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生态修复策略研究——以抚远滨河公园的生态修复为例

    孙悦李超
    229-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滨水景观生态理念的更新,城市滨水空间的生态作用越发明显,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城市滨水空间在城市的扩张过程以及人为建设中面临着生态廊道破裂的危险,所以生态修复变得格外迫切.文章从抚远滨河公园的生态修复为例,指出目前城市滨水公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从水体廊道生态恢复、湿地生态恢复、景观构筑物生态恢复以及植物生态恢复四个方面提出城市滨水公园生态恢复的对策建议.

    滨水公园生态环境生态修复景观生态

    基于景观基因的苏州古镇发展问题分析研究

    罗一凡陈宇孙温庆陈悦...
    231-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苏州历史文化名镇为研究对象,从景观基因角度,调查苏州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现状.参照景观基因识别体系,基于特征结构标准,分析其物质与非物质表征,提出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景观基因古镇历史文化名镇苏州

    浅析苏南山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以虎丘公园为例

    马珺霓
    23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南山地公园是一种特殊地形的园林模式营造,这类公园发挥山地的先天优势,将传统与现代植物配置方式结合,建立起人、水、山、植物四者间的情感互融.文章以苏州虎丘公园为例,提出在苏南山地环境下的植物景观规划原则和设计策略.

    山地公园虎丘公园植物景观

    城市山水园林空间分析——以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为例

    姜欣禹张冬冬弓葶
    235-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的山水格局很好地兼顾了外环境的地形地势,并有机结合地塑造了变化丰富的节点空间,是当代城市公园绿地体系中的一则佳例.文章通过实地测绘、《园冶》《园衍》等理论基础,进而解析遗址公园山水格局、节点空间,如何在有限城市空间将山林体验最大化,营造禅静的园林意境,以期为现代山水园林的设计提供借鉴.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山水格局节点空间实地测绘

    生态导向下的漫川古村人居环境提升策略与实践

    张军飞赵文静张薇
    237-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是生态涵养的主体区,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新时代,乡村发展面临污水和垃圾污染等环境问题,特别是具有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面临山水格局破坏、基础设施不足、环境品质低下等突出问题.文章以陕南秦巴山区的传统村落为例,以生态为导向,从山水格局构建、水景观品质提升、社区环境美化、村落景观品质提升等四个方面提出生态敏感地区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提升策略,总结典型做法,为类似地区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提升提供借鉴与参考.

    生态导向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提升传统村落

    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设计策略与方法研究——以天津下营环秀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商楠王兴刘畅胡艺馨...
    240-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湿地公园往往以其多样的湿地类型、丰富珍稀的生物资源、独特的历史文化等特点成为开展自然教育的理想场所.文章以天津下营环秀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探索科普宣教设计策略,湿地公园的设计立足于基址的特色资源,构建起"室内、室外-线上、线下-定期、不定期"相结合的科普宣教体系,打造多元的科普宣教场所,开展各类科普宣教活动,以提高大众的湿地保护和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生态文明精神建设.

    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规划设计科普宣教体系五感体验

    城市公园步行路径的老年人使用偏好调查——以合肥市环城公园为例

    苏剑鸣刘晓晔
    243-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龄化问题是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速度逐年上升,老年人退休休闲生活的内容和质量需求不断提高,提供适宜老年人步行与活动的空间环境有利于给全社会带来福祉.文章通过对合肥市环城公园进行调研,得出了不同路径老年人的行人密度,从而分析出老年人对于城市公园步行路径的使用偏好.调查研究发现,老年人偏好路径宽阔、安全性好、空间感开阔的步行路径,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拓宽步行路径宽度,完善步行无障碍设施;完善照明与安保设施,提升步行环境安全性;营造开阔的空间感等适老化改造的具体策略.

    城市公园步行环境步行路径适老化设计

    基于空间句法的扬州瘦西湖空间特征分析

    朱嘉丽冯紫君陈宇
    246-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选取扬州瘦西湖园林集群为研究对象,尝试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对其园林空间进行定量分析,结合现场调研情况构建模型,通过Depthmap软件计算空间的连接值以及深度值两个参数,从而对瘦西湖景区全局空间进行理解和描述.选取熙春台、白塔、石壁流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空间形式进行具体分析,对比可行层和可视层的参数值来探究节点的空间特征和规律,从空间句法的角度分析古典园林造园特色与手法.

    空间句法瘦西湖空间特征定量分析

    基于GIS的《读史方舆纪要》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研究——以"南直隶"为例

    潘虹刘正涛刘龙雨金嘉伟...
    248-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末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是一本以地名为载体,记载历史自然地理与历史人文地理的巨著.文章以其中有关"南直"地区(相当今江苏、安徽、上海)记载的地名作为研究对象,运用GIS技术分析发现,区域内的差异反映了基于自然条件、交通条件与区位条件的不同而产生的文化景观.自然景观类地名主要集中在长江沿线和江南地区,反映该区域低山丘陵较多,河流水系发达的地貌景观;文化景观类地名集中在应天府及京杭大运河沿线,反映出该区域经济发达,人才辈出的人文特色,以及规划建设完备,功能区完善的城市风貌.该项研究有助于了解明代南直地区的地名文化景观的特色及其分布,这种方法也可以用于其他区域的历史地理景观研究.

    《读史方舆纪要》地名文化景观GIS技术南直

    环境正义视角下的苏州市中心城区公共绿地可达性研究

    陈奕兵华亦雄
    252-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绿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被认为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条件,其不仅可以拦截雨水、储存水分,还可以增加社会互动,增强社会凝聚力,减少犯罪,提供娱乐场所并帮助周围居民保持心理和身体健康等等.因此,公共绿地的建设非常重要.而可达性作为一项衡量城市中某两点之间道路便捷程度的指标,可以很好地反映公共绿地的分布情况,是评价绿地建设的理想指标.同时在中国,环境正义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环境影响和幸福感越来越多地按收入分配达成,绿地的可达性也成为了一个环境正义问题.文章将从环境正义的角度出发,审视苏州市中心城区公共绿地的可达性是否有利于所有群体.

    环境正义公共绿地可持续发展环境绅士化