建筑的地域性是重要手法之一.文章首先对地域建筑和建筑材料进行概念定义,在对地域建筑及地域性材料应用研究的基础上,探究建筑材料在建筑本体、建筑结构、建筑空间、建筑表皮、场地环境五个方面的地域性表达,总结从古至今建筑材料在建筑地域性上的表达能力,并探究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建筑材料如何在新时代地域建筑设计中发挥新的作用,使得我国建筑地域性材料的应用更加多元化,地域性特征更加显著.另外,通过对地域建筑实例的分析,探究建筑材料表达建筑地域性特征的具体方式,从而给今后的地域性建筑创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地域建筑建筑材料建筑表皮表达手法

    人与时空的对话,城与记忆的重逢

    徐晨起冉雨桥
    24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民国历史建筑修缮和改造日臻受到重视的背景下,文章通过对比分析民国时期主要城市的人文脉络与地域文化、城市肌理与建筑特征,指出民国建筑叠合生长的原因,得到历史语境下现代城市设计与建筑创作传承和更始的方向.

    建筑城市人文风格创新

    "黑与白"——体育建筑地域性表达的一次尝试——桥北体育中心设计有感

    石峻垚
    246-249页

    "上海新十大地标建筑"评选揭晓

    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
    250-253页

    融媒体时代让城市新地标评选更有温度

    吴俊雅
    254-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代的进步使得中国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记录社会变迁的新地标建筑成为世界看中国的窗口."上海新十大地标建筑"评选,通过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回望历史、展望未来.融媒体时代,在海量信息面前,资讯如何吸引大众的关注、激发大众的参与是各行业都在思考的问题.这次"上海新十大地标建筑"的评选和揭晓,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做了很多的创新尝试,一份有温度的榜单让大众愿意了解新地标建筑、走进新地标建筑,触摸生活的变化,感知改革开放的成果.

    媒介融合城市新地标性建筑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