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发展下文化旅游开发的实践与启示

    苑宏刚张耀天
    168-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历史悠久,旅游资源相对丰富.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是最能发挥东北地区比较优势和吸引人气的重点领域.随着国家提出东北振兴战略,东北城市群发展的新格局逐渐浮出水面,老工业基地在振兴转型发展下按动了加快文化旅游开发的按钮,使文化旅游成为经济增长点,助推东北整体经济发展,为实现国家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东北老工业基地文化旅游振兴转型经济发展

    生态文明导向下县域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之路探寻——以盱眙县为例

    陈科
    170-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两者关系,研究了在生态文明时代县域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变化趋势,进而以江苏省盱眙县为例,重点探索其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和空间支撑,具体提出"保障生态安全、谋求区位突破、统筹全域空间、追求精明增长、突出美丽宜居、整合特色资源"六大路径,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盱眙县

    城市新区片区级中心区城市设计研究——以南京浦口区城南中心片区城市设计为例

    杨玫
    172-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心区是城市区域结构的核心功能片区,是第三产业和公共服务的集聚区.对城市片区级中心区城市设计的研究,是在规划和地块开发的衔接层面对中心区未来发展的适度把控.城市中心区的总体定位、空间框架、子系统构建三个递进层级的系统化逻辑的建立,可以从策略层面有效地去指导中心区的开发建设.

    中心区城市设计总体定位空间结构空间塑造

    环境行为学视角下的商业步行街广场入口空间设计策略探究——以重庆市三峡广场北门入口空间为例

    黄善洲
    174-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商业的发展,核心区域商业步行街入口广场空间对于提升城市街道形象,提高居民幸福指数有着重要作用.重庆市三峡广场北门作为典型的核心商业步行街入口空间,城市街道界面影响大,人流密度高,商业意义重要.文章对三峡广场北门入口空间现状及典型空间要素进行调研分析,依据环境行为学理论,通过对人的行为与空间要素相互关系的探讨,探索提升商业步行街广场入口空间形象与提高使用者舒适度的设计策略.

    三峡广场环境行为学入口空间行为特征

    苏州观前街区街道空间研究

    张泽涛崔晓辉
    176-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如今,街道早已不单是承载着通行的作用,其对于市民往来、休憩也颇为重要,而观前街区作为苏州的商业中心,其街巷空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通过城市意象"五要素",对观前街区进行实地调研,并提出延续肌理、整治界面,突出地标、强化轴线,绿化重塑、打造景观三点意见,希望对今后观前街区的更新设计起到参考性作用.

    街道空间优化策略观前街

    城市更新中场所记忆与多元发展的协同策略——以澳门逸园赛狗场改造为例

    程琳
    178-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变迁中的城市历史遗存正面临着发展与保护的博弈,在当代城市发展中,如何在保存城市记忆的同时发展物质空间形态已经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学术问题.文章以澳门的逸园赛狗场为例,为澳门在城市发展的同时注重城市场所记忆的保护与延续,实现城市多元发展与城市文脉传承同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难得的理论探索.

    澳门逸园赛狗场城市更新场所记忆多元发展

    城市中心区文化综合体的设计探索——广州粤剧院项目设计

    钟慧华
    180-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粤剧是主要流行于广东、广西和港澳地区等使用粤方言地区的传统戏剧,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但随着时代变化发展,在广州各种粤剧表演场所消退了很多.为了响应近几年国家对提高传统文化发展要求的号召,让粤剧艺术深入老百姓的生活,在广州城市中心区珠江新城开展了广州粤剧院项目的建设工作.项目设计充分体现了文化及绿色的设计理念,为更有效发扬传统艺术文化,起着重要的窗口作用.

    城市中心文化综合体节地生态对话

    历史街区与非保护类历史街区对比研究综述

    蔡肖萌刘晨宇辛士午
    182-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文化自信",有关历史街区的研究不断拓展,"非保护类历史街区"首次在2016年提出,但在近四年的发展中,其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文章从历史街区相关概念及发展历程入手,对比性地提出非保护类历史街区的概念,运用文献对比分析法,对历史街区和非保护类历史街区进行对比研究,进一步得出现阶段历史街区与非保护类历史街区的差异性可体现为以下几方面:(1)概念界定的差别;(2)街区规模范围的差别;(3)街区情感认知的差别;(4)街区所处地域差别.

    历史街区非保护类历史街区对比研究综述

    适老性居住小区健身场地改造策略研究——以上海市杨浦区鞍山三村为例

    韩宜臻
    185-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居住小区内的健身场地是老年人经常使用的户外活动场地,但其存在健身器材强度过高、场地环境不适宜的问题,并不适合老年人使用.因此,需要对居住小区的健身场地进行适老性改造.研究以鞍山三村为调研对象,通过现场访谈、实地调研的方式,分析得出适老性健身场地的改造策略.具体策略从场地环境营造和健身器械的改造两方面进行概括,包括改善场地色彩配比、改善环境舒适度、增添休憩空间和增强健身器械的可使用性、安全性、趣味性.

    居住小区健身场地适老性鞍山三村

    欲望与约束:城市非正式营造现象研究——以功能转变为例

    李佳琪傅志前刘一丹荆树举...
    188-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正式营造,即逾越了现代社会中在设计和施工等方面已建立的规则体系,而以使用者的"意志"为主导的营造活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非正式营造在城市进化中普遍存在,且保持着其独有的活力与生命力.文章通过理论演化、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非正式营造现象规律性的演化机制进行研究,总结其生成和发展的规律,发现隐藏在"非正式"表皮之下潜在的"正式"秩序,意在提供一种批判性的视野,以重新审视非正式营造存在的意义以及发展可能性.

    非正式营造城市演化机制城市发展城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